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歌谣
(一)民歌
流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
新娘梳头歌
一木梳一蓖子,引的小孩成续子,
一木梳一刷子,引个小孩带丫子,
一木梳一拢子,引个小孩戴顶子。
挑褡头歌
封建社会里嫁娶时,新娘子上轿顶褡头,到婆家拜堂前,先由婆家请人把褡头挑下交给婆母,然后下轿。挑褡头歌词是:
昨日在家乡,今日来到宝府上;东家请俺吃喜酒,众位要俺挑褡头。挑的好别说好,挑的不好别烦恼。闲言几句推过去,俺给新人挑褡头。
小小筷子红堂堂,出在麻埠山顶上,桐油油来红包装;走河路,串码头,一直来到院里头;人人都说新娘子长的好,挑起褡头俺瞧瞧。
褡头一挑见青天,轿里坐个玉天仙;一头青丝如墨染,两耳坠金环,一走一动弹;悬胆鼻子杏子眼,樱桃小口胭脂点,上穿四六大红袄,绿缎子小褂衬里边;下穿中衣红绸裤,八幅罗裙溜地边;三尺白绫束脚锁,红缎子绣鞋脚上穿。小小金莲三寸三,一不倒来二不偏,丝绒锁成狗牙边,前三针,后三针,左三针,右三针,稀不冷登跳三针;从脚尖,到脚跟,共计一百零八针。鞋尖上,绣缨子,二面双绣蜜蛾子;只绣得,小蚂蚱,小蚰子,支棱两膀喝露水;还绣的,小老妈,拄拐棍;小老头,骑黑驴;小白鹭,叼乌鱼;小黄狗,撵兔子;小鲤鱼,跳龙门;蜜蜂采花乱打群儿。褡头本是四方方,八个金钱缀角上,八个金钱角上缀,俺给褡头挑出去。一挑一趟麒麟子,二挑二趟女娥皇,三挑三元早吉利,四挑夫妻福寿长,五挑五子登皇榜,六挑文武状元郎,七挑七星朝北斗,八挑八仙朝玉皇,九挑九龙去赴位,十挑十全大吉祥。褡头挑给老婆子,众位宾朋您瞧去。
再看天井院子四方方,八砖铺地粉白墙,八仙桌子放一张,桌上放个红漆斗,金珠银米斗内藏;黑顶巾系在秤杆上,铜锣镜子立下方;紫金炉,焚大香,金字蜡台摆两旁,新郎新娘排成行;男站东,女站西;小两口,拜天地;拜罢天地入洞房,过年就生白胖郎。
撒床歌
民间新婚,兴闹洞房。闹洞房有“撒床”之俗。通常唱“撒床歌”两段:
一把撒的荣华富贵,二把撒的金玉满堂,三把撒的桃园结义,四把撒的四季如意,五把撒的五子登科,六把撒的六六大顺,七把撒的七子团圆,八把撒的八仙庆寿,九把撒的九世同堂,十把撒的白首同床。
一撒撒到床两头,先盖瓦房后盖楼;再撒撒到床里边,生个贵子做武官;三撒撒到床外边,生个贵子中状元;四撒撒到满大床,过年生个白胖郎;爬到东头叫声爹,爬到西头叫声娘,恁看排场不排场。
李老末
李老末,杀人多,杀害百姓没法说。
打开寨,可坏了,庄里庄外到处捉。
抓住男人用刀砍,抓着女人用绳拴。
碰见婴儿他摔死,碰见小孩铁条穿。
老末杀人不睁眼,百姓尸骨堆成山。
老王太
老王太,吃人精,杀害百姓数不清,
闺女媳妇他抢走,老人小孩推火坑。
要问他是谁的儿,他和老末一娘生,
冯玉祥把气生,活捉王太用枪崩。
流行于解放初期的:
拜年
今年一九五一年,俺给军属来拜年。
问声大爷大娘好,再问过年起来早。
起来早,起来早,大爷大娘新年好。
大爷大娘新年好。
