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形地貌
濉溪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除东北部等有少量低山残丘分布外,其余为广阔平原区。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23.5~32.4米。面积约2070平方公里(不含水面和湖洼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85.2%。以横穿平原中部的古隋堤(今宿永公路)为界,北部为黄泛冲积平原区,南部为古老河湖相沉积平原区。隋堤南有10余处封闭型湖洼地,俗称“十八湖”,面积约为82平方公里。
县境内河流多顺自然坡降平行贯穿,浍河等主要河道两侧分布有泛滥堆积地貌。主干河道有12条,其中行洪河道有新濉河、相西河、闸河、南沱河、王引河、包河、浍河、河、北淝河等9条,另有大沟116条。全县河、沟构成5个水系:濉河水系、南沱河水系、新北沱河水系、河水系、北淝河水系。河沟总长1283.45公里;水面面积25.2平方公里。
濉溪、百善、刘桥、临涣、祁集、韩村镇的局部地面因开矿采煤塌陷成湖泊,共约4平方公里,深度3~3.5米。
境内山丘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属徐州云龙山余脉。马桥区蔡里乡平坦地带东侧有老龙脊、鹰山等9座山;西侧有花鼓山等5座山丘,为半掩埋岛状残丘,山坡大多平缓。东北部的青龙山和十里长山,呈岛状突出于平原之上,相对高度20~30米。北部刘桥区有相山西延部分,南北狭长,海拔275米。县内最高山峰老龙脊,位于蔡里集东南5.5公里处,海拔362.9米,山底围1.5公里。
二、气候
濉溪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21.3℃。生长期年平均250天,无霜期年平均203天,年日均气温0℃以上290天。年平均水量852.4毫米,各月降水量差异大,年际降水量悬殊也较大。多雨的1963年为1441.4毫米,比常年平均降水量多69%,是降水少的1966年的2.9倍。日最大降水量为249.7毫米,出现在1957年7月14日。
三、水文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9871万立方米,平水年为18667万立方米,偏旱年为9256万立方米。地下储量为3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采量为15.23亿立方米,平水年可采量为14.01亿立方米,偏旱年可采量为12.32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调节储量为2.22亿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濉溪县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产以煤为主,是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县之一,其次是水泥灰岩。金属矿产以铁为主,铜、金、银、钴等次之。已探明储量:煤60亿吨、铁9689.16万吨,铜13.59万吨(伴生金属量),金17.3吨(伴生金属量),银112.65吨(伴生金属量),钴6169.44吨(伴生金属量),水泥灰岩3575.45万吨。煤矿产主要分布在县西北部及南部的童亭矿区,有18处;金属矿产分布在县中部地区,有11处;水泥灰岩分布在县东北部,有2处。煤炭资源门类齐全,主要有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及自然焦。西北部矿区各煤田以瘦煤、无烟煤为主;童亭矿区则以气煤、肥煤为主。铁矿均属矽卡岩型隐伏磁铁矿床,以富铁、高硫低磷及部分伴生铜、金、银、钴等有益元素为其特点。矿石类型以需选矿石为主,部分属炼铁用矿石。
境内野生动物有野兔、野猫、獾狗、刺猬等兽类;野鸭、野鸡、野鸽、猫头鹰等鸟类;鲤鱼、草鱼、鲫鱼等鱼类。野生植物有益母草、兔丝子、柴胡、车前草等中草药上百种。著名中药材宿蝎产于濉溪县东北部山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