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杂技
民国时期,逢古会、春节,集镇出现外来的“大把戏班”或叫“刀山班”,在广场拉幕竖杆演出。1972年,出现第一个民办高塘杂技队。而后有迎仙马戏团、城郊飞燕杂技团以及各地杂技队相继成立。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乡杂技团、队不断发展。1985年,全县有700个杂技团体,仅城郊区田桥乡就有杂技、魔术、武术队60个,称“杂技之乡。”这类表演团体,人员多少不一,一人多艺,一专多能,服装道具简单,活动在东北、西北等10余省、区。
1977年3月,迎仙店侯德山为首创建13人的民间职业马戏团,1985年发展到96人,有5匹表演马、3000人座位的活动大篷、20余种中西乐器和灯光设备,并有随团百鸟动物展览队。活动在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等省、市、区。演出的空中飞人、驯马、顶杆等节目,接待过日本、美国、法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外宾。《兰州日报》、《山西日报》、《新疆日报》、《河南日报》、《安徽日报》、《农民画报》、《半月谈》等30多家报刊曾报道该团的演出事迹。北京、安徽、新疆等5家电视台拍摄了节目。
1977年3月,迎仙店侯德山为首创建13人的民间职业马戏团,1985年发展到96人,有5匹表演马、3000人座位的活动大篷、20余种中西乐器和灯光设备,并有随团百鸟动物展览队。活动在安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以及东北等省、市、区。演出的空中飞人、驯马、顶杆等节目,接待过日本、美国、法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外宾。《兰州日报》、《山西日报》、《新疆日报》、《河南日报》、《安徽日报》、《农民画报》、《半月谈》等30多家报刊曾报道该团的演出事迹。北京、安徽、新疆等5家电视台拍摄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