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水路运输
一、航道淮河是贯穿本县东西的主要河流。境内流程95.2公里,流域484平方公里。经蚌埠东郊入县境,途经4区1镇16乡,抵浮山。过柳巷、盱眙入洪泽湖。淮河年平均宽度300—400米,水深为13米;汛期平均水面400—600米,水深18.5米;冬季平均水面200米左右,水深为12米。一年四季都可通航,是个天然的好航道。
北淝河属于淮河水系。本县境内流程12公里,全在沫河口区境内。在北淝河治理工程流域规划中,将上游窑集以上流域面积600平方公里划入涡河水系,而将澥河流域面积890平方公里和本县浍河地区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划入北淝河水系,作为北淝河灌溉区。县境内部分可通10吨以下的小木船和挂机船。
浍河为漴潼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固镇县九湾合澥河入县境内,由园宅集向东至五河北店子进漴潼河。县内流程43.8公里,流域557平方公里。浍河流至西坝口,另一支流经旧县湾分洪闸控制入淮,船舶通过船闸可往来。浍河航道宽度30米,常年能通行10吨左右木帆船。汛期可行驶30—50吨挂桨机。航道内杂草多,浅滩多,影响航行。1957年7月,本县水运社对钟阳等渡浍河槽疏浚清理,开拓航道200米,宽30米,深1米。翌年8月,对钟阳集至四陈一段浍河槽进行疏浚,开拓航道长1.8万米,宽14米。1963年,对园宅集、沙湾、管家渡3处浅滩施工疏浚,计开拓航道500米,宽30米,深1米。1983年7月25日始,省疏浚工程队从钟阳集渡到北店子一段又进行一次疏浚。由于固镇节制闸的堵塞和浍河航道滩多偏浅,影响大批物资的中转运输,浍河港口航道还必须进一步治理。
沱河亦为漴潼河水系一大支流。沱河由固镇县濠城北流入县境,抵胡集向南与沱湖交汇,到五河北店子合浍入漴潼河。境内沱河上游水位15.8—16.2米,下游与浍河相同。正常情况沱河仅有少数渔民捕捞和零星运输,胡集供销社曾包1只船进货运输。近年来由于北店控制闸阻塞和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沱河航道很少利用。
漴潼河系1952年内外分流时沿漴河及潼河故道新开航道。从五河北店子受浍沱二水合而为一,经杨庵东入江苏窑河到泊冈进洪泽湖。1978年后有私营小轮船通航,流程20公里。该河一般只起滞洪作用,暂无运输业务。
淮河可通行大小轮船和拖船,上达蚌埠、阜阳至河南省,下至上海、江苏各地。其他河流皆可通行吨位大小不同的木船和挂机船。建国前后,水路交通运输是本县主要交通动脉,80年代以后,公路增多,汽车运输业发展,航道的运输作用逐渐减弱。
二、港口码头
五河港轮船码头1950年始建有木架栈桥。1953年,置趸船与栈桥相接。1973年10月,省拨款30万元以扩建外河口轮船码头。东为客码头,为悬岸式,水泥地坪,南北长120米,宽10米,设有雨棚900平方米,百吨驳泊位1位,泊位置水泥趸船1条,长24米,宽8米。西为货码头,为顺河悬岸式,水泥地坪,东西长155米,宽15米。其上建有两台固定式吊机、9个货台,可供堆货1000吨。泊位为百吨驳4位。年吞吐量为20万吨。是年,港口疏浚投资15万元,挖长70米、宽60米客运船坞1个。
新集站轮船码头1953年投资0.8万元,始建宽8米台阶码头。翌年,被大水冲塌。1958年,投资1.1万元重建趸船浮动码头。1978年,投资1.1万元,在新集新街南堤外,建起1个宽10米的水泥块石台阶码头。设置了航运站和趸船,有船1000多吨。该站为沿淮乡镇重要港口之一。
沫河口站轮船码头1958年设置趸船,建成浮动码头。该港有船近100只,4000吨左右。亦为沿淮乡镇重要港口之一。是年,还建成小溪、王嘴趸船浮动码头各1处。
自建国后至1985年,对港口码头建设计投资共88.25万元。县境内建成1个港口、4个客运码头、10个停靠站,保证了主要航线的正常运营。五河港己有拖队9个,约5000吨,挂机150只,约7000吨,合计1.2万吨,从而保证了货物迅速运出和集散。
三、工具
