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报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我县青年学生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组织了学生联合会,参加爱国宣传活动。1921年,学生联合会创办“群星书社”,出版了学生联合会会报(简称学联报),宣传反帝、反封建,刊登针砭时弊的论文,如在创刊号上登载的李仲华撰写的《劈头一个大问题——我们能不问政治吗?》,文章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1922年,学生联合会又把学联报改名为《宿县周报》,为四开八版。由刘道行、李仲华等任编辑,杨子宜等负责缮写,在各区聘请通讯员。周报内容丰富,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妇女解放,对地方上的劣绅、恶霸进行有力的抨击1922年底,《宿县周报》改名为《宿县日报》,发行量由200份增加到800多份,若非当时印刷技术所限,发行量还可增加。《宿县日报》已成为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呼声的喉舌,反动统治者对其恨之入骨,竭力反对。1925年,劣绅黄太勋勾结军阀褚玉璞迫害进步青年,下令查封了《宿县日报》。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7年2月1日创办《宿县报》,郭沫若题写了报头。它是中共宿县县委的机关报,初为八开两版五日刊,半年后改为三日刊,1958年10月1日改为日刊。1961年元月停刊。
《宿县报》从孕育到诞生、成长,县委都是十分重视和关怀的,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抽调干部到省委党校新闻训练班学习,并为创建《宿县报》拨款7万元。在县委的领导、关怀下,报刊全体同志共同努力,1958年,在专区第一次县报评比会上,被评为红旗单位,并出席了省文教群英大会,荣获省委、省人委奖给的红旗。当时有通讯员近千名,发行份数由创刊时的3000份,上升到6000多份,1958年,发行份数达13000多份。
新中国建立后,于1957年2月1日创办《宿县报》,郭沫若题写了报头。它是中共宿县县委的机关报,初为八开两版五日刊,半年后改为三日刊,1958年10月1日改为日刊。1961年元月停刊。
《宿县报》从孕育到诞生、成长,县委都是十分重视和关怀的,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抽调干部到省委党校新闻训练班学习,并为创建《宿县报》拨款7万元。在县委的领导、关怀下,报刊全体同志共同努力,1958年,在专区第一次县报评比会上,被评为红旗单位,并出席了省文教群英大会,荣获省委、省人委奖给的红旗。当时有通讯员近千名,发行份数由创刊时的3000份,上升到6000多份,1958年,发行份数达13000多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