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三节 财政支出
我县财政支出项目有经济建设类、社会文教卫生类、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4大类。经济建设类支出包括工业基本建设和农业基本建设两大项。社会文教卫生类支出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广播、体育、计划生育等项事业费,以及抚恤、社会救济、城市青年劳动就业和人口下放费。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国家机关经费、干部训练费、行政业务费等项。其它支出类主要是价格补贴费、地方外事费、财政贴息费、兵役征集费等项。
1950年7月至1952年,我县未建立财政预算,支出靠省财政厅拨款,按实结算。1953年,建立县级财政,财政支出贯彻“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坚持“支出按预算,拨款按计划”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1953年至1957年,年平均支出239.66万元,其中文教事业费年均支出143.77万元,占60%;行政管理费年均支出76.4万元,占31.8%;经济建设类年均支出18.92万元。这期间社会文教卫生费和行政管理费是主要支出项目。
1958年至1962年,年均支出428.7万元,与前一时期平均年支出水平相比,增长78.9%。这期间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农村大搞“一平二调”,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纠正“一平二调”时,仅1960年和1961年就偿还平调款460万元,占这两年财政总支出的38.4%。1963至1965年,财政年均支出690.93万元,比上一时期年均支出水平增长61.2%。主要用于抚恤和社会救济,3年扶贫金额为929.4万元,占3年总支出的44.9%。
1966年至1976年,财政总支出为7522.8万元,年均支出683.89万元。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196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6.1%;社会文教类支出4096万元,占总支出的54.5%;行政管理费支出1375.93万元,占总支出的18.3%。这期间经济建设类和社会文教卫生类是主要支出项目,经济建设类支出又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77年至1985年,财政支出用于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不断增长,年均支出1640.14万元,比上一时期年均支出增长1.4倍。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总额为4630万元,占这一时期财政总支出的31.4%,社会文教卫生费类支出为7008万元,占总支出的47.5%;行政管理费支出1682.6万元,占总支出的11.4%。
1953年至1985年,财政总支出为2.79亿元(不包括上解支出),其中经济建设类总支出为7651.2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7.4%;社会文教卫生类支出1.54亿元,占总支出的55.2%,行政管理费支出4090.25万元,占总支出的14.7%。
历年财政收支决算统计表单位:万元
1950年7月至1952年,我县未建立财政预算,支出靠省财政厅拨款,按实结算。1953年,建立县级财政,财政支出贯彻“量入为出,勤俭节约,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方针,坚持“支出按预算,拨款按计划”的原则,严格控制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1953年至1957年,年平均支出239.66万元,其中文教事业费年均支出143.77万元,占60%;行政管理费年均支出76.4万元,占31.8%;经济建设类年均支出18.92万元。这期间社会文教卫生费和行政管理费是主要支出项目。
1958年至1962年,年均支出428.7万元,与前一时期平均年支出水平相比,增长78.9%。这期间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农村大搞“一平二调”,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在纠正“一平二调”时,仅1960年和1961年就偿还平调款460万元,占这两年财政总支出的38.4%。1963至1965年,财政年均支出690.93万元,比上一时期年均支出水平增长61.2%。主要用于抚恤和社会救济,3年扶贫金额为929.4万元,占3年总支出的44.9%。
1966年至1976年,财政总支出为7522.8万元,年均支出683.89万元。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196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6.1%;社会文教类支出4096万元,占总支出的54.5%;行政管理费支出1375.93万元,占总支出的18.3%。这期间经济建设类和社会文教卫生类是主要支出项目,经济建设类支出又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77年至1985年,财政支出用于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不断增长,年均支出1640.14万元,比上一时期年均支出增长1.4倍。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总额为4630万元,占这一时期财政总支出的31.4%,社会文教卫生费类支出为7008万元,占总支出的47.5%;行政管理费支出1682.6万元,占总支出的11.4%。
1953年至1985年,财政总支出为2.79亿元(不包括上解支出),其中经济建设类总支出为7651.2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7.4%;社会文教卫生类支出1.54亿元,占总支出的55.2%,行政管理费支出4090.25万元,占总支出的14.7%。
历年财政收支决算统计表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