当前日期:

目录

农业互助组
1949年,党和人民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全县开始组织临时互助组,以居住远近、邻里关系、自愿结合的形式,互帮互助,农忙时一齐干,农闲散伙。当年春,先在马店、邵集两乡试点,年底全县共办互助组307个。1950年全大水后农民为生产自救,在自找对象、自愿结合的原则下组织季节性互助组。1951年全县互助组发展到1107个,入组农户10113户,其中常年互助组358个,2530户。1952年互助组发展到8296个,53565户,占总农户的41.7%。其中常年互助组2380个,19249户。1955年互助组发展到9144个,79511户,占总农户的55.6%,其中常年互助组2693个,临时性互助组6421个。
农业合作社
1952年冬,在马店乡朱俊三、邵集乡张瑞鲁、刘集乡刘传考、张集乡岳古松、新袁乡储东林、河西乡王士毫、河口乡纪会宏八个常年互助组的基础上试办初级农业社,入社农户81户。初级农业社实行土地、牲畜、农具折股入社,按股分红;劳动力评功记分,按地、劳7:3或6:4分红。1954年全县办初级社130个。1955年初级社发展到433个,其中有311个超百户。高皇区程家书领办的初级农业社达556户。
1956年3月全县办高级农业社149个,入社农户129851户,占总农户的97.3%,其中500户以内的高级社12个,501至1000户的121个,1001至2000户的13个,超过2000户的4个。高级农业社划分生产组,实行三包(包工、包产、包费用)、四固定(土地、牲畜、农具、劳力)的劳动管理,生产资料统归集体所有。至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