高利贷
年成歉一歉,地主蹿一蹿。
穷人受盘剥,地主得安乐。
一斗(粮)本,一斗利,
穷人没法活。
冬天穿不上棉衣裳(秧歌调)
冬天穿不上棉衣裳,夏天晒着光脊梁。
打的粮食交地主,自己吃的菜和糠。
菜和糠,菜和糠,菜和菜和菜和糠。
咱们穷人穿破衣
天上星星朗朗稀,树木林落有高低。
地主穿的绫罗缎,咱们穷人穿破衣。
穿破衣,穿破衣,穿破穿破穿破衣。
穷人翻身分田地
今年一九五一年,土地改革把身翻。
打倒地主分田地,五大财产样样全。
先分房,后分田,牛驴骡马分给俺。
毛主席他一来
毛主席他一来,枯树鲜花开。
旧社会,穷苦人,一齐站起来。
斩断穷根栽富根,生产大发财。
河水往东流,花开满枝头。
因为来了毛主席,咱们抬起头。
土地归人民,再不受欺侮。
提意见
王保长,大坏蛋,你的罪恶俺亲眼见。
抓壮丁,派粮款,刮地皮,吸大烟,
奸民女,抢民钱,各种坏事你都干。
开大会,提意见,抢毙你个大坏蛋。
妇女太可怜
提起妇女们,实在太可怜。
从早忙到晚,整天不使闲。
一点做不到,婆婆就骂俺。
小姑一调唆,丈夫就打俺。
小姑,小姑你别上,你到婆家去,
和俺是一样。
流行于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的:
挖河颂
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河挖的宽又长;
水满河来粮满仓,两岸绿树排成行;
土变金来水变银,洼地变成聚宝盆;
齐声歌颂共产党,幸福生活乐无疆。
婚姻法好
婚姻法来实在好,男女平等解放了;
自己亲事自己谈,谁也不再包办咱;
男女双方心情愿,欢欢喜喜把手续办。
包产到户好
包产到户真是好,群众劲头起来了;
男女老少齐出动,深耕细作产量增。
上粪多来管理好,光长庄稼不长草;
打的粮食吃不完,都说党的政策好。
(二)民谣
流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
长工谣
大小下个雨儿,歇歇胳膊腿儿;
大小得个病儿,千万别送命。
不给老财干活
一挪二挪,不给老财干活儿。
茶饭劣,嘴罗索。
稀饭稀,烙馍薄。
一股大风吹来,刮到三十里河儿。
纺织娘吟
叽钮叽钮,露着肉走。
不纺不织,棉袄棉衣。
童养媳
童养媳,泪腌心,俺是婆家臭蒲根。
穿的破,吃不饱,还得睡晚起的早。
刷锅洗碗俺都干,还叫推磨和纺线。
公公打,婆婆骂,一家老少俺都怕。
活着娘家不要人,死后娘家去要坟。
咕咕兑兑
咕咕兑兑,长疮受罪。
有钱买板,没钱箔卷。
花喜鹊,尾巴长
花喜鹊,尾巴长,
娶了媳妇不要娘。
老虎要跟猫学艺
老虎要跟猫学艺,胆大猫儿把它教。
穿山跳涧都学会,老虎生心要吃猫。
老猫看到事不妙,紫荆树上猛一跳。
老虎在下双膝跪,叫声师傅老狸猫。
穿山跳涧都教到,上树仙法咋不教。
老猫树上开言道,老虎别装不知道。
上树仙法教给你,师傅老命往哪逃。
不用能
太阳太阳不用能,云彩遮的你影无踪。
云彩云彩不用能,大风刮的你影无踪。
大风大风不用能,墙头遮的你刮不成。
墙头墙头不用能,老鼠给钻成大窟窿。
