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四节 化学工业
(1)宿县日用化工厂坐落在宿城青年街9号,全厂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系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职工130人。厂内生产设置有制合、化妆、冰棒、机修4个车间。
化工厂的前身是新宿毛巾厂的肥皂车间。1955年新宿毛巾厂把肥皂车间迁至书院巷(即今厂址),成立新华肥皂厂。1961年改名为“宿县日用化工厂”。1962年县牙刷厂、造纸厂并入。1964年又增加冰棒车间,1982年对冰棒车间进行扩建,提高了冰棒生产能力。该厂产品有冰棒、肥皂、矿烛、香脂、雪花膏、蛤蜊油、牙膏、润肤油、痱子粉、洗衣粉、鞋油等。企鹅牌鞋油1985年被轻工业部列为一类产品,同时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
(2)宿县化肥一厂坐落新汴河南岸、宿苻公路西侧,全厂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厂内机构置办公室、生产、设备、保卫、人事劳动、行政、企业管理、财务、供销、教育、安全质量检验12个科室,还有水气、造气、合成碳化、原料、电仪、机修、综合7个车间。主要生产合成氨、碳酸氢氨,年产8000吨。现有职工861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
县化肥一厂原为地区化肥厂。1969年兴建,1975年正式投产,原生产合成氨和硝酸氨,后改产合成氨和碳酸氢氨。由于生产连年累计亏损达600多万元,1980年从地区下放给宿县管理,并改名为宿县化肥一厂。1981年厂内狠抓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百分计奖,班组考核的责任制,把劳动成果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扭亏为盈。1981年产值达511万元,利润达47.11万元。取得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
(3)宿县化肥二厂与化肥一厂毗连。占地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职工870人。厂内设置各科室和生产车间,大体与一厂相同。
化肥二厂原名“宿县化肥厂”。于1973年筹建,1974年投产,年产合成氨3000吨。为扩大生产,1975年投资140万元,1978年又投资170万元。经两次投资扩建、改造,使全厂设备先进、工艺配套、管理科学。使合成氨年产量上升到8000吨。
1980年因地区化肥厂下放给宿县,原县化肥厂便改为宿县化肥二厂。通过企业整顿,加强厂长责任制,制定厂规厂法,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发了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摘掉亏损帽子,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产值达552.7万元,利润为61.9万元。
(4)宿县磷肥厂县磷肥厂位于苻离集东原福利院旧址。该厂还领导乾山瓷石矿,两厂占地35亩,职工135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
厂内设有磷肥瓷石、瓷粉、多种经营车间。主要机械设备有:雷蒙机生产流程三套,磷肥生产工艺流程一套,车床三台,洗床一台,汽车二辆,拖拖机二台,固定资产64.97万元,主要产品为磷肥、瓷粉。
县磷肥厂是在乾山瓷土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0年投资扩建,1981年投产。经检验,生产的磷肥磷含量为14.7%,完全符合省颁标准。1983年通过企业整顿,精减非生产人员34人,制定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责、权、利三结合,改变了生产面貌。磷肥年产值达20多万元,瓷粉达42万元。并设多种经营公司,搞活了经济,提高了效益,1984年总产值达78.24万元。
(5)宿县农药厂建于1970年,原是宿城西关集体农药社,1972年迁至沱河东新厂址。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3万平方米。职工325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内分乳剂、粉剂、机修、烘土4个车间、班、组。药品30多种,年产农药5万吨。
1983年试制成功“久效磷粉粒剂”新农药,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和优质产品证书。同年研制成“甲敌混粉剂”新农药,获专利权。1984年首次加工英国进口产品“乐百可”。并与英国壳牌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主要生产机械有自动、半自动生产流水线各一条,粉制生产自动控制装置机一台。化验设备已达同行业先进水平,有光谱仪、机谱仪各一台,万分之一阻尼天秤等先进化验仪器。全厂有技术员40多名。1980年实行经济责任制,厂、车间实行二级核算,车间实行定额承包,供销业务实行供销承包,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建立健全各类岗位责任制,提高了工效。
