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全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月,县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简称爱卫会),由县委、县政府和部、办、局(科)负责人组成,县委副书记或副县长任主任委员。10个区也相应成立区爱卫会,135个乡建卫生组,767个行政村建卫生小组。全县统一在6月15日至8月15日,开展卫生突击月活动。其间县卫生院印发标语2000余幅,漫画近万幅,下发至区、乡、村张贴,宣传发动。县长亲自带领机关干部上街打扫卫生,并规定星期六为机关卫生扫除日和卫生检查日。农村结合生产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和积肥,同时开展灭鼠、灭蛆、灭蝇、灭蚊等活动。次年,使用“666”粉为农村群众灭虱40001人次,以减少斑疹、伤寒和回归热病。1955年,用“666”粉200余袋进行灭虱。1957年春,袁恒文县长参加卫生大扫除,并带领机关干部一次清除城关大小垃圾堆130多处,送粪下乡15万公斤。1958年至1959年,农村开展“除四害”活动,村村队队组织专业队,灭鼠1426699只,还进行挖蛆蛹、捞蛆、灭蝇、灭蚊。新建、改建厕所14459个,清除垃圾积肥120万公斤。1962年,县城整修、新建公共厕所43个,农村灭鼠107000余只。
1965年,全民动员开展卫生突击活动,放幻灯35场,发宣传画858张,受教育达2万人次。城关清洁队由18人增至29人,建垃圾箱21个,保证城市垃圾日产日清。机关单位、街道居民还在夏秋季节统一用“666”粉、烟熏剂烟熏灭蚊。张集、丁集、古沟、高皇等集镇建公共厕所69所,固定专人清除粪便,每周用“666”、敌百虫杀蛆灭蝇。夏集公社河西大队4个自然村建公共厕所15所,用猫儿眼草切碎入粪坑灭蛆,保持厕所无蛆,对4眼水井每周两次用漂白精消毒。该年组织卫生大检查,评出卫生红旗单位4个,卫生光荣户213家。1972年起,农村又开展了“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善水井、炉灶、厕所、畜圈、环境)活动,至1978年,建水泥厕所1714个,改建厕所53128个;改畜圈43448个;低灶改为有烟囱高灶81694个;加高井台或设井栏改水井886眼,打小口井及插管井2852眼;结合生产积肥、清除杂草垃圾等,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沤制土杂肥1000余万公斤。
1980年,爱卫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长兼,设专职副主任1人,办事员、会计各1人。为搞好城市卫生建设,1981年起,县城职工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费(由单位支付),作为城关卫生设施费用。1982年,县财政拨款给城关镇清洁队购置翻斗车2部、洒水车1部,从此城关各个街道从春季至秋季每天早、中、晚可洒水1次。县城150个公共厕所及单位厕所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划片包干。1983年至1985年,在多次文明礼貌月活动中,组织人员大扫除、清除垃圾。进行10次卫生大检查,拆除有碍市容的庵棚75个,调整售货亭36个,取缔店外炉灶43个,摊点270个。接通菜市街、人民路、淮河路地段下水道500余米,改善了卫生面貌。在此期间,农村多次开展灭鼠保粮、灭鼠防病活动,共灭鼠109万余只。
1965年,全民动员开展卫生突击活动,放幻灯35场,发宣传画858张,受教育达2万人次。城关清洁队由18人增至29人,建垃圾箱21个,保证城市垃圾日产日清。机关单位、街道居民还在夏秋季节统一用“666”粉、烟熏剂烟熏灭蚊。张集、丁集、古沟、高皇等集镇建公共厕所69所,固定专人清除粪便,每周用“666”、敌百虫杀蛆灭蝇。夏集公社河西大队4个自然村建公共厕所15所,用猫儿眼草切碎入粪坑灭蛆,保持厕所无蛆,对4眼水井每周两次用漂白精消毒。该年组织卫生大检查,评出卫生红旗单位4个,卫生光荣户213家。1972年起,农村又开展了“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善水井、炉灶、厕所、畜圈、环境)活动,至1978年,建水泥厕所1714个,改建厕所53128个;改畜圈43448个;低灶改为有烟囱高灶81694个;加高井台或设井栏改水井886眼,打小口井及插管井2852眼;结合生产积肥、清除杂草垃圾等,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沤制土杂肥1000余万公斤。
1980年,爱卫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长兼,设专职副主任1人,办事员、会计各1人。为搞好城市卫生建设,1981年起,县城职工每人每月缴纳1元卫生费(由单位支付),作为城关卫生设施费用。1982年,县财政拨款给城关镇清洁队购置翻斗车2部、洒水车1部,从此城关各个街道从春季至秋季每天早、中、晚可洒水1次。县城150个公共厕所及单位厕所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划片包干。1983年至1985年,在多次文明礼貌月活动中,组织人员大扫除、清除垃圾。进行10次卫生大检查,拆除有碍市容的庵棚75个,调整售货亭36个,取缔店外炉灶43个,摊点270个。接通菜市街、人民路、淮河路地段下水道500余米,改善了卫生面貌。在此期间,农村多次开展灭鼠保粮、灭鼠防病活动,共灭鼠109万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