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开拓方式
1、淮北矿务局所属矿井的开拓方式袁庄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为_150米、二水平_290米、三水平_450米。矿井最初以一对副井至一水平,斜式井底车场,集中运输大巷至西翼开拓全部井田。一水平至二水平延深,原有主、副立井。二水平至三水平采用两条下山延深,其中一条作为主皮带将煤由三水平提升至二水平,再经过主井提升到地面,另一条作为辅助提升。
张庄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_160米、二水平_274米。一水平为一对立井,环形车场、集中东西大巷开拓全井田。一水平延深至二水平,增设一个新副井,同时以主暗皮带斜井与设在一水平容积为1000吨的缓冲煤仓构成出煤系统。
朱庄矿,采用立井、主要石门和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_150米、二水平_250米、三水平_410米。一水平为一对立井,二水平为立井、新副井和主暗皮带斜井及主要石门,三水平上下山开拓,即二水平至三水平以暗立井配合皮带斜井构成整个生产系统。每个水平都在主采煤层底板布置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
岱河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_250米、二水平_350米。一水平为一对立井和集中南北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二水平采用主、副暗斜井集中延深,老井挖潜增设一个新副井至二水平,南北集中运输大巷。井底车场均为环形卧式车场。井田内一水平沿走向划分若干个上山采区,二水平作为最终水平采取上下山开拓井田。
杨庄矿,采用立井、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_183米、二水平_330米。一水平采用一对主、副立井,立式井底车场。主要石门和集中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二水平延深方式是以新副井和作为出煤系统至一水平的主暗皮带斜井相配合,立式井底车场,集中岩石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
芦岭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_400米、二水平_590米、三水平为_700米。矿井原设计一水平以上一对主、副立井,立式环形车场,主采煤层底板岩石集中大巷,3吨固定矿车运输,蓄电池机车拖动。1979年,矿井将原设计中投产时单一的大巷矿车运输方式改造为皮带机与矿车两种运输方式共存的两个运输系统,即位于井田中央的部分采区的出煤经皮带机系统,其他两翼采区仍维持原机车出煤方式。80年代中期,再次将矿井西翼改造为皮带机运输。水平延深增补一个新副井和主暗斜井至二水平,底板岩石分组大巷开拓全井田。
朔里矿,采用一对主、副立井,单一水平(_200米),上下山开拓方式,楼式车场,南、北、西三翼集中岩石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原设计南、北盆地_200米水平以下采取区分下山、采区各自独立生产系统。实际上对南盆地采用集中皮带机下山运输的开拓方式。
石台矿,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一水平_250米,二水平_450米。一水平采用一对主、副立井,环形车场,南、北集中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二水平延深采用主暗斜井皮带机作为出煤系统,老井挖潜增补一个新副井至二水平,与主暗斜井结合的开拓方式,集中南北大巷作辅助运输和通风。
朱仙庄矿,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主要石门开拓方式。生产水平设在_435米,立式井底车场,以南、北翼集中运输岩石大巷开拓全井田。原设计大巷煤炭运输均采用3吨固定式矿车、蓄电池机车拖动。投产后,北翼大巷维持原运输方式,南翼大巷运输改为皮带机运输。
临涣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_450米,卧式环形车场,主要石门以及东、西翼主采煤层底板岩石集中运输大巷开拓全井田。
海孜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_475米。石门立式车场,分组大巷开拓全井田。
童亭矿:采用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一水平-500米。立式井底车场,主要石门,煤层底板分组岩石大巷开拓全井田。
2、皖北矿务局所属矿井的开拓方式孟庄矿:斜井多水平、大巷分煤层集中开采。
百善矿,一对立井、集中石门、大巷单一煤层上下山开拓全井田。
毛郢孜矿,斜井多水平、集中石门、大巷单一煤层分层开采。
刘桥一矿,采用立井、分区石门、多水平、大巷中四、六煤层集中开采。
前岭矿,立井、分区石门,延深暗斜井、多水平,大巷四、六煤层分层开采。
刘桥二矿,采用立井主石门、多水平,大巷四、六煤层集中开采。
任楼矿,采用立井主石门、多水平,大巷分煤层集中开采。
3、地方矿井的开拓方式淮北市煤炭局所属的各乡镇、村办煤矿,多仿照统配矿井的开拓方式。除雷庄矿采用中央并列式外,其余矿井均采用中央立井式或对角立井式的开拓方式。
二、巷道布置
