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书店
建国前,本县无专业书店,民国初期,城关张公和、邱志潮私人百货商店率先兼营图书,销售量甚少。民国27年(1938年),城关许庆达、陈少亭两家文具店亦兼售图书。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城关街上有4家商店兼售历史小说、“四书五经”及学生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农村新集、临北、小溪等较大的集镇,亦有一些小书摊,其每天销售量只不过几本。
清末、民国初期,本县学生课本原由劝学所统一购进。民国12年(1923年)以后,劝学所撤销,学生课本由教育局、学校从蚌埠、南京自购自销自用。民国35年(1946年),张绪均等三人合股开设的文华文具店兼售图书,有时亦出售部分课本。
1951年,新华书店五河支店开业,职员5人。是年共销售各类图书30余万册。该店为本县第一个专营书店。建国初至60年代中期,图书发行量稳步上升,逐年增加。“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书籍、古典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被视为“封资修”的黑货被禁锢。大部分图书滞销,造成图书积压,导致新
五河县新华书店图书销售情况

华书店亏损20多万元。但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销售量猛增,仅《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发行量达50万册(集)以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图书发行量逐步恢复正常,各类图书发行量大幅度回升。1979年发行图书136.5万册,1985年发行量增加到250.4万册。是年,县新华书店下设业务股、行政股、城市发行部、农村发行部和销售门市部。农村设有东刘集、双庙、沫河口、新集、浍南5个区级书店和6个图书代销点。固定资金17.3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职工24人。
二、图书馆(室)
民国11年(1922年),五河民众教育馆设有图书阅览室,藏书3000册。民国20年(1931年)4月,国民党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宣传部发出第47号训令,令五河县政府设立图书馆,并规定开办经费为530元,月支经费40元。五河县政府令五河县商会具体筹办。抗日战争期间,因经费困难,时办时停,抗日战争胜利后,图书馆己不复存在。
建国初,县文化馆设有图书阅览室,并对外借阅。60年代,县文化馆图书室藏有各类图书6000余册。1979年藏书达1.1万册,图书管理人员2名。
1980年,五河县图书馆建成,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543平方米。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室、群众阅览室、老干部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是年,该馆藏有各类图书3.3万册,每周开放6天。1980年以来,每年平均对外借书量为1700余册次(不含阅览室借阅量)。举办文化、学术讲座会15次,参加人数达1500人次。
据1985年统计,全县机关单位有图书室50多个。其中,五河一中、二中、新集中学、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局、文化局、县总工会等单位,大都藏有千册以上图书及工具资料书。
三、档案馆(室)
民国时期,仅县政府配人管理文书档案,既无档案管理机构,也无管理制度。
建国初期,中共五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各设档案室1个。1958年12月5日,县委、县政府档案室合并,成立五河县档案馆,并建立了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此后,各科局、区乡也相继建立了档案室。
1980年,五河县档案局成立,下辖档案馆,实行局馆合一体制。是年,档案局对原来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整理、登记编号、归类分档,重新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
1985年,县档案馆共收藏档案39全宗。其中,文书档案4369卷,资料档案3299卷(册)。是年,县直机关有文书档案室60个,科技档案室8个。区、乡有档案室54个。
此外,县委组织部设有干部档案室,主要保管党员和国家干部的个人档案。工人档案由县劳动局保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