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8年(1949)2月,萧县人民政府从大屯区任楼迁驻萧城。1949年11月、1951年9月、1952年12月,三次分别召开有各界人民代表参加的会议,选举出县长、副县长。1955年8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委员会。自此,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造反派”夺了党政大权。1967年3月21日,成立了萧县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该筹备委员会不久解体。1968年7月20日,成立萧县革命委员会。1977年底至1978年初,在揭批“四人帮”的运动中,改组了县革委会。1981年12月,县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县长、副县长,恢复县人民政府的名称。1984年5月,县人民政府设政府顾问两名:董正频、纪焕文。
机构设置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县政府设秘书室、民政科、公安局、司法科、财粮科、建设科、教育科、邮政局、工商税务局、合作推进社。1950年撤司法科成立法院,撤财粮科成立财政科、粮食局,撤合作推进社成立合作总社,撤邮政局成立邮电局,改人民银行萧县办事处为人民银行萧县支行。1951年,增设人事科、卫生科、农林科、监察委员会、财经委员会;1952年,增设统计科、水利委员会、编制委员会;1954年,增设文化科;1955年,增设工业科;1956年,县人委下设的机构有:办公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文化科、人事科、商业科、卫生科、统计科、工业科、交通科、林业科、邮电局、农业局、公安局、税务局、农产品采购局、水利局、财贸办公室、计划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编制委员会、手工业联合社、供销合作社、人民银行、农业银行。
1957年精减机构,将农业银行并入人民银行,手联社、采购局并入供销社,工业科与交通科合并成工交科,农业局与林业科合并成农林局,计委与统计科合并成计统科,仍保留计委名义。
1958年又将农林局分成农业局、林业局,将工交科分成工业科、交通科,并将工业科改名为重工业局,将手联社从供销社中分出,改为轻工业局,成立科学技术研究所。至1961年,工作部门和直属机构已多达31个。1962年精减机构,将农林合并、文教合并、撤销科委。1965年设有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人事局、统计局、劳动科、物资局、交通科、财贸办公室、粮食局、财政科、商业局、供销社、税务局、手管局、工业局、水电局、农林局、外贸办事处、文教局、卫生科、邮电局、人民银行萧县支行。
1968年7月20日,萧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内设4大组和若干小组。(附萧县革委会1969年10月25日公布的《萧县革命委员会办事机构试行编制序列表》)

1970年12月,陆续恢复各委、办、局、院。1971年恢复的有工业局、交通局、手管局、商业局、水电局、农林局、财税局、邮政局等。1973年撤销革委会的人保组,恢复公安局。
1976年4月17日,撤销了办事组、政工组、生产指挥组,设立农林水、工交、接待、财贸4个办公室和计划委员会。以及公安局、卫生局、文教局、粮食局、商业局、财税局、银行、交通局、手管局、工业局、农机局、水电局、农林局、物资局、民劳局、工商管理局、社队企业管理局、城市建设局、科技局、广播事业管理局、邮电局、体委、防空办公室。
1978年,商业与供销、财政与税务、民政与劳动、教育与文化分家,成立供销社、财政局、税务局、民政局、劳动局、教育局、文化局、以及标准计量局。计划生育办公室。1979年撤销科技局,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80年1月,人民银行与农业银行分设,银行系统改为垂直管理。同年,成立了司法局、档案局。1981年初,成立了县农业区划办公室,恢复了统计局。
1981年12月,召开县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政权领导机构,改称县人民政府,废除革命委员会名称。1984年5月,召开县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县政府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人事局、档案局、计划委员会、统计局、劳动局、物资局、物价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经济委员会、交通局、二轻局、供电局、煤炭开发公司、农机管理站、水电局、农牧渔业局、林业局、乡镇企业局、气象站、财贸办公室、粮油食品局、财政局、商业局、供销社、税务局、外贸局、工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地震局、计量局、审计局、教育局、文化局、广播事业管理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办公室、体育运动委员会、邮电局、县志办公室、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保险公司。
