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顽不断地进犯,安徽各抗日根据地战事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各抗日民主政权和共产党组织对锄奸保卫干部的教育主要采取举办短期训练班的形式。各根据地举办的锄保干部训练班为党政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锄保工作骨干。
一、淮南抗日根据地锄保干部训练班
民国26年(1937年)12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法处处长梁国斌在定远县藕塘乡永宁集四户陈村举办淮南津浦路西第一期锄奸保卫干部训练班,韩融、傅科、杜尉然等30多人参加学习。民国29年3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法处又从皖东青年大队、军队和地方选调干部20余人,在津浦路东半塔集举办第二期锄奸保卫干部训练班。
此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军法处以这两期训练班的学员为骨干,开始组建津浦路东、路西各县保卫机关。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二师锄奸部,四、五、六旅锄奸科,以及路东路西联防保安处(专署公安局)又先后举办多期锄保干部训练班(见表8—1—1)。
各县保安分处(科、公安局)每开辟一个新区后,从地方基层干部和不脱产的民兵指导员中物色政治历史清白、现实表现好的人员,参加锄保干部训练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然后分配到各区乡担任特派员、治安员和情报员等。
淮南抗日根据地各锄保训练班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政治教育,包括干部的品德、作风、纪律教育;二是形势教育,包括国内国际政治形势、军事斗争形势、社会各党派情况,日本特务、国民党军统和中统的发展概况;三是锄保工作的方法及侦察、审讯、看押等专门业务知识等。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方毅、军法处长梁国斌等亲自给学员授课。
民国29年6月,路东第一期锄保训练班结束时,中共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会接见全体学员,并讲了话,指出:(1)锄奸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一把利剑,尤其是在新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内,显得特别重要。公开的敌人被打跑了,暗藏的特务和秘密的反革命组织以及日特、奸细还在捣乱和破坏,要百倍提高警惕,不能让敌人钻到内部来搞破坏。(2)锄奸保卫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要做无名英雄,有成绩、有功劳、受表扬不能骄傲自满。要安心工作,要把从事锄奸保卫工作看成是最大的光荣,是党的信任。(3)锄奸工作的任务是保卫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奸细,镇压汉奸、反革命、土匪头目,但决不能乱杀人。要做到不放过一个奸细,不冤枉一个好人。(4)要注意政策和策略,团结各阶层和一切抗日力量,孤立顽固派,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淮南抗日根据地举办锄保干训班简况


二、淮北抗日根据地锄保干部训练

〔锄保干部训练工作概况〕
民国28年(1939年),淮北抗日根据地锄保组织初建,尤缺锄保工作骨干。津浦路东和路西各锄奸保卫机关由上而下地举办训练班,培训锄保干部。学习的内容,大多为锄保工作的方针政策、侦察和审讯技术等。学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分配至各县区任公安员等。
民国30年,边区保安处设专职教育科员。民国32年,边区公安局设教育科,专门负责锄保公安干部训练。民国30年,皖东北保安处在《七月份锄奸工作计划》中规定:“要创立基层和中层锄奸干部短期训练班。”民国31年再次规定:“训练要经过各种组织系统进行,乡治安员由区轮训,区特派员以上由边区保卫处轮训,锄奸干部及一般干部的锄奸政策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之……。首先训练乡治安员,其次训练党与群众团体的保卫干部,每期7至10天”,“建立在职干部轮流调训制度,以提高各县负责干部及重要干部的质量”。
