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市容卫生
解放前,城区环境卫生无人过问。没有公厕,只有私人设立的露天厕所,粪便由农民自行购运。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公厕的建设和管理十分重视,1977年全城公厕发展到29座,粪便堆放场2处。1982年发展到179座,粪便堆放场3处,垃圾填埋地1处。1984年阜阳开始有水冲式厕所。除此之外,全市还有600余座由各居民委员会卫生组、生产队及住户私人管理的公厕。
公厕管理在“文革”期间曾经经历相当混乱的时期,有的年久失修破败,又脏又臭;有的被私人或单位强占盖房,对外出租。“文革后”,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1983至1985年曾拨专款维修公厕17处,改建公厕2处,在管理上,市清洁管理站下设大隅首、北关、三里3个大队,定点、定时、定人,每天早、中、晚三打扫、三洗刷,不定期的进行卫生检查。
街道卫生,由各居委会督促单位,店铺和居民打扫,垃圾由清运工人运至城外垃圾集中点,统一出售给农民。1975年对清洁大队进行整顿,实行划片包干,开始对街道卫生实行管理,规定:每日2扫,10时为大扫(全面清扫),15时为小扫(局部清扫)。城区背街、小巷由居委会卫生组清扫。1981年,为减少因清扫街道造成的灰尘污染,市环卫处购进洒水车1辆,1983年又购进1辆,实行每日早晨、中午两次洒水清扫。
二、环境保护
据1983年至1985年间的调查,流经市区的颍河、泉河水质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的时段达到国家三级水标准,济河的污染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它已经成为造纸厂工业废水的排污沟。市区地表水(主要是沟塘水)已全部富营养化,水中溶解氧几近乎零,成了名符其实的“臭水”。市区饮用水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据1983年调查,市区大气质量基本上能达到国家大气质量二级标准,只有总悬浮微粒,有时超标。
市区环境噪声与我省的几个主要城市相比略偏低,但控制交通干线两侧的交通噪声及社会(商业)噪声,仍应引起注意。
市区每年有3万余吨垃圾因处理不善(主要是填埋与堆放)造成对水体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的控制和逐步减轻自7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和人口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市区环境管理工作于1981年正式开展,至1985年已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政府的环境目标:
1、初步形成全市的环境管理网络,已经有40余名专职或兼职的环保人员分布在30余个企业中工作,这个网络的中心是市环保办公室。通过它,制定全市锅炉消烟除尘、水污染防治、工业噪声治理及保护生态平衡规划,并组织检查实施。
2、利用经济杠杆,采用经济手段,征收超标排污费。5年来,根据《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征收排污费的暂时规定》,共计征收排污费40.5万元,有效的推动了污染治理工作。
3、组织和实施全市范围内的环境调查。这些调查,包括污染源调查、水资源调查、环境噪声调查、环境统计调查等。
4、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会议、广播、报纸、幻灯、简报、专栏以及学校教育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环境政策、法律和阜阳市污染的现状及通信的环境科学知识。
1981—1985年期间,市区污染治理投资达220.07万元,治理工程竣工项目66个,废水处理能力达2.2万吨/日,废渣综合利用量已达2.1万吨/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值达154.84万元,利润达77.05万元。
颍河水质监测结果表测定时间:1985年

阜阳市(城)区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
测定时间:1985年

阜阳市(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

阜阳市(城)区环境、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表

阜阳市(城)区主要固定污染源1985年污染负荷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