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代顺治年间,濉溪口关帝庙内(今关帝庙巷北端)建1座两层6间的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楼上为舞台,观众站在庙院内看戏。关帝庙戏楼是我县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能容500余人,各地戏班来濉溪口均在戏楼演出。民国19年(1930年)河北“红笛梆”戏班在此戏楼演唱,技艺精湛,在群众中的影响尤深。后因长年失修戏楼逐步毁坏,建国后完全拆除。
民国22年(1933年),由当地绅士、戏友捐钱,在城隍庙(今实验小学)盖一简易戏院。草顶木座,能坐700余人。木座即在木桩上钉一张木板,高低两排,低排为座位,高排放置茶具。观众可边饮茶边看戏。城隍庙戏院建成后曾轰动一时,戏班活动风雨无阻,后因长期失修而毁坏。
戏楼、戏院毁坏后,濉溪口无正式戏剧演出场所。戏班便在北关火神庙和南关奶奶庙院内,用大车搭作舞台演唱,一直延续到建国前夕。
建国后,我县即开始筹建戏剧演出场所。1954年,在濉溪镇老城南阁巷兴建民艺剧场,投资1万元,9月动工,次年元月落成使用。民艺剧场坐南朝北,面积500平方米,设座位900个。并附设15间演员宿舍及厨房。“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民艺剧场逐步毁坏,遂于1970年拆除。
1970年至1979年剧团多在县人民礼堂演出。1977年,县文化部门在濉溪新城兴建濉溪影剧院,1979年10月落成使用。1984年至1985年,曾多次接待国家一级文艺团体,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都曾在此演出。
1980年后,农村社办剧场和户办剧场不断涌现。1985年全县有社办影剧场8座、露天剧场14座、户办剧场3座。其中祁集乡农民赵礼英自筹10万元资金修建的剧场,能容纳800人。并设有楼上座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