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训练
1951年起,对民兵骨干分别在每年三、四季度进行为期20天的训练,并对民兵进行普训。1958年,以公社、大队为单位对基干民兵和中学生每期进行15天的军事训练。1962年起训练时间增至1个月。1964年,开展民兵比武活动,训练对象以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为主,进行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和利用地形地物训练,以及“三防”训练。1965年1月,城郊区女民兵曾宪英和15岁的女儿、11岁的儿子一起荣获阜阳地区民兵比武第一名,2月,获安徽省民兵比武第二名。1967~1968年,民兵武器装备上缴,训练停止。1969年,在“准备打仗”的号召下,恢复民兵训练,进行民兵整顿,每期训练30天。1974年,全县组织1个基干民兵团和27个基干民兵连。同年12月,阜阳军分区在杨桥公社召开民兵破击战现场会议。1975年以后,对民兵的训练从现代战争的实际出发,继续发扬民兵的传统战术战法,增加和更新民兵装备。1976年,县人武部在杨桥公社召开地雷战演习观摩现场会。1978年8月,进行射击、投弹、刺杀3个项目民兵大比武。
1981年,中央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会议后,规定2年为一个周期,训练时间为30天。第一周期训练3600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射击、投弹、爆破、简易“三防”(防空、防化、防原子)、“三打”(打飞机、打空降、打坦克)等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同时对专业技术分队(60炮、82炮)和侦察分队进行技术战术训练。1983年6月,阜阳军分区组织机关干部和市县人武部负责人在杨桥实地观摩民兵伏击战演习。1985年在县人民武装部建民兵训练基地6层楼1座,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将民兵集中统一到民兵训练基地,进行规范化训练。
1981年,中央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会议后,规定2年为一个周期,训练时间为30天。第一周期训练3600人,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射击、投弹、爆破、简易“三防”(防空、防化、防原子)、“三打”(打飞机、打空降、打坦克)等技术战术基础训练。同时对专业技术分队(60炮、82炮)和侦察分队进行技术战术训练。1983年6月,阜阳军分区组织机关干部和市县人武部负责人在杨桥实地观摩民兵伏击战演习。1985年在县人民武装部建民兵训练基地6层楼1座,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将民兵集中统一到民兵训练基地,进行规范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