老鼠老鼠不用能,老猫逮住你不留情。
老猫老猫不用能,黄狗追的你不敢停。
黄狗黄狗不用能,要饭花子打的你骨肉痛。
要饭花子不用能,大雪铺门你不能行。
大雪大雪不用能,太阳晒的你影无踪。
小过道
小过道,窄又窄,俺离娘家七八百,
娘家嫌俺来的勤,看见俺来关住门。
叫嫂开,嫂不开,叫哥开,哥不开。
俺娘给俺把门开。
吃了饭,俺就走,以后再不来。
小白菜黄又黄
小白菜,黄又黄,人家有娘俺没娘。
弟弟吃米饭,叫俺吃菜汤。
弟弟睡床上,叫俺睡床帮。
弟弟穿新衣,俺穿破衣裳。
天不怨,地不怨,只怨俺爹狠心肠,
休了俺的娘。
灰灰菜
灰灰菜,菜灰灰,俺娘引个小闺女。
俺爹扯着集上卖,俺娘哭着后边拽。
孩他爹,你别卖,咱们勒勒裤腰带。
流行于社会主义社会初期的:
都想当个冒尖户
村看村,户看户,大家比着富。
不想前,不想后,都想当个冒尖户。
党的政策强
吃的是细粮,住的砖瓦房。
走路骑洋车注:洋车即自行车,穿的涤确良。
为啥过这好,党的政策强。
(三)、儿歌
老公鸡上磨盘
老公鸡,上磨盘,发嫁闺女不作难。
一斤豆腐一斤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爹也哭,娘也哭,嫂子喜欢的拍屈股。
小老鼠爬灯台
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叫毛妮,抱猫来,叽哇跑来。
小狸猫
小狸猫,跑的快,抹抹桌子摆上菜。
你一桌,我一桌,没有钱的嘴撅着。
小蚂蚱
小蚂蚱,撅尾巴,一撅撅到老娘家。
老娘见了怪喜欢,妗子见了翻白眼。
妗子妗子你别愁,荞麦开花俺就走。
小鸡嘎嘎
小鸡嘎嘎,要吃黄瓜。
黄瓜有水,要吃鸡腿。
鸡腿有毛,要吃毛桃。
毛桃有核,要吃牛犊。
牛犊撒欢儿,撒到天边。
天边有雷,打死老贼。
小月牙儿黄巴巴儿
小月牙儿,黄巴巴儿,爹织布,娘纺花。
小毛头儿,要吃妈,买个蒸馍哄哄他。
爹咬口,娘咬口,一咬咬住毛头儿手指头儿。
毛头儿毛头儿你别哭,你娘怀里有个肉嘟噜儿。
小板凳
小板凳摞摞,里头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头坐个孙猴。
孙猴出来蹦蹦,里头卧个豆虫。
一捏一拱动。
小板凳亚亚腰
小板凳,亚亚腰,娶个媳妇没多高。
在屋里,怕老鼠;在外头,怕老雕。
去沟边,洗裹脚,还怕赖包猴子背跑了。
小火筒亚亚颈
小火筒,亚亚颈,老娘杀鸡炸油饼。
给谁吃?给外甥。外甥吃了好弄啥?
好放马。到哪放?庙家东。
有水没?一片明。有草没?一冒青。
有鱼没?乱扑椤。
小竹杆细又长
小竹杆,细又长,我当战士它当枪;
什么枪,冲锋枪,要把敌人消灭光。
月老娘搬板凳
月老娘,搬板凳,搬到河里洗衣裳。
洗的净,浆的硬,光棍穿上猛一楞。
月老娘开染坊
月老娘,开染坊,绿的红的都染上。
打开柜,花鞋对;打开箱,花衣裳。
院里栽棵花子树,还结梨,还结瓜,
还结石榴大开花。
别(bié)打别(biè)
木丁板,别打别,俺娘给俺做花鞋;
做的花鞋没底子,俺娘给俺买椅子。
买的椅子没牚子,俺娘给俺买镜子。