1985年,将煤炭开发公司改为煤炭矿山管理局,农机管理站改为农机局。
建国后历任县长(革委会主任)副县长(革委会副主任)名单

人民信访
人民信访工作,始于抗日民主政府时期。建国以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民信访工作,仅1952年,就收到人民来信1789件。1953年县委成立处理人民来信委员会,由县委委员滕尚金任主任委员,吸取监委、纪委、农委、公、检、法、县委秘书室、县政府秘书室8个单位组成。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1人,县直各有关单位也配备了兼职干部。
1957年上半年,根据省人民来信来访会议精神,县直单位普遍建立来信来访登记、转办、催办等制度。1958年,县委、人委办公室合并办公,信访工作确定两名专职干部办理。年底,成立“处理人民来信领导小组”。1961年县委成立“信访办公室”,为专门信访机构。在十年动乱中,信访制度破坏,基本停止工作。1978年后,出现新的转机,全年共处理来信来访10137件(次)。1979年,县委办公室下设信访科,配备7名专职干部,全县共配有专、兼职信访干部115人,形成信访网络,1982年,县委、县政府合设信访办公室,定编干部9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县直机关归口分工办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暂行办法》两个文件。1984年;确定每月5、15两天县五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分赴各区(镇)接待群众上访。是年,信访办公室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的先进单位。1985年,进一步健全信访网络。13个区(镇)、74个乡(镇),建立了60个信访领导小组,少数未建立的也有领导干部分管,671个行政村、27个街道、6个工矿企业,建立调解委员会730个,配备调解员4408人。县直39个局级单位,有4个单位设立了信访科,35个单位有领导人分管。全县配备专职信访干部33名,兼职干部538名。
侨务
1.在国外及港澳人员情况
萧县在国外及港澳地区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故里亲属有联系的共510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东南亚和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些人,或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或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或在科技文艺上有一定造诣,尤为突出者有:
朱德群,祖籍皇藏区白土镇,现侨居法国巴黎,为国际上著名职业画家,1983年,应中国北京美术协会的邀请,访问了北京、西安、大同、南京、黄山、杭州等地。
葛香亭,祖籍萧城,自幼喜欢戏剧,曾习艺于上海“金星电影公司”演员训练班,同韩非、石挥、张伐等一起在影片《乱世儿女》中扮演过角色,抗战开始参加第五战区文化宣传服务队,后随国民党部队剧团去台。初以《养鸭人家》男主角,继以《高山青》男主角,双获“金马”最佳男主角奖,有“影帝”之誉。其长子葛小宝亦是台湾著名电影演员,曾遵父命回萧探亲。
乐度法师,祖籍萧县圣泉区陶楼乡黄庵子,现定居美国,为美国青年佛教协会会长。曾两次回国观光,其间参观了圣泉寺,还向县广播局赠送了照相机和录音机各1部。
郭耀光,祖籍淮海区郭庄村,现定居香港,经营商业,为公司经理。曾多次来内地观光、探亲。
陈文澜,祖籍皇藏区孤山村,现侨居美国,系洗煤专家、博士学位。曾于1981年回萧探亲,返美后向县博物馆捐赠1000美元,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部聘为技术咨询顾问。
曹日新,祖籍杨楼区刘套镇,现定居美国,为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博士学位。近几年经常回国到一些大学讲授法学,曾多次回萧探亲。
2.侨务工作
侨务工作,原由县政府办公室1位秘书兼司;1984年8月,配备了专职干部;1985年5月县成立侨务办公室,与县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侨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落实了侨务政策,平反纠正了因“海外关系”造成的冤假错案8件15人,落实了华侨私房政策和侨眷知青政策。解决了一批侨眷子女升学就业以及住房、夫妻两地分居等问题。
接待回乡探亲的侨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侨及港台同胞纷纷回乡探亲寻根。至1985年,接待了刘祝合博士,陈文澜博士、孙方善博士、曹日新博士、乐度法师、马立升教授及孟宪顺、吴德超、郭曜光、朱世良等20余人(次)。他们回去后对祖国建设、社会安定反映较好,在祖国与华侨之间、大陆与港台之间架起一道传递信息的桥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