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发展
早在民国17年(1928年),张蕴华曾在长官店小学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书记张养秀,团员有张国成、柳贺云、亓玉华等人。民国20年中秋节暴动失败,中共党员转移,因失去党的领导而停止活动。民国22年9月5日,中共新息县委建立共产主义青年团县委,10月建立沈丘集团支部,韦济民任书记。民国23年4月,中共沈(丘)阜(阳)边区委(又称“沈丘集区委”)成立后,属区委领导。团支部先后在韦寨、长官店、姜寨、瓦店、白庙、庙岔、武沟建立联络点,团员40人。在中共沈丘集区委领导下,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进行革命活动。同年7月,韦济民调往中共新息县委任青年干事,边区委遭到破坏,团支部停止活动。
1949年8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工委”),内设组织、宣传、城工、学少文体4部和秘书室。1957年5月团县工委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泉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区(镇)随之易名为团区(镇)委。“文化大革命”开始,为“红卫兵”代表会(简称“红代会”)所取代。1971年5月恢复团组织,召开了共青团临泉县第七届代表会,进行整团建团。1979年1月20日的八届团代会后,团县委内设机构调整为组织、宣传、学少、青农(工)4部和办公室,下属1个直属机关团委和14个区(镇)团委及师范、中学35个学校团委。1985年,全县1363个团支部,48056名团员。
临泉县几个年份共青团员数

二、主要活动
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团结广大青年,当好党的助手。1956年春全县组织510个青年突击队、组打井2180眼,名为“青年井”。1958年在单桥突击3天挖成一条2.5公里长的青年河。号召全县青年“少花一角钱,多办一件事”,集资创建了临泉县第一个鱼苗场。为了部署和启发青年当好党的后备军,1951~1982年共召开9次团代表会。1983年开展“新长征突击手”活动。1984年评选出新长征突击队37个,新长征突击手303人,并号召向梁爱英学习。1985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开展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活动。并在全县评出一类支部507个,发展新团员9845人,400名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附:少年先锋队
解放初期,各地先后成立儿童团。作为向土匪、特务、恶霸斗争的辅助力量。1949年建立少年儿童队,1953年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各中小学成立少先大队、中队和小队,并配辅导员向少年儿童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1954年国际儿童节,城中小学全体少先队员写信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后来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代毛泽东主席写的回信和赠寄的照片。回信写道:“望你们团结全校同学,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加强劳动观念,以便将来很好地为祖国服务、为生产服务。”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争做好人好事”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少先队为“红小兵”。1978年9月取消“红小兵”称号,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发展队员136231人,配备辅导员5370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1982年10月开展“红领巾月”活动,全县建19个红领巾校,352个红领巾班,3612个学雷锋小组,发展新队员35120人。1984年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9枚。1985年全县有队员197707人,辅导员3121人,其中校外辅导员116人。向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战员写慰问信142封,赠慰问品120件,为烈军属做实事1245件,捐赠款500.92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