买的镜子照不着人,俺娘给俺买脸盆。
买的脸盆没沿子,一脚踢成两半子。
爹一半,娘一半,嫂子落个尿罐子。
嫂子嫂子你别气,家里东西是你的。
摘下仙桃献母亲
日头出来往西潮,潮向西天一座桥。
桥头有棵仙桃树,九个仙女攀枝摇。
攀着一枝十枝动,攀着十枝百枝翘。
摇来摇去花成朵,花开花谢结仙桃。
摘下仙桃献母亲,长生不老尽管活。
米儿蒿
米儿蒿,长得高。
搭戏台,唱老包。
杨槐树
杨槐树,杨槐桠,杨槐树下有人家。
两个儿子会写字,两个女儿会绣花。
大姐绣的百合花,二姐会绣月季花。
三姐不会绣花朵,关到屋里纺棉花。
棠梨子树
棠梨子树,棠一棠,棠梨子树上盖瓦房。
三间瓦房没盖起,三个大姐来报喜。
十二个猪,十二只羊,十二个骆驼排成行。
头里抬着彩花轿,后边抬着顶子床。
顶子床上一壶油,三个大姐来梳头。
大姐梳个盘龙式,二姐梳个盖花楼。
还有三姐不会梳,一梳梳个燕子窝。
燕子来喝水,吓的直咧嘴。
燕子来做窝,吓的直哆嗦。
燕子来下蛋,吓的乱颤颤。
小鸡嘎嘎
小鸡嘎嘎,要吃蚂虾。
蚂虾蹬腿,要吃羊腿。
羊腿有毛,要吃面条。
面条儿长,宝宝不闹娘。
扯扯络络
扯扯络络,家后有棵皂角。
皂角发牙,宝宝会爬。
皂角开花,宝宝叫妈。
皂角打纽,宝宝会走。
皂角结果,宝宝上学。
小麻嘎
小麻嘎,肚子大,爹拉犁子娘拉耙。
奶奶后边打坷垃,小孩一旁笑哈哈。
奶奶奶奶别打啦,社会主义来到啦。
拖拉机,圆盘耙,还有电灯和电话。
(四)号子
1958年“大跃进”,为鼓干劲,在劳动中多使用号子。在建房和筑坝时打夯,不喊号子,叫闷夯,说是不吉利。号子,一般无词,仅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如领唱“夯呀”,众和“夯着”;领唱“夯嗨”,众和“夯着”。
治淮筑堤夯歌
领唱:毛主席众和:哎嗨哟!领:发号召,众:哎嗨哟!领:一定要把众:哎嗨哟!领:淮河修好。众:哎嗨哟!领:咱们来到众:哎嗨哟!领:淮河边,众:哎嗨哟!领:下定决心众:哎嗨哟!领:治淮河,众:哎嗨哟!领:河加深,众:哎嗨哟!领:堤加宽。众:哎嗨哟!领:大家齐努力众:哎嗨哟!领:加油干。众:哎嗨哟!领:治好淮河,众:哎嗨哟!领:咱们回家园。众:哎嗨哟!领:淮河水众:哎嗨哟!领:长又长,众:哎嗨哟!领:大堤坝众:哎嗨哟!领:宽又宽,众:哎嗨哟!领:不怕洪水来,众:哎嗨哟!领:不怕淹,众:哎嗨哟!领:年年保咱众:哎嗨哟!领:获丰收。众:哎嗨哟!领:淮河的水众:哎嗨哟!领:绿油油,众:哎嗨哟!领:满仓粮众:哎嗨哟!领:黄丹丹。众:哎嗨哟!领:两岸柳众:哎嗨哟!领:排成行。众:哎嗨哟!领:黄土地众:哎嗨哟!领:金光闪。众:哎嗨哟!领:低洼地众:哎嗨哟!领:变良田。众:哎嗨哟!领:康庄大道众:哎嗨哟!领:宽又长。众:哎嗨哟!领:社会主义众:哎嗨哟!领:早实现。众:哎嗨哟!领:齐声歌颂众:哎嗨哟!领:共产党。众:哎嗨哟!领:幸福生活众:哎嗨哟!领:乐无边。众:哎嗨哟!领:同志们,众:哎嗨哟!领:加油干。众:哎嗨哟!领:幸福生活,众:哎嗨哟!领:乐无边。众:哎嗨哟!
