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属镇
1.黄口镇:位于萧城西北32公里,故黄河堤南侧,徐商公路、萧丰公路、陇海铁路纵贯横联,交通发达。镇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15000人,是苏鲁豫皖边区物资交流、转运的集散地,为萧县重镇。
民国4年(1915),陇海铁路铺设建站之初,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地。不久,祖籍山东省的史忠明逃荒至此,在距车站50米处搭一庵棚,卖茶为业。一年后,周围各县商人纷纷来此落脚经商,火车站下遂成一集市。民国7年,萧县第十六区区长邵世恩,把区公所从老黄口迁至火车站北200米处,名为“桃园堡”,盖6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炮楼一座,迄今尚存。随着车站运输量增加,商业兴隆,招徕了众多外地客商来此定居,促进了集市贸易发展,黄口遂成为萧县西北地区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黄口于民国16年(1927)设镇,民国27年,黄口镇已颇具规模,有文明街(今东方红街)、富贵街(今淮北路)、中和街(今文化路)、顺和路等街道,全长2030米,并有两个小市场,即东南集(今新建路南段),西南集(今顺利路南段),中有篱笆街(今道南路)相联接。当时有字号的代卖行12家,小的代卖行200多家。民国27年5月,日军侵占黄口,客商星散。抗日战争胜利后,商业恢复,有代买行17家,商店、饭店70多家、小型手工业12家(锅厂、毡帽厂各1个,酒厂4个、酱油厂6个)。当时镇区面积649150平方米,建筑面积5678.36平方米(临时住户庵棚和简易房子未计在内)。民国37年11月,黄口镇解放,此时有常住和流动人口1.2万人左右,人口来源多达17个省、市。1949年,黄口镇成立了人民政府。1950年后,镇办4家国营企业(纱厂、糖厂、麻袋厂、鞋厂)和3家私人烟厂(华道、利民、天顺)。1952年,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兼资本家房子约200间,1957年,镇人民政府发动居民义务劳动,拓宽延伸主要街道,拆除危、破房,进行规划建设。1984年,先后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700多万元,新辟1240米长的富民路,延伸、拓宽了人民路(路宽30米),架设通讯输电主干线3500米,到1985年底,有内燃机配件厂、轧花厂、综合厂、百货公司、医院、中小学校等单位91个,其中县属单位26个,国营企业6个,大集体企业22个,职工2544人。工业年产值2293.3万元,企业建筑面积49924平方米,国营和集体商业48家,个体工商业531户,从业人员1653人。年销售额1408.75万元。商业、服务业建筑面积58019平方米,另有农贸市场一处,占地面积6240平方米,日成交额7万元以上。中小学6所,剧场、影院、俱乐部、文化馆、广播站、曲艺馆、图书室等各1座,总建筑面积为21806平方米。医院2所、医疗所7所、病床70张。仓库17处,占地面积25.2公顷。1970年,兴建黄口变电所,有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3200kvA。1985年在原有30座小型楼房基础上,新增楼房52座,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600户,建楼房39幢,已竣工交付使用17000多平方米,建水泥路4条,计长5000米。另建苗圃公园1处,面积3996平方米。全镇房屋建筑面积288274.57平方米,其中统管公房6469.92平方米,全民单位公房113068.41平方米。集体单位公房50469.88平方米。私房118266.36平方米。街旁植树38506棵。
2.杨楼镇:在县城西北故黄河南岸,距县城24公里,陇海铁路和徐(州)商(丘)公路贯穿其境,交通方便,物产丰富。民国初年,杨楼仅有几家杨姓居住,其中一户较富裕,建一小楼、故名杨楼村。民国6年,杨楼火车站建成,外地人来此经商。但过去因杨楼区公所在郝集,杨楼车站仅是一个小集市。六十年代初,始有合作商店、粮站、煤建、轧花厂、医院等企业事业单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楼发展较快,1984年划为建制镇,镇政府,驻地移至杨楼,新建二至三层楼房30座,面积9500平方米。新开黄河路(长1456米,宽30米),徐商路(长1500米,宽40米)、民易街(长476米,宽30米)、中市街(长340米,宽20米),4条街道两侧建商店216家,建筑面积21283平方米。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12个,面积16公顷。工业年产值1241万元。仓库6处,面积9公顷。中小学4所,在校学生1800人。1000人座位的电影院1座,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医院2所,建筑面积860平方米。水银路灯14盏。35kvA变电所1座。街道植树28000棵。全镇人口8329人(含镇郊农业人口),加上临时常住人口计有1万余人。
