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置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析虹县之零璧镇置零璧县,县名仍用镇名(镇名由来无考),同年七月复为镇。七年二月,零璧复为县。政和七年(1117)改"零璧"为"灵璧",沿用至今。历代县治,除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过短暂的变迁外,其余都设在灵城镇(原灵璧镇)。
秦属泗水郡。
汉分属()、虹、谷阳、符离、夏丘、下邳诸县领辖。
三国属魏之下邳。
西晋属沛国;东晋属阳平郡。
南北朝改阳平郡为谷阳郡,又置连城、高昌二县,本县南郊隶属连城县。梁置临潼郡,北齐废为县,后又置潼郡,辖今县境北部。
隋初属彭城郡;后改属下邳郡。
唐初属谷阳县,隶徐州。显庆元年(656),夏丘更为虹,废谷阳入蕲县,本县分属虹、蕲两县。元和四年(809),虹县部分属宿州,隶河南道。
五代十国,本县分属宿州、泗州之地。
宋元祐元年(1086)析虹县的零璧镇置零璧县,属宿州,隶淮南东路;建炎后没于金。
元初复立灵璧县,属宿州,隶河南归德府。至元四年(1267)改属泗州;十七年复属宿州。
明初属宿州,洪武四年(1371),宿州改属临濠府;六年属中立府;七年属中书省凤阳府;后属凤阳府,直隶南京。
清初沿明制。顺治二年(1645)改属江南省凤阳府;康熙六年(1667)改属安徽省,先后属凤阳府、凤颍六泗道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4月废府州设县,本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置道,属淮泗道。16年废道,又直属安徽省。21年,安徽省设10个行政区,本县属第六行政区,24年改为9个行政督察区。本县属第六督察区。抗日战争期间,先后裁并改设8个专署,本县隶属第六专署。34年,安徽省设9个行政区,本县属第四行政区。37年11月25日,灵璧解放,属江淮解放区第三行署。38年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本县仍属皖北行署宿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本县属宿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宿县专区改名为宿县地区。1979年2月27日,宿县地区改名为宿县地区行政公署。至今,本县隶属关系未变。
灵璧县建置沿革系统表


灵璧县清代疆域图

二、区域
本县位于安徽省北陲,淮北平原的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18′~34°02′,东经117°17′~117°44′。县境东邻泗县,西连宿县,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界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3万亩。
本县自置县至元代,县境区域无考,至明嘉靖年间,县域东至虹县界河北35里,西至宿州界大店60里,南至五河县界潼河140里,北至徐州界双沟140里;东到虹县60里,西到宿州120里,南到临淮县180里,北到徐州180里,东南到五河县120里,西南到怀远县180里,东北到睢宁县150里,西北到萧县220里;南到南京陆路527里,水路966里,北到北京陆路1883里,水路2310里。
清乾隆年间县境东西70里,南北270里。县城东至虞姬墓15里,与本府虹县交界;东北至潼郡集90里,与徐州府睢宁县交界,至杨家桥100里,与徐州府邳州交界;北至黄河120里,与徐州府铜山县交界;西北至梅山120里,与徐州府萧县交界;西至宿灵庵55里,与本府宿州交界;西南至曹老集120里,与本府怀远县交界;南至淮河150里,与本府风阳县交界;东南至乔家集90里,与泗州五河县交界。
民国期间,本县区域略有变动,至1949年,全县总面积为2364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本县区域缩小。1955年底,先后将九顶、冯庙、城关3区的23个自然村划归睢宁县和泗县管辖,这时县境总面积为2288平方公里。1965年7月,以沱河为界,将河南的一个镇、5个人民公社(含196个自然村214937亩耕地)划出,归新置的固镇县管辖。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