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苏维埃区基层政权
民国18年(1929年)5月6日,中共商城、罗田、麻城边界特委领导河南商城南部地区(今安徽省金寨县南溪区和斑竹园区)农民举行立夏节起义。10日,在南溪黄鹤湾成立临时办事处,行使政府职权。经过连续武装起义,至8月间,初步形成以南溪、斑竹园、吴家店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摧毁国民党区、乡(镇)、保各级政权,建立具有临时政权性质的区、乡、村农民协会,不久即正式建立区、乡、村苏维埃。
同年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安县独山农民武装起义,成立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此后,六安、霍山、英山、潜山各地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不断取得胜利,至民国19年4月,皖西革命根据地共建立10多个区、100多个乡及数百个村苏维埃政权或临时苏维埃政权。
民国20年4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临时组织大纲》规定,县以下设区、乡、村工农兵代表大会(即苏维埃),分别为区、乡、村最高权力机关,分别选举产生区、乡、村执行委员会。在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执行大会决议,推行政令。区、乡、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互推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推选1人为主席。区执行委员会由13至15人组成,下设内务、土地、裁封兼肃反、财政、文化、粮食、赤卫、交通等委员会;乡执行委员会由11至13人组成,下设内务、土地、裁判兼肃反、文化、粮食、赤卫、交通等委员会和财政委员;村执行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设内务、土地、财政、文化等委员。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的主要职责为:发动群众,支援红军;组织地方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镇压反革命分子,防范敌特;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工、商业,征收税赋;兴办文化教育事业;解放妇女;禁烟、禁赌、禁娼等。
全民国21年5月,皖西北根据地扩大到东起舒城附近,西抵固始县,南至太湖、宿松,北临淮河的广大地区,拥有六安、霍山等8县和舒城、潜山等4县部分地区。根据地内普遍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权。
民国23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后,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皖西北根据地内区、乡、村苏维埃不复存在。
同年11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六安县独山农民武装起义,成立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此后,六安、霍山、英山、潜山各地由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不断取得胜利,至民国19年4月,皖西革命根据地共建立10多个区、100多个乡及数百个村苏维埃政权或临时苏维埃政权。
民国20年4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临时组织大纲》规定,县以下设区、乡、村工农兵代表大会(即苏维埃),分别为区、乡、村最高权力机关,分别选举产生区、乡、村执行委员会。在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执行大会决议,推行政令。区、乡、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互推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由常务委员会推选1人为主席。区执行委员会由13至15人组成,下设内务、土地、裁封兼肃反、财政、文化、粮食、赤卫、交通等委员会;乡执行委员会由11至13人组成,下设内务、土地、裁判兼肃反、文化、粮食、赤卫、交通等委员会和财政委员;村执行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设内务、土地、财政、文化等委员。区、乡、村苏维埃政府的主要职责为:发动群众,支援红军;组织地方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镇压反革命分子,防范敌特;开展土地革命;发展农、工、商业,征收税赋;兴办文化教育事业;解放妇女;禁烟、禁赌、禁娼等。
全民国21年5月,皖西北根据地扩大到东起舒城附近,西抵固始县,南至太湖、宿松,北临淮河的广大地区,拥有六安、霍山等8县和舒城、潜山等4县部分地区。根据地内普遍建立区、乡、村苏维埃政权。
民国23年11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后,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皖西北根据地内区、乡、村苏维埃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