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小麦新品种“濉麦四号”
1975年,县农科所从6729——0——3——7(河南省农科院用反修四号×郑州十七号杂交后代)品系中选出两株变异单株,进行混合脱粒,按四行区播种,分株穗收获,比当家品种丰产三号增产18.45%。后经县科委和省种子评审委员会鉴定,命名为“濉麦四号”。该品种适应性较强,亩产300至800斤的地块都可种植。播期弹性较大,从10月10日至11月中旬均可播种,深受群众欢迎。1981年获淮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二、鲤鱼杂交优势利用试验
1969年,县水利局化家湖渔场,采用黑龙江镜鲤作母本,本地鲤作父本作杂交实验。杂交后的鱼种成鱼生长速度快,5个月个体可达1至2斤,比本地鲤或其它鱼生长速度快1至2倍。还具有食性广、抗病力强、生长期长等优点。新鱼种在全省推广放养。1981年评为淮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三、淮北160型麦稻收割机
1975年,县农机一厂对引进的北京4GL—185型收割机进行改革,换装发动机架,使整机重心后移,减少数十公斤的配重。由于立式割台前伸量小,操作灵活,地头转弯机动性好,可在1亩左右的田块作业。既可割麦子,又可割早田里的稻子,适应性强,收割干净,割茬低,割后能成条转向铺放,整齐不紊,命名为“淮北160型麦稻收割机”。1人操作,每天可收割60至100亩,代替50个劳动力作业。1981年获淮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四、装配式钢丝弧形闸门
1971年和1974年,县水利局在黄桥闸和岱桥闸使用钢丝弧形闸门。安装时,因浇钢支座加工不合质量,延缓工期,增加投资。水利局改造了闸门,由整体浇注改为分体预制装配,闸门铰座由浇钢支座改为多种形式的简易支座,吊装形式由闸门双吊点一机启一门,改为闸门单吊点一机启二门。经检验,改造后的闸门安全可靠,每孔闸门可节省启吊设备费和缩短工期费4000元。1981年评为淮北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五、测定玉米重施穗肥适期的新法
1979年,钟楼公社农技站对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的生育特性进行研究。观察雌穗小花开始分化时全展叶数,鲁三九为12.77,郑单二号为12.09,即第十三叶全展为雌穗小花开始分化期,此时正是重施穗肥适期。实验结果与科研单位仪器观察资料基本一致,利用此法指导玉米大田栽培,经济效益较佳。1979年,张新庄两亩中单二号亩产1008斤,5亩大田亩产987斤。1981年评为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六、繁育红薯良种徐州十八号
1977年4月,杨柳公社农技站从徐州地区农科所引进徐薯十八号4个,约1斤。6月份又从宿县地区农科所引徐薯十八号秧苗50棵,当年繁殖薯种800斤。1979年,沟西大队第三生产队作了徐薯十八号等12个品种栽培实验和徐薯十八号抗病性鉴定,徐薯十八号抗烂根病性能强,产量高,当年种植25.8亩,产种薯4万斤。1980年全公社15个大队种植350亩,繁殖薯种70万斤,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科学数据和优良种子。1981年评为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七、《雷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论文
县医学会崔兴国对应用雷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进行研究,从1302例临床资料中分析得出胎儿平均排出时间为48.74小时,无一例伤残死亡,从而论证了雷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效果好,成功率高,引产时间短,操作简便,副作用少,是优于其它的引产方法,发表在《蚌医学报》1980年第四期。1981年评为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八、小麦亩产1102.9斤的栽培技术
1978年,县科委在雷山大队设点进行小麦高产试验,采取深锄控制、中耕培土、根外追肥、喷石油助长剂等综合措施,创小麦亩产1102.9斤的高产纪录,初步揭示了淮北小麦高产的途径,为发展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1981年获淮北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九、培育小麦新品种“濉麦二号”
1979年,临涣公社张楼大队农科站以丰产三号为母本,阿夫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了小麦新品种“濉麦二号”。它适宜于10月中下旬播种,比丰产三号增产10%,早熟3至4天,抗病(条锈、杆锈和白粉病)性强,白粒,品质好。1980年在县内推广5万多亩,深受群众欢迎。1981年获淮北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十、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高八”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1975年,县“五·七”大学对引进的山东农学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高八”进行鉴定,1976年参加品种试验,1977年示范并稀播繁殖。所提供的种子被推荐参加全省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表现良好,确为早熟、高产新品种。1979年开始在县内、淮北市郊区、宿县地区、阜阳地区推广。1981年被评为淮北市科技成果四等奖。
此外还有4项科研成果获四等奖,即五铺公社农技站的《对山芋生产的调查报告,农林局的黄里石榴栽培技术、农机局的izc燃油净化设备、水利局的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田间布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