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墓葬
薛显墓位于城西南6公里薛口村东南侧,内葬明永国公薛显。墓冢1971年被平掉,1981年复筑,墓底部直径约5米,高约2.5米。有墓碑,为民国13年重立,碑文“明故大将军永国公薛公讳显谥桓襄之墓”,款为:“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岁在甲子孟夏之谷旦砀山邑人公立,铜山张伯英题”。
二、古建筑
燕喜台位于今城东约三里处。据《江南通志》记载,该台为汉梁孝王刘武筑,名为鹿园,唐朝时更名为燕喜台。台名出典见《诗经·鲁颂》:“天锡公印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候燕喜,令妻寿母……”据《砀山县志》载燕喜台位旧城(即下邑古城)东一里许,三面环水,台上有亭,台下有池,名华池。唐朝诗人李白曾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到此游览,并写下了《秋夜与刘砀山泛舟燕喜亭池》诗:明宰试舟楫,张灯燕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天色望不尽,空天高相宜,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至今仍被砀山人民传为佳话。
自唐以后,历朝都曾对燕喜台加以维修,最末一次修于清乾隆三年,后圯于水。
1983年10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砀城西南外环路内侧重建“燕喜台”,拨款2万元筹建,1985年4月正式动工,现嬉亭已建成。
邵普宅位于砀城东南二十公里邵寨村,约建于明正德十年或万历三年。
邵普字幕孔号东山。据其后人说,邵普曾做过一任府官,生平事迹无从考证,其后裔邵宗元于崇祯年间,曾任保定府同知(见《砀山县志》)。
现存房屋为一客厅院,由前厅、中厅和后摆三部分组成,基由南向北递步增高。共有房十一间,前、中两厅为对厅款式,砖木结构。整个房顶由廊柱山墙相托,前后壁为雕花棂门组成。檐下木橡均雕有鸟兽花草图案,中厅正中悬一通间大匾,上书“桃熟西池”四字,为杨姓布政司副史题送,毁于1966—1975年间的动乱之中。后摆为明三暗五(间)之假楼,四角均有雕砖,虽经四百年风雨浸蚀,仍基本完好。其东南角上雕砖,正面为一骑马将军,头戴雉尾盔,甚为威风;侧面雕一猴子栖伏于树枝之下,双前肢护住脑袋,树枝上高悬一蚂蜂窝,另一侧面为一八抬彩轿。整个雕砖造形生动,栩栩如生,寓挂印封候之掌故,为明代民宅建筑特点。后摆内有梯可达房顶,站其上,前、中二厅尽收眼底,四野风光一览无余,使人顿觉心旷神怡。
后摆西侧为当时庭院大门,座南朝北。现仍遗存余石高阶,巨石门枢和一上马石,观之依衡可现当年风貌。院内有巨型太湖石两座,玲珑,是明朝以前的遗物。
三、馆藏文物
石斧1981年征集,通体磨光,无穿,刃缘宽6厘米,为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
汉代陶罐色灰,通高20厘米,圆唇颈,侈口,罐体呈球形,腹部饰细绳纹,圆底无足,1983年于城东南25里杜楼出土,1980年征集至馆内。
清代天球大瓷瓶通体高57厘米,直口细长颈,鼓腹呈圆球状,平底,颈高27厘米,口径13厘米,釉到底,色青中泛白,内施白釉。
明代小开片瓷瓶该瓶于1980年大寨公社社员建房开土时发现,瓶为圆唇侈口,直长颈,稍鼓腹,平足内敛,釉为灰白色。釉下小开片有隐形小云纹,口沿下,腹有四道弦纹。器高38厘米,口径9厘米。
明宣德炉1980年梁寨区邵寨村社员于生产队劳动中发现,系窖藏文物。铜炉为圆唇侈口,短颈稍鼓腹,圈足外侈,有两附耳呈对称状。器底有铭文“大明宣德年制”器高15厘米,口径24厘米。
汉玉带钩龙首,通体莹润。长12厘米,色纯如羊脂。
周朝货币扶化当坼,1982年征集入藏。
蚁鼻钱1981年征集入藏,为战国时楚币。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