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货币流通
(一)发行私币清末和民国时期,封建地主和资本家及商店主,以自己的行店名义发行票子(俗称“花板票子”),在市场流通。吕寨的“源泰祥”、方集的“大康祥”、长官店的“顺来盐店”、“协兴泰”、县城的“施凤舞澡塘”等都发行过私票。用其私票既能购买他们商店的货,在市场上流通,也能到他们行店兑换。大量私票发出去后,进行资金逃避,店门一关,扬言倒闭,私票在群众手里作废。
(二)法币流通民国20年(1931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圆流通。国家兑收白银,当时一块银圆兑换壹圆法币。大量法币流到群众手里后,物价日渐上涨。100元法币的购买力,民国26年为2头牛,民国27年为1头牛,民国30年为1头猪,民国36年只能买三分之一盒火柴。
(三)人民币流通临泉解放初,曾通行老解放区的货币,有冀南、北海、华中、中州4种通币。
民国37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人民币。1955年3月1日,进行币制改革,发行新版人民币。新币以1:10000的比值收回旧版人民币。在本县流通新币面额有壹圆、贰圆、叁圆、伍圆4种主币和面额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6种辅币。1957年12月1日,新发行的壹分、贰分、伍分3种铝质辅币与同面额纸币同时流通。同时在本县开始流通面额拾圆的新版人民币。1985年本县流通的有壹圆、贰圆、伍圆、拾圆4种主币和面额壹分、贰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6种辅币。全年投放26610万元,其中工资2204万元,占8.28%;农副产品收购11733万元,占44.09%。
二、货币管理
1950年,银行现金收入总额10.25万元,比1949年增长113.9倍,同时冻结各国营企业、机关单位在银行的存款。1951年春,县直24个单位先后纳入货币管理。同时执行国家规定的管理、划拨、清理、短期信用和监督基建投资的规定。人民银行成为现金、结算和信用的三大中心。1953年9月,县支行取消货币收支计划,建立现金出纳制度。县支行只编制按季分月的综合和单位的现金出纳计划(不包括转帐),单位现金计划只作为编制全县现金出纳计划的参考。同时取消项目帐的监督。银行加强现金出纳计划执行的考核和分析登记工作,达到有计划的投放、回笼和调剂市场货币流通。
1958年秋,农村人民公社化后,现金管理普及到农村,对人民公社企业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实行现金管理。由银行营业所、公社信用社和大队信用部负责,凡公社所属单独核算的企业单位,根据日常现金支出情况和距现管单位的远近核定现金库存限额。超过限额时必须送存营业所、信用社或信用部。信用社、部超过库存限额时,存入营业所,营业所的库存由县支行灵活调拨。同年全县现金收入总额为2710万元,现金支出2636万元,收支相抵净回笼74万元。1959~1961年,货币管理的制度失灵,过多的依靠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办事,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在大办农业、大办工业、大办食堂和大办钢铁的口号下,货币投放过多。特别是1961年大量收购胡萝卜籽,现金投放过大,收支相抵,全县净投放现金为554万元,加上1960年的灾荒,出现物价恶性膨胀。1961年下半年,重新调整工、农、商贷款比例,严格控制货币投放,积极组织货币回笼,特别是大抓非商品回笼和贯彻“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1962年回笼货币505.3万元,占1961年净投放的91.2%。1963年和1964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477万元。基本扭转货币流通偏多的情况,平衡了市场物价。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货币管理制度遭破坏,现金管理混乱,销售货款不存入银行,超库存限额,坐支现金,乱花乱用,白条顶库存不合理垫款较多,以及弄虚作假套取现金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货币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一)小集体企业不实行现金管理。(二)对集体小企业(商店、厂)个人承包经营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现金使用进行监督。(三)各单位库存现金的限额,适当放宽,以满足5~7天日常零星现金支付为宜。(四)下列情况经开户银行同意后亦可支付现金:1、零售商店去外地采购零星工业品;2、企业商品流通区采购小宗稀有和当地紧缺商品及不便于转帐结算的;3、单位在集市上购买农副产品;4、单位因生产、经营急需或用于抢险、救灾需要。单位之间交易使用现金额度由100元扩大到200~500元。
现金管理的放宽,扩大了商品流通,增加了货币回笼。从1980年到1985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146万元。临泉县1950~1985年货币投放与回笼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信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