1、水平运输大巷淮北矿务局各矿井的水平运输大巷一般为一个煤层组开拓一条,个别矿井的运输大巷兼顾开拓两个煤层组。80年代后期,淮北矿务局朔里矿、芦岭矿均改造了水平运输大巷,以皮带机代替矿车运输。皖北矿务局的生产矿井,其水平运输大巷均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分一翼或两翼单巷、一翼或两翼双巷布置。
2、采区巷道淮北矿区开发初期,矿井的采区上山多布置在煤层中,而且多为两条。其中运输上山担负煤炭运输、进风和行人,轨道上山担负辅助提升和回风。采用煤层分组联合开采和分层开采、分阶段集中运输机巷布置在煤层中的巷道布置方式。采区上山两侧留设较大煤柱来维护上山,分阶段集中运输巷道也留设煤柱。后因维护和使用困难、影响生产、资源回收率较低,逐步将采区上山和集中运输机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减少上山和分阶段的煤柱,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改善巷道维护条件。淮北矿区各矿井的分阶段巷道布置方式基本相同,大都在煤层倾角20度左右的倾斜煤层中采用分阶段岩石集中巷、轨道巷、工作面下机巷和回风巷。联络则采用石门、立眼、斜眼、平巷及斜巷并用等方式。至1992年底,濉萧煤田的各矿井取消分阶段岩石集中巷。宿县、临涣煤田,因地质条件复杂,各矿井仍采用双岩石集中巷。
三、掘进工艺
1、岩巷掘进在淮北矿区的井巷掘进工程中,岩石巷道约占巷道进尺的30%,而施工工期占巷道总工期的60%以上。在组织岩巷快速掘进中,主要从钻眼爆破、岩石装运和巷道支护等方面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以加快掘进进度,提高工程质量。1990年,淮北矿务局工程处施工的朱庄矿三水平两大巷中开始使用以凿岩台车、侧式装岩机为主的机械化作业线,其打眼速度比风动凿岩机提高1至3倍,钻眼圆而直,便于装药,提高爆破效果。用Z1C-2型侧卸装岩机装岩,配合蓄电池机车调车,出矸速度快。使用岩巷机械化作业线最高月进尺129米,年最高进尺623米,达到国家等级队水平。在中、小断面岩巷掘进中应用以气腿式凿岩机、耙斗装岩机为主的一般机械化作业线。用气腿式凿岩机打腿,P-30耙斗装岩机装岩,2.5吨或5吨蓄电池机车运输,转子V型喷射混凝土作永久性支护,激光指向。其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机械性能可靠,使用维修方便。至1992年,淮北矿务局岩石巷道扒装机械化程度达到93.3%,岩巷单进中达到69.15%
在淮北矿区岩巷掘进中广泛应用光爆锚喷支护技术。1992年,淮北矿务局锚喷支护在岩巷掘进进尺中,占岩巷总进尺的70%以上。在推广光爆锚喷技术过程中,淮北矿务局张庄、杨庄、相城等矿从抓光爆入手,定人、定钻、定眼位、定施工责任,力求炮眼做到准、平、直、齐,周边眼做到多打眼(眼距小于350毫米),少装药(眼深150毫米)。使放炮后巷道周边不欠挖,其超挖不超过有关规定,周边眼痕率不小于50%。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巷道周边围岩的震裂程度,减少了出矸量和材料消耗。
在巷道支护方面,80年代后期试用了管缝锚杆,推广应用了快硬水泥锚杆,避免了因安装不合要求和注浆不好所带来的锚杆固力不足的毛病,以速凝提高初锚力,达到尽快支护顶、帮的作用。同时,推广使用的转V和IV喷射机配合潮拌料,以其效率高、粉尘少、回弹力低和增加一次喷厚的优点,取代原来的转II等喷射机,使矿区各矿井的光爆锚喷质量不断提高。
2、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在煤巷和半煤岩巷施工中,由于煤岩软、瓦斯含量大,容易发生冒顶和瓦斯煤尘爆炸,施工中必须加强顶板、瓦斯和煤尘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针对这一特点,在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中主要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采用P-15扒装机装运,蓄电池机车或绞车上下山巷道运输。在煤巷和半煤岩巷支护方面,以工字钢梯形支架为主。在芦岭、朱仙庄等高瓦斯、地压大的矿井使用U型钢拱型支架,在张庄、杨庄、朱庄等矿推广使用锚笆和锚喷支护。
80年代以来,淮北矿区在统配和省属矿井中,逐步改进“两镐一炮”的传统掘进工艺,注重推广和使用综合掘进机械化作业线。采用掘进机掘进,皮带转载机转载,可伸缩皮带机转运。特别对断面大、需要进度快的巷道采用这种作业线尤为重要。1980年,引进4台日本MZH-S50-13掘进机,在朱庄、杨庄、朔里等矿使用。1985年又购进南京EVA-30掘进机2台,在张庄、朱庄两矿使用。随后,购进奥地利、淮南、南京等地生产的综合掘进机。至1992年,全局共有联合掘进机15台,装岩机354台。
皖北矿务局的掘进工艺主要采用中深孔爆破、毫秒爆破和机械化作业。各矿井掘进采用一班一循环作业。打眼工具,岩巷以气体凿岩机凿岩为主,煤巷以煤电钻打眼为主,其中百善、刘桥一矿使用综合掘进机掘进。爆破材料以二号岩石硝胺炸药,煤巷和半煤岩巷爆破以毫秒雷管为主。
1992年,淮北矿务局掘进总进尺193032米,其中开拓进尺12049米。在总进尺中,煤巷71271米,半煤岩巷57678米,岩巷64083米。皖北矿务局掘进总进尺503786米,其中开拓进尺49077米。在总进尺中,煤巷半煤岩巷进尺341143米,岩巷进尺129237米。
下一篇:第三节 采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