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工业品很少,县内市场上仅有一些手工业产品,价格比较稳定。民国初年,陇海铁路通车,大量洋货充斥市场,国货受到冲击。抗日战争期间,工业品严重缺乏,日伪政权又严加封锁,多数工业品涨价。抗战胜利后,物价狂涨,据资料记载:民国36年(1947)工业品物价比民国35年上涨16.5倍,民国37年8月又比民国36年底飞涨58倍。
建国初期,物资短缺,价格不稳,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工业品价格。以后除三年困难时期,物价飞涨外,价格很少变动,一些支农物资,如化肥、农药、柴油以及食糖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出现价格倒挂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加上粮棉油的价格补贴,1981年每个城镇居民要享受到消费品的价格补贴164元。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1981年以后,本县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调放结合,稳步前进”的物价管理方针,对一些不合理的工业品价格作了有升有降的调整,如在降低化纤织物价格的同时,适当提高了棉布、烟、酒等工业品的销售价格。
附表:
萧城地区部分工业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表
单位: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