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五、县志序言汇编
1、乾隆《凤台县志序》
凤台即寿州也。国朝雍正十一年分设以来,官斯邑者咸有志于创编邑乘,或以任未久而即迁,或以频年水旱劳抚赈而不遑,以故诸君子网罗纂辑之志有未逮。而岁月迁流,历今且四十载矣。余于乾隆三十三年承乏兹土,仰荷圣天子休养涵濡之恩,兼赖各上宪康义调剂之德,感召天和,岁庆屡丰,民安物阜,无水旱竭蹶之事。因思县未有志,当此政简时暇,不即征文考献以成书,岁复一岁,事愈久而愈湮,其何以扬圣世之鸿庥,而尽有司之职!取《寿州志》阅之,其列诸志,而在今之凤台境者悉为采录。至分县之后为旧志所未载者,每于阅历乡村,及绅士因公接见时留心恣访。岁月既深,凡夫山川之险易,道里之远近,以至赋役民数之大端,职官选举之重典,忠孝节烈之懿型,风俗之传流,皆已次第就编,裒然成帙。窃幸前君子未竟之志,余藉手而粗有成也。虽然取州与县未分以前之志为之区别,其间茫茫,世代故家遗老寥落无存,仅就陈编按之,则采录难免其不淆。又,分县后,上下四十年间之事极纷纭矣,余日持公慎之心,竭勤劳之力,而以一人之耳目,采访搜罗,其阙略而未之载者更难免不备之诮。是以志稿虽成,终惭固陋未敢谋梓。而邑人士再三坚请,以为既有成编,岂可不公诸一邑之人。不得已勉从其请,付之剞劂。亦惟以草创自居,俾稽往迹者稍有凭藉而有其创之,庶克继之后君子鉴余衷而重加考订,辩其淆而补其略,新者从而增益之,上以供车酋轩之采,下为信今传后之书,岂惟余所深愿,尝亦前君子所欣喜而过望者也。是为序。
乾隆三十八年岁次癸巳孟春月下浣,文林郎知凤台县事汾水亢愫书于官斋之横秀山房。
2、嘉庆《凤台县志序》叙曰:凡居百里之地,其山川形势,人民谣俗,苟有不晰,则不可以为治,况南北之交,风会所趋哉!县旧志陋而不该,盖始事之难也。谨纂旧文,脉山川,采风谣,上该周秦,下至于兹,条而次之。维县平原绣壤,山林川谷,万井之都。跨淮南北,承濠挟寿,是维形要,志舆地第一。民生敦庞,土田是急,五谷所宜,麦豆秫稷,载在《职方》。长淮千里,束于硖石,肆劲漂捷,风气之所形,志食货第二。经界定而保聚之图兴,城郭缮而坛土遗之封植,干木取树而守望之御良,杠梁成而“涉厉”之歌息。孰经纪是而巩固是,不可以不谂也,志营建第三。彼淮淝荡,田庐是虞,曷若道沟渎,完堤防,以益我灌溉哉!稽其成效,亦后事之师矣,志沟洫第四。官职建而民生善,官职旷而民生偷,其间不容发。当三国扰攘,兵革不休而民生殖,郑君之力也,志官师第五。山回而幽,水肆而清,是生杰英,志选举第六。《淮南》内篇,不朽千载,暨于金石考文所急,志艺文第七。幼平顼顼,勇逾贲育,蛇蛇吕公,人伦之宗,亦有侍御,蹇蹇是主,本其行事以兴来者,作列传第八。共姜披面,季女门为门,有炜彤管,阴教是敦,志列女第九。仁濡义浃,老死不见兵革,览往昔战争之地,悠然以思,懔然而危,旷然而庆其生之辰也,志古迹第十。凡十篇,其古今之变,因革之宜,土俗之淳漓,民生之勤窳,庶几足以备考览焉。嘉庆十有九年三月。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凤台县知县事李兆洛纂
3、光绪《重修凤台县志序》
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非独资考鉴识变迁,亦有裨益于人心世道者大耳!壬辰首夏,余奉檄守是邦,甫下车,邑绅之来谒者,即以志垂询,佥曰:凤台之志,自李公申耆续修以后,转眼又八十余年矣。其中人事之变迁,兵燹之阅历,文德武功,蔚为国华。孝义贞烈,绰绰为闾里光者更仆难数,非及时而修葺之,则众善无闻,几致湮没而弗彰,岂不甚惜!然何幸今日而有本邑宋、徐两军门,慨然具,众同其愿,以不惜重资倡率其事,延寿春葛君榕石、阴陵周君少癯司纂辑焉。就文庙设局以兴厥工,其余各士绅如魏介臣、王晋三、吴小鹤、张东序等分司厥事,越十月而事蒇书成,同人就政于余并以叙属。余观其记载详明,考核精当,仿之国史,不是过耳。惟惜其城池坛庙,衙署公廨,仍形缺如。后之君子果能有志兴修,以补前人所未备,则微特生斯土者所深幸,即守斯土者亦大有厚望焉。至是书之宏纲大目,条理秩然,前叙已晰言之矣,从其后者故不复赘。是为序。
同知衔知凤台县事癸酉科拔贡榆次李师沆撰。
4、一九六0年《凤台县新志》序言
凤台建县于清雍正十一年,到1960年止,已有227年的历史。在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全县人民终年过着暗无天日,受压迫、被剥削,饥寒贫困的生活。为了反暴政、反饥饿,凤台县广大劳动人民曾多次组织武装起义,爆发农民革命,以坚强勇敢的战斗精神,向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清末时期展沟、阚疃一带农民以刘洪立、王之重、郭明栋等为首组织的农民革命与涡、蒙捻军相呼应,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24年,中国共产党凤台县党组织建立,更给全县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斗争方向,因而取得了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反饥饿、反压迫、反剥削等一系列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成立了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同时以大批的人力、物力直接支持了伟大的淮海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展,取得最后胜利。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凤台人民,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迅速地发展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彻底翻身,并取得了经济恢复和宏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成就。