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民族构成本县历来为汉民族聚居之地。建国后,由于交通方便和各民族之间的自由通婚,县内少数民族渐多。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本县有汉族396407人,回族4625人,满族1人,朝鲜族1人。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县内除汉族外,尚有回族、蒙古族、满族、高山族、壮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畲族等8个少数民族。人数以回族较多,有7543人;其他民族较少,仅一、二人,而且多为女性,因嫁给汉族而迁来本县的。维吾尔族1人,壮族1人,朝鲜族2人,高山族1人,蒙古族2人,满族1人,畲族1人。
回族迁来本县时间较早、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和清顺治年间就先后由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迁来。他们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散居在四铺、陈巷、临北、尚营、赤龙、大方等村,至今仍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男性已同汉族女性通婚。回族人口发展较快,建国初期,全县仅有回民2310人,1985年已经发展到7443人,增加了3.22倍。
二、文化构成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12岁以下儿童125475人,其中7—12岁儿童56982人。全县不识字的195903人,其中13—40岁的126129人。初识字的4821人,其中13—40岁的3736人。有初小文化的34891人(包括6岁以下在校儿童271人),其中13—40岁的20012人;有高小文化的22177人;有初中文化的14566人;高中文化的2555人;大学文化的252人。文化程度不详的393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6岁以上人口458577人。其中大学毕业文化717人,大学肄业49人,高中文化16116人,初中文化64776人,小学文化126010人。文盲、半文盲250915人。在文盲、半文盲中6至11岁儿童38762人。本县每万人中有大学文化15人,高中文化315人,初中文化1270人,小学文化2470人。从中可以看出本县劳动力质量结构上的弱点。
是年,全县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374246人。男192816人,女18143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12153人,男75480人,女136673人。文盲、半文盲占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比例:男为39.15%,女为75.33%,合计为56.69%。
1985年据县教育局统计,本县12岁至40岁人口为23908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5464人,文盲率为23.2%。至年底据统计脱盲12864人,文盲率降为17.8%。
三、职业构成
1982年本县在业人口270771人,男145337人,女124934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9人,男7837人,女2422人。
国家机关、党群区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276人,男2103人,女173人。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051人。男877人,女174人。
商业工作人员3413人,男1913人,女150人。服务性工作人员1889人,男1051人,女838人。
农、林、牧、渔劳动者240956人,男124680人,女116276人。
五河县行业人口构成表
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10828人,男7312人,女3516人。
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99人,男64人,女35人。
1982年本县不在业人口计54611人。其中在校学生17097人;从事家务劳动者29303人,待升学263人;待国家统一分配者9人;城镇待业者543人;退休退职者1686人;其他5710人。
四、性别年龄构成
性比例清代和民国年间,由于社会上存在着重男轻女和溺婴等恶习,性比例失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县总人口77830人。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性比例(女=100)为127。民国17年(1928年),全县总人口127635人,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性比例为122。
