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生产矿井
一、统配矿井
淮北矿务局是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煤炭企业,坐落在淮北市境内。1991年,淮北矿务局生产能力为1120万吨,其中濉萧矿区为665万吨、宿县矿区为230万吨、临涣矿区为225万吨。至1992年实际生产原煤1424万吨。1992年底淮北矿务局有生产矿井14对,分别分布在濉萧、宿县和临涣3个矿区内。其中:濉萧矿区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沈庄、袁庄、朔里、石台、岱河、张庄、朱庄、相城、杨庄等9对大中型生产矿井;宿县矿区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约1150平方公里,矿区东部有朱仙庄矿、东南有芦岭矿井、南部有正在兴建的桃园矿和祁南矿;临涣矿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矿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海孜、临涣、童亭3对大型生产矿井。涡阳矿区属待开发矿区,1992年底前尚无矿井分布。
至1992年,淮北矿务局共完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25.50亿元,生产原煤累计2.89亿吨,生产精煤累计5966.36万吨,创工业总产值78.97亿元,实现利润3.54亿元。拥有固定资产净值为28.72亿元。
淮北矿务局于1988年被评为煤炭工业省级企业。1990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92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全国工业500家大型企业中位居第79位。
二、省属矿井
皖北矿务局是安徽省直属矿务局,于1984年3月成立,局机关设在宿州市。其所属生产矿井均在淮北矿区内。1992年底,皖北矿务局有孟庄、毛郢孜、前岭、刘桥一矿、百善矿生产矿井5对,生产能力计285万吨;任楼矿和刘桥二矿在建矿井2对,设计生产能力计210万吨。1992年生产原煤372万吨。1992年底,全局拥有固定资产库值1804.68万元,是年创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共有职工22415人,其中,女职工3832人,干部2606人。有生产工人14238人,管理人员1640人,工程技术人员696人,服务人员4004人,其他人员1037人。至1992年,皖北矿务局共完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8821.33万元,累计生产原煤2540万吨,创工业总产值累计7.55亿元,实现利润负1.65亿元,上缴税金8536.93万元。
三、地方矿井
地方矿井主要开采统配煤矿和省属矿井丢失的残遗煤。生产矿井以乡镇开办的小煤矿为主。1964年,烈山公社开始创办小煤窑。采用磨车提升、自然通风、牛皮包排水等开采方法。由于开采方法落后,生产水平低、安全无保障,至1982年8月全市所有小煤窑停产整顿。烈山公社开办的雷庄、吴山口、烈山、况洼、青龙山等小煤矿累计生产原煤74.4万吨。1983年8月,烈山乡的雷庄、烈山、吴山口、青龙山、况洼等小矿井恢复生产,设计年生产总能力20万吨。1984年实际产煤31.8万吨。1984至1986年,全市开发新矿点9处,设计年产总能力47万吨。至1992年底,共有地方矿井22对,设计总生产能力135万吨。累计生产原煤490万吨,从业人员1万人。
淮北矿务局是煤炭工业部直属的大型煤炭企业,坐落在淮北市境内。1991年,淮北矿务局生产能力为1120万吨,其中濉萧矿区为665万吨、宿县矿区为230万吨、临涣矿区为225万吨。至1992年实际生产原煤1424万吨。1992年底淮北矿务局有生产矿井14对,分别分布在濉萧、宿县和临涣3个矿区内。其中:濉萧矿区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沈庄、袁庄、朔里、石台、岱河、张庄、朱庄、相城、杨庄等9对大中型生产矿井;宿县矿区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约1150平方公里,矿区东部有朱仙庄矿、东南有芦岭矿井、南部有正在兴建的桃园矿和祁南矿;临涣矿区东西长约50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矿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海孜、临涣、童亭3对大型生产矿井。涡阳矿区属待开发矿区,1992年底前尚无矿井分布。
至1992年,淮北矿务局共完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25.50亿元,生产原煤累计2.89亿吨,生产精煤累计5966.36万吨,创工业总产值78.97亿元,实现利润3.54亿元。拥有固定资产净值为28.72亿元。
淮北矿务局于1988年被评为煤炭工业省级企业。1990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92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全国工业500家大型企业中位居第79位。
二、省属矿井
皖北矿务局是安徽省直属矿务局,于1984年3月成立,局机关设在宿州市。其所属生产矿井均在淮北矿区内。1992年底,皖北矿务局有孟庄、毛郢孜、前岭、刘桥一矿、百善矿生产矿井5对,生产能力计285万吨;任楼矿和刘桥二矿在建矿井2对,设计生产能力计210万吨。1992年生产原煤372万吨。1992年底,全局拥有固定资产库值1804.68万元,是年创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共有职工22415人,其中,女职工3832人,干部2606人。有生产工人14238人,管理人员1640人,工程技术人员696人,服务人员4004人,其他人员1037人。至1992年,皖北矿务局共完成国家固定资产投资8821.33万元,累计生产原煤2540万吨,创工业总产值累计7.55亿元,实现利润负1.65亿元,上缴税金8536.93万元。
三、地方矿井
地方矿井主要开采统配煤矿和省属矿井丢失的残遗煤。生产矿井以乡镇开办的小煤矿为主。1964年,烈山公社开始创办小煤窑。采用磨车提升、自然通风、牛皮包排水等开采方法。由于开采方法落后,生产水平低、安全无保障,至1982年8月全市所有小煤窑停产整顿。烈山公社开办的雷庄、吴山口、烈山、况洼、青龙山等小煤矿累计生产原煤74.4万吨。1983年8月,烈山乡的雷庄、烈山、吴山口、青龙山、况洼等小矿井恢复生产,设计年生产总能力20万吨。1984年实际产煤31.8万吨。1984至1986年,全市开发新矿点9处,设计年产总能力47万吨。至1992年底,共有地方矿井22对,设计总生产能力135万吨。累计生产原煤490万吨,从业人员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