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清代,宿城先后有培菁、正谊两所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始有小学,三十二年始有中学。民国初年,宿城绅商、教会、官方陆续创办了一些中小学。至民国37年(1948),宿城有小学16所,学生2480人,中学8所,学生2324人。
建国后,调整了学校布局,健全了学校领导,整顿和充实了教师队伍,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至1957年,宿城有小学12所,在校学生5250人;有中学5所,在校学生2337人。幼儿教育、师范教育、工农业余教育都得到发展。并于50年代末,出现了高等学校。
1957年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几经曲拆。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有相当一批教师受到冲击,蒙冤受屈。教学工作强调突出政治,忽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强迫城镇中学下迁农村,教育工作受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昭雪了教师中的冤假错案,贯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198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教师2000余人,学生近4万人。
建国后,调整了学校布局,健全了学校领导,整顿和充实了教师队伍,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至1957年,宿城有小学12所,在校学生5250人;有中学5所,在校学生2337人。幼儿教育、师范教育、工农业余教育都得到发展。并于50年代末,出现了高等学校。
1957年以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几经曲拆。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有相当一批教师受到冲击,蒙冤受屈。教学工作强调突出政治,忽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强迫城镇中学下迁农村,教育工作受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昭雪了教师中的冤假错案,贯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198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2所,教师2000余人,学生近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