区镇
1.张庄寨镇:位于县城西南32公里处,现为淮海区驻地。清末建寨。因地处淮海战役的中心战场,故于1980年将石林区改为淮海区。该镇为黄(口)、青(龙集)、萧张公路交汇处,为萧永边境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1985年有国营、集体企业14个、商业、供销门市部8个,个体商贩160个,个体手工业及其他副业46家。县医药、糖、烟、酒、烟草、建材等公司设有门市部。农历每逢一、三、五、七、九为集日,日贸易额5万多元。镇上设旅社、饭店等服务行业13家,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1000人座位的影剧院1座。
2.祖楼镇:位于县城西南28公里处,现为祖楼区驻地。建村时,因该村祖姓建一炮楼、故名。为本县西南农产品集散地。1985年,镇内有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文化馆和露天会堂各1处。镇郊有3.5万kvA变电所一个。萧(县)永(城)公路穿过镇境,交通方便。由于历史原因,该镇周围木工较多,有十几个村庄半数以上的农户从事木材加工,镇上设一个规模较大的木材行,并有为木工服务的带锯、油漆、三合板、零件等车间和门市部。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家具镇。
3.王寨镇: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清末名魏家寺,民国8年(1919)改名红亭镇,后改名为王寨镇,现为王寨区驻地。建国前有人口2100人。1985年,设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33家,商业、供销、饮食服务行业136个,高中、初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文化馆和会堂各1处。3条商业街道,6条交通道路,萧永公路经此,农历每逢一、三、五、七、九为集日。
4.赵庄镇: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现为赵庄区公所驻地,萧砀公路穿镇而过。1985年,设有机关企事业单位19个,商业网点22个,中、小学各一所,医院一所,农历每逢五、十为集日。
5.大屯镇:位于县城西33公里处,萧砀和黄青公路交汇于此。明朝天顺、成化(1457—1487)年间,张姓在此屯田得名,现为大屯区公所驻地。1985年,有乡镇企业2家、年产值5.96万元。国营、集体、个人商业网点36家,年销售额285万元。旅社2家,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840人座位影剧院1座、文化馆1个,还有照相、理发、饮食服务行业。
6.新庄镇:位于县城西北32.5公里处,原为黄河故道高堤内的村庄,为避水患,移于高处建村、筑寨,故名新庄寨。现为新庄区公所驻地。1985年,有12个集体企业,年产值110万元。国营、集体商业门市部6个,个体商业摊点15个,中、小学,幼儿园各1所,医院1所,文化馆1个,1000人座位的影剧院1座,照相、理发、浴池、饭店等服务行业9个。
7.马井镇: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处,建村时马姓打一水井得名,现为马井区公所驻地。萧黄公路穿镇而过。1985年,镇上有饭店、理发等服务行业8处,商店22个,中、小学各1所,另有医院、文化馆、影剧院等。
8.白土镇:位于萧城东南20公里处,因该镇盛产白垩土而得名,镇内有北宋时期瓷窑旧址,北宋时即开采煤炭,为一古镇。白土镇每年旧历三月十日和四月一日为古会。每月农历一、三、七、九逢集。萧庄公路经此。1985年,镇上有商店30个,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旅社、饭店、理发、照相等服务行业4家,文化馆1个,影剧院1座。现为皇藏区公所驻地。
9.丁里镇:位于县城南7公里处,苻夹铁路经过镇郊,萧(县)淮(北)公路穿镇而过。1985年,镇上有中、小学各1所,医院1所,还有商店、饭店等行业8家。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村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