1984年领取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并被命名为“文明工厂”。1984年原计划产值680万元,实际完成了1017.43万元,利润10万元。
化工厂的前身是新宿毛巾厂的肥皂车间。1955年新宿毛巾厂把肥皂车间迁至书院巷(即今厂址),成立新华肥皂厂。1961年改名为“宿县日用化工厂”。1962年县牙刷厂、造纸厂并入。1964年又增加冰棒车间,1982年对冰棒车间进行扩建,提高了冰棒生产能力。该厂产品有冰棒、肥皂、矿烛、香脂、雪花膏、蛤蜊油、牙膏、润肤油、痱子粉、洗衣粉、鞋油等。企鹅牌鞋油1985年被轻工业部列为一类产品,同时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证书。
(2)宿县化肥一厂坐落新汴河南岸、宿苻公路西侧,全厂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9万平方米。厂内机构置办公室、生产、设备、保卫、人事劳动、行政、企业管理、财务、供销、教育、安全质量检验12个科室,还有水气、造气、合成碳化、原料、电仪、机修、综合7个车间。主要生产合成氨、碳酸氢氨,年产8000吨。现有职工861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
县化肥一厂原为地区化肥厂。1969年兴建,1975年正式投产,原生产合成氨和硝酸氨,后改产合成氨和碳酸氢氨。由于生产连年累计亏损达600多万元,1980年从地区下放给宿县管理,并改名为宿县化肥一厂。1981年厂内狠抓经济承包责任制,实行百分计奖,班组考核的责任制,把劳动成果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扭亏为盈。1981年产值达511万元,利润达47.11万元。取得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
(3)宿县化肥二厂与化肥一厂毗连。占地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职工870人。厂内设置各科室和生产车间,大体与一厂相同。
化肥二厂原名“宿县化肥厂”。于1973年筹建,1974年投产,年产合成氨3000吨。为扩大生产,1975年投资140万元,1978年又投资170万元。经两次投资扩建、改造,使全厂设备先进、工艺配套、管理科学。使合成氨年产量上升到8000吨。
1980年因地区化肥厂下放给宿县,原县化肥厂便改为宿县化肥二厂。通过企业整顿,加强厂长责任制,制定厂规厂法,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发了职工们的生产积极性,摘掉亏损帽子,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产值达552.7万元,利润为61.9万元。
(4)宿县磷肥厂县磷肥厂位于苻离集东原福利院旧址。该厂还领导乾山瓷石矿,两厂占地35亩,职工135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
厂内设有磷肥瓷石、瓷粉、多种经营车间。主要机械设备有:雷蒙机生产流程三套,磷肥生产工艺流程一套,车床三台,洗床一台,汽车二辆,拖拖机二台,固定资产64.97万元,主要产品为磷肥、瓷粉。
县磷肥厂是在乾山瓷土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80年投资扩建,1981年投产。经检验,生产的磷肥磷含量为14.7%,完全符合省颁标准。1983年通过企业整顿,精减非生产人员34人,制定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责、权、利三结合,改变了生产面貌。磷肥年产值达20多万元,瓷粉达42万元。并设多种经营公司,搞活了经济,提高了效益,1984年总产值达78.24万元。
(5)宿县农药厂建于1970年,原是宿城西关集体农药社,1972年迁至沱河东新厂址。占地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73万平方米。职工325人,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内分乳剂、粉剂、机修、烘土4个车间、班、组。药品30多种,年产农药5万吨。
1983年试制成功“久效磷粉粒剂”新农药,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和优质产品证书。同年研制成“甲敌混粉剂”新农药,获专利权。1984年首次加工英国进口产品“乐百可”。并与英国壳牌公司进行技术交流。
主要生产机械有自动、半自动生产流水线各一条,粉制生产自动控制装置机一台。化验设备已达同行业先进水平,有光谱仪、机谱仪各一台,万分之一阻尼天秤等先进化验仪器。全厂有技术员40多名。1980年实行经济责任制,厂、车间实行二级核算,车间实行定额承包,供销业务实行供销承包,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建立健全各类岗位责任制,提高了工效。
1984年领取了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并被命名为“文明工厂”。1984年原计划产值680万元,实际完成了1017.43万元,利润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