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设立多种经营管理机构,扶持农民发展副业生产。1978年县成立多种经营办公室。传统副业生产主要有采集、捕猎、饲养、编织、农民家庭作坊等。
一、采集
采集野生中药材较广,有半夏、薄荷、槐米、败酱草、益母草、金银花、黑白丑、蒲公英、香附子、王不留行、虫蜕、龙衣、蜂巢和食用菌木耳、木蛾等。1965~1980年采刺槐叶5000吨,出口日本和西德等国。民国期间习采桑葚作饲料,1974~1980年每年采集3万公斤左右,支持外地发展蚕桑。
二、捕猎
冬春农闲捕野兔逮黄鼠狼,近年有用钢丝缚野兔的。60年代前农民习在夏季夜晚照蝎子,逮土鳖。
三、编织
编织主要有条编、竹编、苇编、草编等。老集、滑集、吕寨、宋集4区农民用条编筐篮、苇编席篓、竹编斗笠最盛。同兴集乡明桥村55户289人,户户栽苇,编席握篓,年收入5000余元。姜寨、鱼同城、老集等地用秫篾编花席、帽壳,精致美观。姜寨、迎仙、瓦店一带编苇毛缨鞋,远销外地。城郊、黄岭麦莛编草帽,年产5万顶,尤以大麦莛编儿童帽最畅销。荣楼等地编织的塑料藤椅、花筐畅销各地。
本县副业生产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村政策的变化,时起时伏。1949年产值3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31%。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总产值降到19万元。1961年试行责任田,农副业生产复苏,副业产值升到2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8%。1962年纠正了责任田,产值降到6万元,虽经1963~1965年的调整,仍踟躇不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搞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更严重地限制了副业生产发展。1975年产值又降到1962年的水平,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06%。1978年起放宽副业经营政策,产值逐年上升。1983年达到438万元,是1949年的11、23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69%。1985年部分转为乡镇企业,副业产值尚有1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37%。
上一篇:第四节 畜牧业
下一篇:第六节 渔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