民国30年,皖东北保安处与部队锄奸部协同举办4期训练班。民国31年,同时开办锄奸人员训练班、特务人员训练班、锄奸武装干部训练班。
苏皖边区锄保干部训练班,大体分为锄奸干部训练班、特务人员训练班、锄奸武装干部训练班、区公安特派员训练班、乡以下锄奸人员训练班5种类型。训练的内容,根据训练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主要是党的锄奸工作方针、政策,侦察、审讯等各项业务工作基础知识,教材由边区保安处编发。
锄奸保卫干部训练班,为淮北苏皖边区培训了大批锄奸骨干,边区保安处各科长、各县分处主任及部队特派员,多数是由经过培训的干部担任的。据民国31年统计,全边区共举办36期,培训400余人。训练后的学员,担任县级干部10余人,区级干部60余人,乡级干部120余人。初期培训的锄保干部均作为骨干分配至各县,筹建组织,物色干部,发展人员,开展锄保工作。民国31年,受训学员在各地发展情报员70余人,保卫委员330余人,情报网700余人,锄奸小组110余个、1370余人,为根据地的锄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重要训练班选记〕
半城锄保训练班:
民国30年(1941年)6月,邓子恢率新四军巡视团赴皖东北视察工作,军区政治部锄好部长梁国斌随行。6月至8月,梁国斌以新四军锄奸部名义,在泗县半城北大庙举办两期锄保干部训练班(对外称民运队训练班),为皖东北培训干部。
第一期由邓子恢讲授形势教育课,新四军组织部长张凯讲授思想修养课。训练班由柯志达任队长,黄明东任指导员,梁国斌任主讲。学习内容有:国民党内部各特务组织状况,日本特务机关现状,敌特机关对中共军队和政权的破坏手段,侦察和审讯常识,审讯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应注意的事项等。在业务工作方面,主要是学习苏联的保卫工作经验。学员大都来自路西撤来的县委书记及相当于县级的干部,少数来自皖东北地方和军队干部。学员中有:张文炳、邵维邦、郭一辽、霍大儒、王华、陈元良、刘德明、林泽生、周海如、苏建仁(苏伟)、苏达、赵济春、陈一民、刘忠、朱松岑、丁汝勤、张作云(张锐)、邵廷耀等。训练时间两个月,结束后,分配到边区保安处和各县保安分处、特派员室任职。
第二期训练班对外仍称民运队训练班。学员报到后不准外出,举行锄奸任务宣誓。学习内容与第一期基本相同。训练中,特别强调掌握党的锄奸工作方针、政策,强调锄奸组织是党的一个部门,必须接受党委领导。县保安分处不受县政府领导,是独立垂直系统,要求从上到下建立锄奸网,对大地主、汉奸等要派秘密党员或积极分子监视。这期训练班原计划两个月,但进行一个多月后,因梁国斌有事回军部,训练班提前结束。学员多为区级干部,少数是县级干部和部队干部。学员中有沈爱平、林凌、王春德、袁龙祥、孙梦仙、田古、赵达万,吕明、孔鲁等20余人。
边区保安处锄奸训练班:
边区保安处从民国30年6月至民国34年8月,先后在泗县半城举办锄奸干部训练班6期,特务人员训练班、锄奸武装干部训练班多期。
邳睢铜保安处锄奸训练班:
民国30年10月,邳睢铜保安分处举办第一期锄保干部训练班,抽调40余名区委书记等参加训练,由分处主任陈元良、侦察科长孙敬祖主讲授课。内容是侦察常识,中共对敌顽特斗争的方针、方法以及锄奸人员纪律等。训练40余天,学员结业后,分配到各区任锄奸特派员。
三、皖江抗日根据地锄保训练班
民国32年(1943年),皖江公安局设教育科,其主要任务是编印政治学习材料和公安业务教材,并实施对公安干部的训练。
皖江公安局继新四军七师锄奸部举办的训练班之后,又连续举办多期训练班。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基层锄奸干部、区治安员、特派员。学员一律化名,训练时间2至3个月不等,每期30人至60人。训练内容主要是对敌斗争的方针政策、敌情概况、公安业务常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封建帮会概况等。训练班负责人先后有乔理清、方力等。训练期间,皖江公安局局长李丰平、副局长岳炎(严佑民)等经常前去讲课。学习中,公安局组织学员深入群众,开展社会调查,作为敌情和社情的参考。训练结束后,回原单位做公安工作。有的县公安局根据当地情况,也举办了公安业务训练班。
四、皖北解放区公安干部教育
民国38年(1949年)初,皖北解放后,各级公安机关陆续吸收大批青年学生和进步青年工人参加公安工作。他们政治可靠,革命热情高,但对人民公安机关的职能、性质和任务缺乏认识,因此公安教育以在职的新干警为主。
4月中旬,皖北行署公安干部学校在合肥建立,校址在合肥文昌宫街(今江淮大戏院处),属皖北行政公署公安局领导,陈无良兼任校长(后由公安局人事科长靳锡九兼任),下设教育、组织、总务科和学员队(下设分队、班)。教职员工编制16人,招收学员80人。至建国时,招收5期学员。1951年底,该学校撤销。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