特别在1957年全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政治思想战线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全县人民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掀起了全面大跃进的高潮,工业生产直线上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惊人奇迹触目皆是,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共产主义风格大大成长,人人心情舒畅,个个精神振奋,干劲冲天,斗志昂扬,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凤台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也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为了记载凤台历史的宝贵遗产,以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现实,教育后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历史资料,凤台县志的编纂,在县委和县人委的正确领导下,于1960年5月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8人开始了对资料的搜集和编纂,在书中坚持了“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和“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的原则。以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采取叙事与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各个时期的光辉胜利,突出了党的伟大领导作用,使它成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地方性的一部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坚持了政治挂帅,领导动手以及有关地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至1960年底,仅八个月的时间,既完稿翻印成册。其内容共分序言、概况、历代革命斗争、政法、群众团体、军事与兵役制度、解放后各项政治运动、工业、交通邮电、农水、财贸、文教卫生共十一篇55章,分四卷装订,45万字,插图3幅。
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所限,加之某些资料的不全,缺点在所难免,请阅者予以指正,以便进一步补缀删修,使其日趋完善。
凤台即寿州也。国朝雍正十一年分设以来,官斯邑者咸有志于创编邑乘,或以任未久而即迁,或以频年水旱劳抚赈而不遑,以故诸君子网罗纂辑之志有未逮。而岁月迁流,历今且四十载矣。余于乾隆三十三年承乏兹土,仰荷圣天子休养涵濡之恩,兼赖各上宪康义调剂之德,感召天和,岁庆屡丰,民安物阜,无水旱竭蹶之事。因思县未有志,当此政简时暇,不即征文考献以成书,岁复一岁,事愈久而愈湮,其何以扬圣世之鸿庥,而尽有司之职!取《寿州志》阅之,其列诸志,而在今之凤台境者悉为采录。至分县之后为旧志所未载者,每于阅历乡村,及绅士因公接见时留心恣访。岁月既深,凡夫山川之险易,道里之远近,以至赋役民数之大端,职官选举之重典,忠孝节烈之懿型,风俗之传流,皆已次第就编,裒然成帙。窃幸前君子未竟之志,余藉手而粗有成也。虽然取州与县未分以前之志为之区别,其间茫茫,世代故家遗老寥落无存,仅就陈编按之,则采录难免其不淆。又,分县后,上下四十年间之事极纷纭矣,余日持公慎之心,竭勤劳之力,而以一人之耳目,采访搜罗,其阙略而未之载者更难免不备之诮。是以志稿虽成,终惭固陋未敢谋梓。而邑人士再三坚请,以为既有成编,岂可不公诸一邑之人。不得已勉从其请,付之剞劂。亦惟以草创自居,俾稽往迹者稍有凭藉而有其创之,庶克继之后君子鉴余衷而重加考订,辩其淆而补其略,新者从而增益之,上以供车酋轩之采,下为信今传后之书,岂惟余所深愿,尝亦前君子所欣喜而过望者也。是为序。
乾隆三十八年岁次癸巳孟春月下浣,文林郎知凤台县事汾水亢愫书于官斋之横秀山房。
2、嘉庆《凤台县志序》叙曰:凡居百里之地,其山川形势,人民谣俗,苟有不晰,则不可以为治,况南北之交,风会所趋哉!县旧志陋而不该,盖始事之难也。谨纂旧文,脉山川,采风谣,上该周秦,下至于兹,条而次之。维县平原绣壤,山林川谷,万井之都。跨淮南北,承濠挟寿,是维形要,志舆地第一。民生敦庞,土田是急,五谷所宜,麦豆秫稷,载在《职方》。长淮千里,束于硖石,肆劲漂捷,风气之所形,志食货第二。经界定而保聚之图兴,城郭缮而坛土遗之封植,干木取树而守望之御良,杠梁成而“涉厉”之歌息。孰经纪是而巩固是,不可以不谂也,志营建第三。彼淮淝荡,田庐是虞,曷若道沟渎,完堤防,以益我灌溉哉!稽其成效,亦后事之师矣,志沟洫第四。官职建而民生善,官职旷而民生偷,其间不容发。当三国扰攘,兵革不休而民生殖,郑君之力也,志官师第五。山回而幽,水肆而清,是生杰英,志选举第六。《淮南》内篇,不朽千载,暨于金石考文所急,志艺文第七。幼平顼顼,勇逾贲育,蛇蛇吕公,人伦之宗,亦有侍御,蹇蹇是主,本其行事以兴来者,作列传第八。共姜披面,季女门为门,有炜彤管,阴教是敦,志列女第九。仁濡义浃,老死不见兵革,览往昔战争之地,悠然以思,懔然而危,旷然而庆其生之辰也,志古迹第十。凡十篇,其古今之变,因革之宜,土俗之淳漓,民生之勤窳,庶几足以备考览焉。嘉庆十有九年三月。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凤台县知县事李兆洛纂
3、光绪《重修凤台县志序》