木船本县木船分木帆船和无帆木船两种。木船的种类甚多,其特点亦不尽相同。常见的木船有五河县建造的划船,分单桅双桅两种。头窄后宽,稳定性好。载重10—15吨,夏季运输,冬季用于捕鱼。有怀远建造的良划,亦分单桅和双桅。上窄下宽,稳定性好,吃水浅,载重为10吨,适用于内河航行。有灵璧县建造的双棹船,中间有瓦形楼,吃水浅,有风扬帆,无风划桨,航速较快。载重6—8吨,适用于浅水小河航行。有江苏省太州建造的关驳船。船形窄,口小肚大,不易装卸,重载不稳。1956年改形,载重8—10吨。有江苏金湖建造的鱼鹰船。形长而窄,不易装卸,载重8—10吨,不宜淮河航行。
据统计,本县清末船民208户,民国17年(1928年)登记船民680户。1952年4月,登记木帆船293只。1956年成立水运合作社。翌年,淮光社有船94只,载重1465.5吨;浍光社有船74只,载重4515吨;漴光社有船39只,载重305吨;先进社有船42只,载重303吨;公私合营船队有船28只,载重995.5吨。1958年4个水运社合并为水运高级社,有运输帆船262只,载重2573吨;捕鱼船158只,载重356吨。
木船的操作,建国后亦在不断革新。1958年8月水运社船厂为木帆船安装明轮拨水推进器,时速平均6公里,运输效率提高50%以上。改装15条天平式麻板,比前效率提高2倍。是年,还建造出一只40吨位的大木船,这在本县造船史上还是首例。
机动船宣统元年(1909年),正阳关赵备五、胡渊如在蚌埠成立利淮轮船公司,客轮途经五河各站,本县首次出现机动船。民国8年(1919年),县劝学所购远江客轮1只,开航于五河至临淮一段,为本县有机动船之始。翌年,凌惠民、邓春芳、赵志作合购华顺号、福太号小客轮于淮河航道对开。建国后,途经本县的双沟至蚌埠航线,就有客轮9号、10号、勤俭、三八、淮光、淮伟、淮大等于淮河航运来往。1958年,水运社成立造船厂,翌年制成拖轮2只。1972年造出17米长水泥拖船1只。1976年生产出挂机船,获交通部铜制奖章1枚。这种挂机船,将木帆船或水泥驳尾部安装1—2台12匹马力柴油机和一二个挂桨机,靠机械动力航行。载重一般15—80吨,目前载重40吨的居多。现已普遍推广。造船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机驳船,船体为钢板和钢筋水泥制成。舱口大,稳定性好,有货舱、机舱、驾驶室。载重一般40—100吨,适应较大河湖运输。还有一种拖轮,身短头高尾低。前上部为驾驶室,后底部为轮机部。马力大,航速快,液压控舵,机械起锚,装有三色指示灯的125匹马力柴油机,为当今航行中主要牵引动力。70年代本县仅有机动船舶28只,载重972.83吨。1985年,全县已有拖轮8艘,驳船79只,载重4530吨;挂机船123只,载重3333吨。还有乡村挂机船156只,安装195型柴油机184台,载重5761.5吨。
四、运输
客运清末,本县帆船运输均为客货兼运,始有远江号小轮客运。民国初首有合股经营小轮客运。福太号、华顺号每日由五河至临淮往返1次。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小客轮被国民党军队拉差装运军火,从此淮河客运中断。
1949年9月8日,蚌埠至柳巷航线,途经长淮卫、沫河口、十里程、临北、毛滩(今大新)、新集、安淮、小溪、五河、朱顶、黄盆窑等站,每日对开1班,先后有淮光、淮伟等7只大轮正常航行。遇逢年过节另有加班。1959年,水运公司将船厂自造的拖船改造后命名为先锋号客轮,客运于从五河到固镇的浍河航线。时逾年余,因浍河冬季水位枯竭、夏季杂草丛生,通行不畅而停航。1978年后,实行开放搞活,有私营挂机小轮从杨庵到浍南管家渡开辟新航道经营客运。有时从杨庵开到五河北店子,时行时止,班次不定。
货运清末,淮河为皖苏北境货运大动脉。民国初期津浦铁路通车后,改变淮河货运旧秩序,减少了货运量。但本县货运仍以水路为主。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县货运任务一直较为繁重。1952年,仅木帆船货运量达4.36万吨,周转量达345.8万吨公里。1978年后,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搞活日趋扩展,货运量在逐步增大。1985年河内航程159公里,拖驳轮运货量达12.5万吨,周转量3349万吨公里。木帆船运货量达2.9万吨,周转量1576万吨公里。合计运货量15.4万吨,周转量4925万吨公里。分别比1952年增加2.5倍、13.28倍。港口货物吞吐量,1966年进口9.8万吨,出口5.7万吨。最高年份1973年进口89.8万吨,出口11万吨。1985年,由于陆路交通发展,港口货物吞吐已有减少。是年,进口7.17万吨,出口9.98万吨。
