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金属制品工业
1953年县供销合作社试办杨桥、长官、艾亭3个区铁木生产合作社,职工56人,生产农具4100件,其中铁制农具3300件,总产值2.94万元。1956年建老集、滑集、宋集、迎仙、姜寨、鱼同城、黄岭、庞楼8个区铁木生产合作社,职工442人。全县11个区铁木生产合作社,职工498人,年产铁木农具4.49万件。其中铁制农具有锄头、镰刀、铁锹、钉扒、犁铧、犁面等20余种。1958年铁木生产合作社改为区机械厂;190个生产大队设立铁木农具修配组,形成农机具修制网络。20世纪60年代,区机械厂改为农具社,成为“三权”在县的集体企业。部分农具社增添车床、刨床、钻床、空气锤等设备。生产脱粒机、粉碎机、播种机、榨油机、铵水耧、水泵、步犁等新式农具及配件。1965年生产农具18.75万件,比1957年增加3.5倍。70年代,相继建立拉丝厂、小五金厂。“文化大革命”中,农具生产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盲目生产,造成部分产品积压,管理混乱,企业亏损。
1978年2月,随着农业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停止大、中型农机具的生产,以小型农具为主。1985年全县金属制品业23个厂家,共有职工911人。完成总产值316万元,利润10.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7.8万元。
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1954年县城建立车辆修配社,修理自行车、平板车等人力车辆。1958年为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转为集体企业,生产平板车花鼓筒、车轴、档等配件。乡、镇修理业务由各农具社兼搞,均设车辆修理门市部。70年代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县汽车队、县供销社、王路庄生产队,分别建立汽车修配厂。1985年全县2个汽车修配厂,从业50人,年产值6.2万元,固定资产19.2万元。
县拉丝制钉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座落在光明北路东侧。1972年建成。属水上公社。生产元钉、镀锌铅丝、水泥电杆和水泥梁檩等。1980年划交二轻局管理。1983年引进电子技术,生产合成远红外加热炉和合成远红外加热器二项节能新产品。1984年引进电脑式最新医学仪器ARM—K型跟腱反射时间传感器。1985年生产“PP—L型超细聚丙烯纤维过滤材”和“缠绕MM型过滤元件”二项劳动保护新产品。三年中开发六项新产品,产值、产量和利润超过头十年。1985年全厂职工159人,完成产值161万元,实现利税9.7万元。固定资产34.5万元。
五金厂1974年在城关铁业社的基础上建立的集体企业。位于临鱼同路东段南侧,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省投资8万元,购置车、刨、铣、冲、钻床和空气锤及电镀等设备。生产熨斗,后改产圆盘印刷机、补鞋机、非标准件等产品。1983年,扩大非标准件生产,试制成功小四轮拖拉机半轴总成。1985年职工70人,完成产值29万元,实现利税1000元。固定资产26.7万元。
城郊区机具电器厂集体企业。厂址在解放南大街。前身是城关镇1958年兴办的机械厂,1961年改为城关农具生产合作社。生产轻便步犁、铵水耧、播种机、锄头、镰刀、钉扒、木耧、木犁、木耙等。70年代,生产手扶拖拉机、农用水泵、粉碎机等。1985年职工27人,完成总产值20.5万元,实现利税2000元。固定资产8.4万元。
乡镇企业系统金属制造业全县19个单位,多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的集体所有制铁木生产合作社,以制造中小农具为主,农忙时组织修配小组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具修理业务。1985年长官、老集、宋集、张集、艾亭5个农机修造厂和张营、白庙、鱼同城、姜寨、庙岔、迎仙、瓦店、韦寨、单桥、杨桥、谭棚、滑集、谢集、吕寨14个农具社,共有职工692人,完成总产值94.7万元。总固定资产91.7万元。
1978年2月,随着农业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停止大、中型农机具的生产,以小型农具为主。1985年全县金属制品业23个厂家,共有职工911人。完成总产值316万元,利润10.6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7.8万元。
交通运输设备修理业。1954年县城建立车辆修配社,修理自行车、平板车等人力车辆。1958年为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转为集体企业,生产平板车花鼓筒、车轴、档等配件。乡、镇修理业务由各农具社兼搞,均设车辆修理门市部。70年代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县汽车队、县供销社、王路庄生产队,分别建立汽车修配厂。1985年全县2个汽车修配厂,从业50人,年产值6.2万元,固定资产19.2万元。
县拉丝制钉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座落在光明北路东侧。1972年建成。属水上公社。生产元钉、镀锌铅丝、水泥电杆和水泥梁檩等。1980年划交二轻局管理。1983年引进电子技术,生产合成远红外加热炉和合成远红外加热器二项节能新产品。1984年引进电脑式最新医学仪器ARM—K型跟腱反射时间传感器。1985年生产“PP—L型超细聚丙烯纤维过滤材”和“缠绕MM型过滤元件”二项劳动保护新产品。三年中开发六项新产品,产值、产量和利润超过头十年。1985年全厂职工159人,完成产值161万元,实现利税9.7万元。固定资产34.5万元。
五金厂1974年在城关铁业社的基础上建立的集体企业。位于临鱼同路东段南侧,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省投资8万元,购置车、刨、铣、冲、钻床和空气锤及电镀等设备。生产熨斗,后改产圆盘印刷机、补鞋机、非标准件等产品。1983年,扩大非标准件生产,试制成功小四轮拖拉机半轴总成。1985年职工70人,完成产值29万元,实现利税1000元。固定资产26.7万元。
城郊区机具电器厂集体企业。厂址在解放南大街。前身是城关镇1958年兴办的机械厂,1961年改为城关农具生产合作社。生产轻便步犁、铵水耧、播种机、锄头、镰刀、钉扒、木耧、木犁、木耙等。70年代,生产手扶拖拉机、农用水泵、粉碎机等。1985年职工27人,完成总产值20.5万元,实现利税2000元。固定资产8.4万元。
乡镇企业系统金属制造业全县19个单位,多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的集体所有制铁木生产合作社,以制造中小农具为主,农忙时组织修配小组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具修理业务。1985年长官、老集、宋集、张集、艾亭5个农机修造厂和张营、白庙、鱼同城、姜寨、庙岔、迎仙、瓦店、韦寨、单桥、杨桥、谭棚、滑集、谢集、吕寨14个农具社,共有职工692人,完成总产值94.7万元。总固定资产9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