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医药供应
解放前,我县只有几个中药店供应中药,店号一般以主人的姓名命名。建国后,我县为搞好医药供应工作,成立了医药公司。开始仅是县供销合作社土产经理部的一部分,主要收购中药材。正式建立县医药公司后,业务范围才逐渐扩大,内设业务、计财、人事三个股,建筑了药材仓库,在公司内设零售、批发门市部,在宿城四关分设医药供应门市部,现有人员150多人。公司建立后,曾经分别隶属于商业部门、县卫生部门、计划委员会、财贸办公室等单位领导。1979年成立宿州市以后,在宿城的医药供应业务又大部分交给宿州市管理。目前的医药供应业务主要是面向农村,在全县较大的集镇,如苻离、芦岭、朱仙庄、夹沟、曹村、褚兰、时村、栏杆、永安、灰古、苗安、大营、西寺坡、桃园、东三铺、大店等地设立医药供应门市部,兼营批发和零售。为了加强领导,便于业务工作的开展,目前,有的医药供应门市部已交由供销合作社系统就近统一管理。市、县分开后,由于把医药供应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供销数量逐年增加,农村医药供应紧张的局面有了缓和。
附:知名中医
陈家炳,字灿堂,生于1891年,宿县城西陈营村(现划归宿州市)人。1911年开始学习中医,1925年正式开业行医。解放前在宿城设怀仁诊所,擅长中医内科、妇科。解放后在宿县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师。1953年被选为宿县地区中医学会副主任、理事长、省中医学会理事。撰有《治疗乙脑的临床经验》,《急性肝炎治疗心得》等文章。带徒弟9人。在宿县享有较高声誉。
陈乐山,字瘦石,生于1913年,卒于1975年,享年62岁。在其父陈家炳的训导下,20岁开始阅读中医书籍,30岁开始行医。1946年应安徽省卫生处医事甄审考试获得医师证书。1947年在上海行医,并参加上海市中医师工会。1948年回宿县开业。1956年到宿县卫生院工作。1962年被选为宿县中医学会副主任、安徽省中医学会理事。擅长中医内科、妇科,所著《妇科三字诀》收入1963年省中医学会学术资料汇编。一生中传授弟子8人。
常道立,字兴义,宿县城关镇人,生于1887年,1958年10月卒于中风,享年73岁。常道立排行老二,因此人称常二先生。常二先生擅长针灸治疗妇科、小儿科和瘟疫流行病。一生中传授弟子6人。
王玉玺,字国宝,原籍山东省潍县南乡姚官庄。生于1874年5月,卒于1958年5月,享年84岁。幼年读私塾数年,因身体多病又患腿疾,故停学拜师学习中医。后因信仰基督教,得以在潍县基督教乐道院医训班学习西医,结业后在本乡行医。1914年应宿县基督教会的邀请,在宿城小隅口西路北开设华兴西医药房,成为宿县第一家中西医兼有的诊所。1920年兴华西医药房迁至宿城大河南街。王玉玺一生中带徒弟10人。
秦隆中,字允执,宿县人,生于1885年3月,卒于1952年2月,享年67岁。秦隆中自幼随叔父秦济博学习中医,行医四十余年,精于中医眼科,著有《眼科腋裘》十二卷。一生中除传授二子德铨、三子德锵外,还收有弟子5人。
秦德铨,秦隆中次子。生于1912年。谙熟“内、难”,尤长针术,手法之妙,常起沉疴。1980年应邀到杭州参加华东六省一市针灸学术交流活动,所著论述针灸传统手法的“烧山火透天冷”论文,获与会同道一致赞扬。
附:知名中医
陈家炳,字灿堂,生于1891年,宿县城西陈营村(现划归宿州市)人。1911年开始学习中医,1925年正式开业行医。解放前在宿城设怀仁诊所,擅长中医内科、妇科。解放后在宿县地区人民医院任中医师。1953年被选为宿县地区中医学会副主任、理事长、省中医学会理事。撰有《治疗乙脑的临床经验》,《急性肝炎治疗心得》等文章。带徒弟9人。在宿县享有较高声誉。
陈乐山,字瘦石,生于1913年,卒于1975年,享年62岁。在其父陈家炳的训导下,20岁开始阅读中医书籍,30岁开始行医。1946年应安徽省卫生处医事甄审考试获得医师证书。1947年在上海行医,并参加上海市中医师工会。1948年回宿县开业。1956年到宿县卫生院工作。1962年被选为宿县中医学会副主任、安徽省中医学会理事。擅长中医内科、妇科,所著《妇科三字诀》收入1963年省中医学会学术资料汇编。一生中传授弟子8人。
常道立,字兴义,宿县城关镇人,生于1887年,1958年10月卒于中风,享年73岁。常道立排行老二,因此人称常二先生。常二先生擅长针灸治疗妇科、小儿科和瘟疫流行病。一生中传授弟子6人。
王玉玺,字国宝,原籍山东省潍县南乡姚官庄。生于1874年5月,卒于1958年5月,享年84岁。幼年读私塾数年,因身体多病又患腿疾,故停学拜师学习中医。后因信仰基督教,得以在潍县基督教乐道院医训班学习西医,结业后在本乡行医。1914年应宿县基督教会的邀请,在宿城小隅口西路北开设华兴西医药房,成为宿县第一家中西医兼有的诊所。1920年兴华西医药房迁至宿城大河南街。王玉玺一生中带徒弟10人。
秦隆中,字允执,宿县人,生于1885年3月,卒于1952年2月,享年67岁。秦隆中自幼随叔父秦济博学习中医,行医四十余年,精于中医眼科,著有《眼科腋裘》十二卷。一生中除传授二子德铨、三子德锵外,还收有弟子5人。
秦德铨,秦隆中次子。生于1912年。谙熟“内、难”,尤长针术,手法之妙,常起沉疴。1980年应邀到杭州参加华东六省一市针灸学术交流活动,所著论述针灸传统手法的“烧山火透天冷”论文,获与会同道一致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