建国后,由于国家采取保护儿童、妇女的政策,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在总人口中性比例渐趋合理。1982年,全县总人口518371人,其中男性占51.67%,女性占48.33%,性比例为106.93。1985年,全县总人口540428人,其中男性占51.71%,女性占48.29%,性比例为107。
年龄构成1982年本县0—6周岁学龄前儿童70931人,占总人口数的13.68%。7—12周岁的学龄儿童88727人(男46198,女42529人),占总人口数的17.12%。13—15周岁的劳动后备组有46804人(男24454人,女22530人),占总人口数的9%。16—59周岁劳动年龄人数264477人,男144935人,女119542人(16—54周岁),占人口总数的52.96%。60岁以上退休年龄组(女55岁以上)47432人(男17584人,女29848人),占总人口数的9.15%。
人口老化指数(指65岁以上人口同0—14周岁人口之比)1964年为5.6%;1982年为11.86%。因此本县人口属于青年迅速增长的人口类型。
人口年龄中位数(从不满周岁起累计人数达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点)1964年为20.2岁,1982年为18.5岁。
人口平均年龄1982年为25.88岁。
人口发展类型本县0—14岁人口192989人,占总人口37.2%;15—49岁人口248106人,占总人口47.8%;50岁以上人口77276人,占总人口15%。接国际桑德巴人口发展分类法,本县人口为增加型。
五河县1982年人口年龄塔形图
五河县人口年龄结构表
五河县1982年人口分组年龄人数表
五、婚姻状况
1982年本县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计325382人,男167497人,女157885人。其中未婚,男61775人,女41192人,计102967人。有配偶的男97064人,女99122人,计196136人。丧偶的男7019人,女17311人,计24330人。离婚的男1639人,女260人,计1899人。
六、平均期望寿命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据完全生命表分析,本县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为68.93岁,男67.24岁,女70.33岁。低于安徽省69.3岁和蚌埠市71.1岁的水平。
1985年全县已知100岁老人有3人,1男2女,分别介绍如下:
杨郭氏,女。1877年出生,现年108岁,浍南区桑庙乡前新庄人。农民出身,其子杨敬村十分孝顺,家庭和睦,生活杂食,爱劳动,无其他嗜好。100岁时尚能从事洗衣、烧锅、摘菜等轻微劳动。生活能自理,仍健在。
王凌氏,女,1886年生,现年100岁。新集区许场乡吴场村人。年轻时家庭生活艰难,经常断炊,养成刚强性格。常以勤劳、能干协助丈夫安排好家庭生活。晚年后,饭量很大,喜欢农家生活,不嗜烟酒;耳目尚好,生活能自理。儿孙孝顺,家中糖果不断。特别喜欢同人谈心说家常,如无人说话,就会感到寂寞,心里烦躁。仍健在。
陈复山(1881—1986)男,小圩区大圩乡四陈村人。年轻时光汉一条,1938年50多岁时移居湖南,后在衡阳市当铁路工人,并娶了妻子,没有子女。陈为人性格爽朗,爱活动,早晨坚持跑步打拳从不间断。生活喜干食、不爱喝稀的。讲究卫生,衣服只穿一天就洗。103岁时老牙掉完又生出新牙,上5下4;指甲也完全脱落,长出新的小指甲,有返老还童之象。但有人说他成妖,他一时不解,到医院拔去新牙,出血甚多。一年后无疾而终,享年105岁。
回族迁来本县时间较早、据史料记载,在明代和清顺治年间就先后由山西、山东、河南等地迁来。他们以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散居在四铺、陈巷、临北、尚营、赤龙、大方等村,至今仍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男性已同汉族女性通婚。回族人口发展较快,建国初期,全县仅有回民2310人,1985年已经发展到7443人,增加了3.22倍。
二、文化构成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12岁以下儿童125475人,其中7—12岁儿童56982人。全县不识字的195903人,其中13—40岁的126129人。初识字的4821人,其中13—40岁的3736人。有初小文化的34891人(包括6岁以下在校儿童271人),其中13—40岁的20012人;有高小文化的22177人;有初中文化的14566人;高中文化的2555人;大学文化的252人。文化程度不详的393人。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县6岁以上人口458577人。其中大学毕业文化717人,大学肄业49人,高中文化16116人,初中文化64776人,小学文化126010人。文盲、半文盲250915人。在文盲、半文盲中6至11岁儿童38762人。本县每万人中有大学文化15人,高中文化315人,初中文化1270人,小学文化2470人。从中可以看出本县劳动力质量结构上的弱点。
是年,全县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374246人。男192816人,女18143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12153人,男75480人,女136673人。文盲、半文盲占12岁及12岁以上人口比例:男为39.15%,女为75.33%,合计为56.69%。
