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文学创作抗日战争时期,本县出现了一次文学创作活跃期。广大军民和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些较好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全家抗日》、《樊大娘送子参军》、《活埋娥娥》、《于乃桂算命》等。
建国初期,文学创作以小剧本、曲艺及自编自演的节目为文学创作之主体,文化干部为文学创作骨干。
1958年“大跃进”时,发动群众人人写诗歌。是年,全县创作的诗歌、顺口溜达10万余首。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人员整理出一集《五河民歌选》。1958年至1968年,本县专业、业余文学创作人员,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共165件。“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县文学创作一度萧条,坚持文学创作的人寥寥无几,亦未出现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学创作又逐步繁荣起来,文学创作队伍逐渐扩大。从1979年至1985年,专业、业余文学创作人员,由“文化大革命”前的30多人增加到110人。其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200多篇。其中,小说(中、短篇小说)49篇,诗歌、曲艺71篇,小剧本26部,改编传统剧目14部,其他文学作品20多篇。
青年文学创作人员万克玉,先后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32篇。其中,短篇小说《新汴河水》,选入《安徽省征文作品选》,《温暖》收入《安徽省建国30周年小说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选播了《温暖》。
青年业余文学创作人员傅强,10年来、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00余篇,约20万字。其中,以散文、杂文、论文为主。
钟子翱(本县钟阳集人、北师大教授)的论文《刘勰论写作之道》,198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王祖楠写的贫农家史《沱湖岸上一人家》、李延年写的长篇曲艺《龙虎镇》,分别于1977年和1981年由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部分文学作品

二、艺术创作音乐创作建国前,本县无人发表过音乐创作作品,建国初期,文化干部陈洪飞、王万龙等人,挖掘整理的民歌《四季颂淮北》、《摘石榴》,发表在《大家唱》上。70—80年代中期,张荣阳先后发表音乐创作歌曲30余首。其中,《我们有了新宪法》被收入《继续长征迈阔步歌曲选》,《沉甸甸稻穗做红媒》被选入《农村歌曲专集》。五河师范教师刘庆良,于1984年和1985年分别在《乐坛》和《儿童音乐》上,发表了创作歌曲《红领中,我们的翅膀》、《县长走访专业户》、《欢迎春姑娘》等音乐作品。文化干部张荣阳、姜兰云、王万龙、陈洪飞等人,整理、改编一批民歌,并有多首民歌发表在省级乐刊上。
美术书法建国前,本县无人发表过美术、书法作品。建国后,随着群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业余美术、书法创作人员逐渐增多。从1962年至1985年,先后举办美术书法创作作品展48次,展品3200件,举办业余、少年、职工、老年人等美术、书法比赛16次,个人书画展3次。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60余件、地市级报刊上发表的500余件。其中,曾宪国创作的版画《春意浓》、武中平创作的版画《淮河新春》,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王国熙有7件书画作品,曾获省书画创作二等奖。曹亚洲创作的电影宣传水粉画《喋血黑谷》,获华东六省一市电影宣传画创作二等奖。夏时雨的书法作品,三次送日本展出,并有《百科书法章法百题书论》一书行世,五河一中教师胡文山的工笔画、沈啸平的书法,均有一定的功底,在社会上较有影响。
王国熙、张业、葛玉振、洪国久、阚开立、邓凡训等人,分别为安徽省美术和书法协会会员。武中平、钱琉、文新亚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部分艺术作品

摄影建国前,本县仅有孔庆华等两家照像馆,无摄影作品发表。1958年,本县才出现少数摄影爱好者。随着人们文化和艺术水平的提高,摄影创作人员逐渐增多。从1958年至1985年,本县摄影工作者,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260余幅。其中俞延年发表50多幅,有22幅发表在省级以上画刊上和摄影专刊上。他拍摄的《清凉烟雨》,1980年送京展出,并被选入《黄山摄影艺术展览集》、《机械喷药》、《喷洒除草剂》两件摄影作品,分别获安徽省农业科学技术摄影二、三等奖。《金色的田野》刊登在《安徽画报》上,并获得宿县地区优秀摄影作品奖。
上一篇:第三节 电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