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非独资考鉴识变迁,亦有裨益于人心世道者大耳!壬辰首夏,余奉檄守是邦,甫下车,邑绅之来谒者,即以志垂询,佥曰:凤台之志,自李公申耆续修以后,转眼又八十余年矣。其中人事之变迁,兵燹之阅历,文德武功,蔚为国华。孝义贞烈,绰绰为闾里光者更仆难数,非及时而修葺之,则众善无闻,几致湮没而弗彰,岂不甚惜!然何幸今日而有本邑宋、徐两军门,慨然具,众同其愿,以不惜重资倡率其事,延寿春葛君榕石、阴陵周君少癯司纂辑焉。就文庙设局以兴厥工,其余各士绅如魏介臣、王晋三、吴小鹤、张东序等分司厥事,越十月而事蒇书成,同人就政于余并以叙属。余观其记载详明,考核精当,仿之国史,不是过耳。惟惜其城池坛庙,衙署公廨,仍形缺如。后之君子果能有志兴修,以补前人所未备,则微特生斯土者所深幸,即守斯土者亦大有厚望焉。至是书之宏纲大目,条理秩然,前叙已晰言之矣,从其后者故不复赘。是为序。
同知衔知凤台县事癸酉科拔贡榆次李师沆撰。
4、一九六0年《凤台县新志》序言
凤台建县于清雍正十一年,到1960年止,已有227年的历史。在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全县人民终年过着暗无天日,受压迫、被剥削,饥寒贫困的生活。为了反暴政、反饥饿,凤台县广大劳动人民曾多次组织武装起义,爆发农民革命,以坚强勇敢的战斗精神,向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清末时期展沟、阚疃一带农民以刘洪立、王之重、郭明栋等为首组织的农民革命与涡、蒙捻军相呼应,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24年,中国共产党凤台县党组织建立,更给全县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斗争方向,因而取得了减租减息,抗捐抗税,反饥饿、反压迫、反剥削等一系列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成立了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封建势力,同时以大批的人力、物力直接支持了伟大的淮海战役,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开展,取得最后胜利。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凤台人民,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政治运动,迅速地发展了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彻底翻身,并取得了经济恢复和宏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成就。特别在1957年全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政治思想战线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全县人民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掀起了全面大跃进的高潮,工业生产直线上升,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欣欣向荣,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惊人奇迹触目皆是,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共产主义风格大大成长,人人心情舒畅,个个精神振奋,干劲冲天,斗志昂扬,向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凤台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也是一部光辉灿烂的历史。为了记载凤台历史的宝贵遗产,以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现实,教育后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历史资料,凤台县志的编纂,在县委和县人委的正确领导下,于1960年5月成立了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8人开始了对资料的搜集和编纂,在书中坚持了“以党的方针政策为纲”和“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的原则。以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采取叙事与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在各个时期的光辉胜利,突出了党的伟大领导作用,使它成为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地方性的一部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坚持了政治挂帅,领导动手以及有关地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至1960年底,仅八个月的时间,既完稿翻印成册。其内容共分序言、概况、历代革命斗争、政法、群众团体、军事与兵役制度、解放后各项政治运动、工业、交通邮电、农水、财贸、文教卫生共十一篇55章,分四卷装订,45万字,插图3幅。
由于编写人员的水平所限,加之某些资料的不全,缺点在所难免,请阅者予以指正,以便进一步补缀删修,使其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