1985年据县教育局统计,本县12岁至40岁人口为23908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5464人,文盲率为23.2%。至年底据统计脱盲12864人,文盲率降为17.8%。
三、职业构成
1982年本县在业人口270771人,男145337人,女124934人。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59人,男7837人,女2422人。
国家机关、党群区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276人,男2103人,女173人。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1051人。男877人,女174人。
商业工作人员3413人,男1913人,女150人。服务性工作人员1889人,男1051人,女838人。
农、林、牧、渔劳动者240956人,男124680人,女116276人。
五河县行业人口构成表
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10828人,男7312人,女3516人。
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99人,男64人,女35人。
1982年本县不在业人口计54611人。其中在校学生17097人;从事家务劳动者29303人,待升学263人;待国家统一分配者9人;城镇待业者543人;退休退职者1686人;其他5710人。
四、性别年龄构成
性比例清代和民国年间,由于社会上存在着重男轻女和溺婴等恶习,性比例失调。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县总人口77830人。其中男性占56%,女性占44%、性比例(女=100)为127。民国17年(1928年),全县总人口127635人,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性比例为122。
建国后,由于国家采取保护儿童、妇女的政策,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在总人口中性比例渐趋合理。1982年,全县总人口518371人,其中男性占51.67%,女性占48.33%,性比例为106.93。1985年,全县总人口540428人,其中男性占51.71%,女性占48.29%,性比例为107。
年龄构成1982年本县0—6周岁学龄前儿童70931人,占总人口数的13.68%。7—12周岁的学龄儿童88727人(男46198,女42529人),占总人口数的17.12%。13—15周岁的劳动后备组有46804人(男24454人,女22530人),占总人口数的9%。16—59周岁劳动年龄人数264477人,男144935人,女119542人(16—54周岁),占人口总数的52.96%。60岁以上退休年龄组(女55岁以上)47432人(男17584人,女29848人),占总人口数的9.15%。
人口老化指数(指65岁以上人口同0—14周岁人口之比)1964年为5.6%;1982年为11.86%。因此本县人口属于青年迅速增长的人口类型。
人口年龄中位数(从不满周岁起累计人数达到总人口一半的年龄点)1964年为20.2岁,1982年为18.5岁。
人口平均年龄1982年为25.88岁。
人口发展类型本县0—14岁人口192989人,占总人口37.2%;15—49岁人口248106人,占总人口47.8%;50岁以上人口77276人,占总人口15%。接国际桑德巴人口发展分类法,本县人口为增加型。
五河县1982年人口年龄塔形图
五河县人口年龄结构表
五河县1982年人口分组年龄人数表
五、婚姻状况
1982年本县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计325382人,男167497人,女157885人。其中未婚,男61775人,女41192人,计102967人。有配偶的男97064人,女99122人,计196136人。丧偶的男7019人,女17311人,计24330人。离婚的男1639人,女260人,计1899人。
六、平均期望寿命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据完全生命表分析,本县人口预期平均寿命为68.93岁,男67.24岁,女70.33岁。低于安徽省69.3岁和蚌埠市71.1岁的水平。
1985年全县已知100岁老人有3人,1男2女,分别介绍如下:
杨郭氏,女。1877年出生,现年108岁,浍南区桑庙乡前新庄人。农民出身,其子杨敬村十分孝顺,家庭和睦,生活杂食,爱劳动,无其他嗜好。100岁时尚能从事洗衣、烧锅、摘菜等轻微劳动。生活能自理,仍健在。
王凌氏,女,1886年生,现年100岁。新集区许场乡吴场村人。年轻时家庭生活艰难,经常断炊,养成刚强性格。常以勤劳、能干协助丈夫安排好家庭生活。晚年后,饭量很大,喜欢农家生活,不嗜烟酒;耳目尚好,生活能自理。儿孙孝顺,家中糖果不断。特别喜欢同人谈心说家常,如无人说话,就会感到寂寞,心里烦躁。仍健在。
陈复山(1881—1986)男,小圩区大圩乡四陈村人。年轻时光汉一条,1938年50多岁时移居湖南,后在衡阳市当铁路工人,并娶了妻子,没有子女。陈为人性格爽朗,爱活动,早晨坚持跑步打拳从不间断。生活喜干食、不爱喝稀的。讲究卫生,衣服只穿一天就洗。103岁时老牙掉完又生出新牙,上5下4;指甲也完全脱落,长出新的小指甲,有返老还童之象。但有人说他成妖,他一时不解,到医院拔去新牙,出血甚多。一年后无疾而终,享年1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