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组织建设
民国27年(1938年)5月县境沦陷,土匪武装蜂起。为了抵抗侵略,保家卫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相继组织了看家会、联庄会、杆子会、抗日自卫队等农民武装。这些武装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根据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人的原则,集资购置武器弹药。农闲时青壮年参加操练,农忙时参加生产,出事时,一村鸣枪,周围村庄同去救援。抗战时期,全县有看家会、联庄会等农民武装100多个,以四铺、五沟、临涣等地的活动最为活跃。这些武装是革命军队不可缺少的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兵组织迅速发展,全县民兵由胜利前夕的7000多人增至年底的13200余人。37年秋,境内民兵已发展到14950人。淮海战役打响后,全县民兵全部投入支前运动。淮海战役刚结束,又有1900多民兵投入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
建国后,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民兵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使民兵的组织建设得到健全和完善。1950年,县设民兵总队,区设大队,乡设分队,村设小队。1953年,县设1个民兵团,下辖11个民兵营。有民兵71071人,其中基干民兵11784人。1958年,大办民兵师,开展了全民皆兵的群众运动。县设1个民兵师,下辖19个民兵团,216个营,1310个连,共有民兵375387人,其中基干民兵113314人,排以上民兵干部25585人。1962年6月,通过贯彻毛泽东“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全县民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得到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兵组织未变,政治、军事素质却大大削弱,各项活动几乎陷于停顿。1976年后,民兵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县成立了民兵独立团,辖3个营,有民兵24420人。1979年,民兵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县成立民兵团28个,民兵营551个,共有民兵211703人,其中基干民兵96703人,普通民兵115000人。1981年后,为切实减轻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对民兵组织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改革。民兵最高年龄由原来的47周岁降为35周岁,其中男基干民兵为18至28周岁,女基干民兵为18至23周岁。普通民兵中不编入女民兵,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不建立民兵组织。通过全面整顿,民兵人数减少了,军事素质却提高了。1985年全县有1个民兵团,76个连,581个排,1455个班,民兵77980人,其中基干民兵14990人,复退军人5927人。
建国后,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民兵工作的一系列指示,使民兵的组织建设得到健全和完善。1950年,县设民兵总队,区设大队,乡设分队,村设小队。1953年,县设1个民兵团,下辖11个民兵营。有民兵71071人,其中基干民兵11784人。1958年,大办民兵师,开展了全民皆兵的群众运动。县设1个民兵师,下辖19个民兵团,216个营,1310个连,共有民兵375387人,其中基干民兵113314人,排以上民兵干部25585人。1962年6月,通过贯彻毛泽东“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全县民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得到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较大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兵组织未变,政治、军事素质却大大削弱,各项活动几乎陷于停顿。1976年后,民兵工作重新走上正轨。县成立了民兵独立团,辖3个营,有民兵24420人。1979年,民兵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县成立民兵团28个,民兵营551个,共有民兵211703人,其中基干民兵96703人,普通民兵115000人。1981年后,为切实减轻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负担,按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对民兵组织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改革。民兵最高年龄由原来的47周岁降为35周岁,其中男基干民兵为18至28周岁,女基干民兵为18至23周岁。普通民兵中不编入女民兵,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不建立民兵组织。通过全面整顿,民兵人数减少了,军事素质却提高了。1985年全县有1个民兵团,76个连,581个排,1455个班,民兵77980人,其中基干民兵14990人,复退军人59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