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大豆原种场
建于1960年,为凤台县农林牧试验场宋小店分场。耕地5100亩。初以垦殖荒地生产小麦、黄豆、甘薯为主。1961年种植农作物1125亩,总产4.5万公斤,亩产40公斤。1962年5月独立,名为凤台县宋小店农场。有人口360人,其中职工280人。1965年经阜阳行署及县政府决定,划出900亩耕地给白塘公社大冯、上刘二村,全场实有耕地4200亩。1969年后重建领导班子,新任场长赵树轩带领全场职工挖沟修路、植树造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添置农业机械,改变了场容场貌。1973年更名为凤台县大豆原种场,除生产小麦、大豆外,并开展农作物良、原种繁殖。年产粮食35万公斤,亩产87.5公斤,比1968年增长75%。提供良种17.5万公斤。1975年粮食总产60万公斤,其中良种40万公斤。1976年建养猪场、养鸡场,养猪450头,养鸡2000只。种植绿肥700亩,实行麦、肥、玉米轮作。当年改种600亩水稻,到1977年粮食总产达85万公斤,亩产229.7公斤。提供良种50万公斤。
1978年后进一步规划农田林网,全场划分为四个作业区,开辟果园420亩,营造成片林40亩,植树造林10万株。1979年总产值39.7万元,生产良种61万公斤,其中小麦45万公斤,水稻15万公斤。1980年投资42万元建瓦棱纸厂,年产500吨。1982年粮食总产96万公斤。提供小麦良种40万公斤,纯度98%,全年总产值72.6万元,盈余15.3万元。1983年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家庭农场。1984年继续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副业承包到人。扩建电灌站,装机4台,137千瓦,直流泵一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233马力,灌溉面积2800亩。瓦棱纸生产供不应求,年产值21.5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26.8%。
1985年粮食总产11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100公斤。其中小麦良种41万公斤,大豆良种4万公斤,水稻良种35万公斤,杂交稻种0.8万公斤。总产值80万元,盈余13万元。当年耕地3760亩,人口704人,其中工人325人,干部14人(技干8人)。场房5402平方米,仓库1444平方米,住房2235平方米。农业机械6种43台(套),动力机械78台2327马力,固定资产111.6万元,流动资金20.8万元。
1978年后进一步规划农田林网,全场划分为四个作业区,开辟果园420亩,营造成片林40亩,植树造林10万株。1979年总产值39.7万元,生产良种61万公斤,其中小麦45万公斤,水稻15万公斤。1980年投资42万元建瓦棱纸厂,年产500吨。1982年粮食总产96万公斤。提供小麦良种40万公斤,纯度98%,全年总产值72.6万元,盈余15.3万元。1983年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家庭农场。1984年继续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副业承包到人。扩建电灌站,装机4台,137千瓦,直流泵一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233马力,灌溉面积2800亩。瓦棱纸生产供不应求,年产值21.5万元,占全场总产值的26.8%。
1985年粮食总产118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100公斤。其中小麦良种41万公斤,大豆良种4万公斤,水稻良种35万公斤,杂交稻种0.8万公斤。总产值80万元,盈余13万元。当年耕地3760亩,人口704人,其中工人325人,干部14人(技干8人)。场房5402平方米,仓库1444平方米,住房2235平方米。农业机械6种43台(套),动力机械78台2327马力,固定资产111.6万元,流动资金20.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