北淝河属于淮河水系。本县境内流程12公里,全在沫河口区境内。在北淝河治理工程流域规划中,将上游窑集以上流域面积600平方公里划入涡河水系,而将澥河流域面积890平方公里和本县浍河地区流域面积562平方公里划入北淝河水系,作为北淝河灌溉区。县境内部分可通10吨以下的小木船和挂机船。
浍河为漴潼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固镇县九湾合澥河入县境内,由园宅集向东至五河北店子进漴潼河。县内流程43.8公里,流域557平方公里。浍河流至西坝口,另一支流经旧县湾分洪闸控制入淮,船舶通过船闸可往来。浍河航道宽度30米,常年能通行10吨左右木帆船。汛期可行驶30—50吨挂桨机。航道内杂草多,浅滩多,影响航行。1957年7月,本县水运社对钟阳等渡浍河槽疏浚清理,开拓航道200米,宽30米,深1米。翌年8月,对钟阳集至四陈一段浍河槽进行疏浚,开拓航道长1.8万米,宽14米。1963年,对园宅集、沙湾、管家渡3处浅滩施工疏浚,计开拓航道500米,宽30米,深1米。1983年7月25日始,省疏浚工程队从钟阳集渡到北店子一段又进行一次疏浚。由于固镇节制闸的堵塞和浍河航道滩多偏浅,影响大批物资的中转运输,浍河港口航道还必须进一步治理。
沱河亦为漴潼河水系一大支流。沱河由固镇县濠城北流入县境,抵胡集向南与沱湖交汇,到五河北店子合浍入漴潼河。境内沱河上游水位15.8—16.2米,下游与浍河相同。正常情况沱河仅有少数渔民捕捞和零星运输,胡集供销社曾包1只船进货运输。近年来由于北店控制闸阻塞和汽车运输业的发展,沱河航道很少利用。
漴潼河系1952年内外分流时沿漴河及潼河故道新开航道。从五河北店子受浍沱二水合而为一,经杨庵东入江苏窑河到泊冈进洪泽湖。1978年后有私营小轮船通航,流程20公里。该河一般只起滞洪作用,暂无运输业务。
淮河可通行大小轮船和拖船,上达蚌埠、阜阳至河南省,下至上海、江苏各地。其他河流皆可通行吨位大小不同的木船和挂机船。建国前后,水路交通运输是本县主要交通动脉,80年代以后,公路增多,汽车运输业发展,航道的运输作用逐渐减弱。
二、港口码头
五河港轮船码头1950年始建有木架栈桥。1953年,置趸船与栈桥相接。1973年10月,省拨款30万元以扩建外河口轮船码头。东为客码头,为悬岸式,水泥地坪,南北长120米,宽10米,设有雨棚900平方米,百吨驳泊位1位,泊位置水泥趸船1条,长24米,宽8米。西为货码头,为顺河悬岸式,水泥地坪,东西长155米,宽15米。其上建有两台固定式吊机、9个货台,可供堆货1000吨。泊位为百吨驳4位。年吞吐量为20万吨。是年,港口疏浚投资15万元,挖长70米、宽60米客运船坞1个。
新集站轮船码头1953年投资0.8万元,始建宽8米台阶码头。翌年,被大水冲塌。1958年,投资1.1万元重建趸船浮动码头。1978年,投资1.1万元,在新集新街南堤外,建起1个宽10米的水泥块石台阶码头。设置了航运站和趸船,有船1000多吨。该站为沿淮乡镇重要港口之一。
沫河口站轮船码头1958年设置趸船,建成浮动码头。该港有船近100只,4000吨左右。亦为沿淮乡镇重要港口之一。是年,还建成小溪、王嘴趸船浮动码头各1处。
自建国后至1985年,对港口码头建设计投资共88.25万元。县境内建成1个港口、4个客运码头、10个停靠站,保证了主要航线的正常运营。五河港己有拖队9个,约5000吨,挂机150只,约7000吨,合计1.2万吨,从而保证了货物迅速运出和集散。
三、工具
木船本县木船分木帆船和无帆木船两种。木船的种类甚多,其特点亦不尽相同。常见的木船有五河县建造的划船,分单桅双桅两种。头窄后宽,稳定性好。载重10—15吨,夏季运输,冬季用于捕鱼。有怀远建造的良划,亦分单桅和双桅。上窄下宽,稳定性好,吃水浅,载重为10吨,适用于内河航行。有灵璧县建造的双棹船,中间有瓦形楼,吃水浅,有风扬帆,无风划桨,航速较快。载重6—8吨,适用于浅水小河航行。有江苏省太州建造的关驳船。船形窄,口小肚大,不易装卸,重载不稳。1956年改形,载重8—10吨。有江苏金湖建造的鱼鹰船。形长而窄,不易装卸,载重8—10吨,不宜淮河航行。
据统计,本县清末船民208户,民国17年(1928年)登记船民680户。1952年4月,登记木帆船293只。1956年成立水运合作社。翌年,淮光社有船94只,载重1465.5吨;浍光社有船74只,载重4515吨;漴光社有船39只,载重305吨;先进社有船42只,载重303吨;公私合营船队有船28只,载重995.5吨。1958年4个水运社合并为水运高级社,有运输帆船262只,载重2573吨;捕鱼船158只,载重356吨。
木船的操作,建国后亦在不断革新。1958年8月水运社船厂为木帆船安装明轮拨水推进器,时速平均6公里,运输效率提高50%以上。改装15条天平式麻板,比前效率提高2倍。是年,还建造出一只40吨位的大木船,这在本县造船史上还是首例。
机动船宣统元年(1909年),正阳关赵备五、胡渊如在蚌埠成立利淮轮船公司,客轮途经五河各站,本县首次出现机动船。民国8年(1919年),县劝学所购远江客轮1只,开航于五河至临淮一段,为本县有机动船之始。翌年,凌惠民、邓春芳、赵志作合购华顺号、福太号小客轮于淮河航道对开。建国后,途经本县的双沟至蚌埠航线,就有客轮9号、10号、勤俭、三八、淮光、淮伟、淮大等于淮河航运来往。1958年,水运社成立造船厂,翌年制成拖轮2只。1972年造出17米长水泥拖船1只。1976年生产出挂机船,获交通部铜制奖章1枚。这种挂机船,将木帆船或水泥驳尾部安装1—2台12匹马力柴油机和一二个挂桨机,靠机械动力航行。载重一般15—80吨,目前载重40吨的居多。现已普遍推广。造船厂自行设计制造的机驳船,船体为钢板和钢筋水泥制成。舱口大,稳定性好,有货舱、机舱、驾驶室。载重一般40—100吨,适应较大河湖运输。还有一种拖轮,身短头高尾低。前上部为驾驶室,后底部为轮机部。马力大,航速快,液压控舵,机械起锚,装有三色指示灯的125匹马力柴油机,为当今航行中主要牵引动力。70年代本县仅有机动船舶28只,载重972.83吨。1985年,全县已有拖轮8艘,驳船79只,载重4530吨;挂机船123只,载重3333吨。还有乡村挂机船156只,安装195型柴油机184台,载重5761.5吨。
四、运输
客运清末,本县帆船运输均为客货兼运,始有远江号小轮客运。民国初首有合股经营小轮客运。福太号、华顺号每日由五河至临淮往返1次。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小客轮被国民党军队拉差装运军火,从此淮河客运中断。
1949年9月8日,蚌埠至柳巷航线,途经长淮卫、沫河口、十里程、临北、毛滩(今大新)、新集、安淮、小溪、五河、朱顶、黄盆窑等站,每日对开1班,先后有淮光、淮伟等7只大轮正常航行。遇逢年过节另有加班。1959年,水运公司将船厂自造的拖船改造后命名为先锋号客轮,客运于从五河到固镇的浍河航线。时逾年余,因浍河冬季水位枯竭、夏季杂草丛生,通行不畅而停航。1978年后,实行开放搞活,有私营挂机小轮从杨庵到浍南管家渡开辟新航道经营客运。有时从杨庵开到五河北店子,时行时止,班次不定。
货运清末,淮河为皖苏北境货运大动脉。民国初期津浦铁路通车后,改变淮河货运旧秩序,减少了货运量。但本县货运仍以水路为主。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本县货运任务一直较为繁重。1952年,仅木帆船货运量达4.36万吨,周转量达345.8万吨公里。1978年后,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搞活日趋扩展,货运量在逐步增大。1985年河内航程159公里,拖驳轮运货量达12.5万吨,周转量3349万吨公里。木帆船运货量达2.9万吨,周转量1576万吨公里。合计运货量15.4万吨,周转量4925万吨公里。分别比1952年增加2.5倍、13.28倍。港口货物吞吐量,1966年进口9.8万吨,出口5.7万吨。最高年份1973年进口89.8万吨,出口11万吨。1985年,由于陆路交通发展,港口货物吞吐已有减少。是年,进口7.17万吨,出口9.9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