二、故事
智斗八大家
清朝末年,阜阳县有名的权贵是宁、邢、程、倪、亓、周、赵、袁八姓,号称八大家,每家有良田数百顷,如:“宁半拉城”、“倪半边天”等。他们不仅用地租剥削农民,而且常年不向国家纳粮,因他们财多势众,历任县官都不敢动其毫毛,把他们应负担的田赋银粮都加到广大农民身上。例如有一年规定每亩地银一百廿文,摊到农民头上是三千六百文;又有一年未地升课计划每亩二百文,摊到农民头上是一千二百文。农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秋涝成灾。次年,张蕴华就任财政局长,正赶上民不聊生之时,又是上级催征银粮之际。张局长写了八张请柬,分送到八大家,八大家应邀来到洞天春餐馆,久等不见东家来请他们入席,心里已不是滋味。中午过后,张局长捧着帐本进来打招呼说:“对不起,让各位久等了。”八大家心里虽不高兴,但嘴里还是唯诺应付。张局长说:“今天请各位来,是想请各位帮张某一个忙。张某回本县工作,不巧地方受灾,财政紧缺,百姓处在水火之中,银粮收不上来,省里经费一时拨不下来,今天向各位告借,临时换换肩担一歇,待经费拨来,马上奉还。”大家一听,面面相觑。
电话铃响了。张局长拿起听筒。“喂,哪里?南京?”“你是少荏部长?我正为经费的事头痛哩!请你在老头子面前给我美言几句,让他督促把那笔经费尽快经省拨给我们,以解燃眉之急。好、好,以后到南京去拜望你。”张局长挂好电话,对大家说:“想大家不会不帮卑职这个忙,今后还要相互照应哩!”八大家从打电话上想到张在南京有靠山,不敢怠慢,立即换上笑脸,答道:“那是,那是,局座的意思我们明白,一定照办,今后还请局长多关照。”说罢,你一千他八百的,纷纷把支票献上。张局长安排秘书把支票收齐点数,近乎他们15年来所欠银粮数。张正言道:“据反映你们多年未纳银粮了,远的不说,就从末代皇帝登极到现在,你们就15年田赋一齐纳,算结清了,如有再拖欠,则加重处罚。”遂叫秘书“把纳银收据开给他们。”八大家的肺气炸也得装在肚里,开天辟地第一次捏鼻子吃葱。
三、传说
(一)县官匿金碗
相传县城西老丘堆是周文王第十子墓,因其封于沈,又称沈子墓。曾有人天黑过此,摸不着路,怎么也走不到家了,便祷告道:“沈祖爷呀沈祖爷,你能把我送到家,明天就还你香火。”说完,前面就亮起一盏灯,老汉朝灯光走去,一声狗叫,灯光消失,老汉到了家门。此事传出,村人半信半疑,有人按照老汉说的,天黑时绕沈子墓转了3圈,祷告:“沈祖爷呀,沈祖爷,你能借给我一头牛,今晚犁了地,明朝就还你。”说完,听身后有牛喘嘘,就牵着回家犁地了。谁有困难找着沈祖爷借什么都可以,用了就还,再借不难。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县官那里,正值县官要给老母庆八十大寿,想借金碗待客。傍晚,县官来到沈子墓前,叫衙役围墓绕3圈,按照县官的吩咐祷告一遍,什么也不见。有人对县官说:“沈祖爷可能怪罪你了,求神心要诚,诚则灵嘛!”于是县官下轿,绕墓3圈,跪下祷告:“沈祖爷呀,沈祖爷,我母八十寿诞,想借你一桌金碗,明天用了就还。”抬头一看,面前八个金碗。第二天县衙高朋满座,金碗为之增辉。宴毕,县官只叫把金碗送去七个,县官心想,我本是一县的父母官,留下一个,沈祖爷也不该怪罪,这只金碗够我享受一辈子。过了一夜,金碗不见了。县官一怒,率领衙役,前往扒墓。扒呀扒,扒着长着,越扒墓越大,县官慌忙率众回城了。从此以后,沈子墓里的东西,再也借不出了!
(二)李水牛庙
李集西边有个李水牛庙。传为明朝山东遭水灾。有个叫李思牛的携家带眷,逃到此地,给周财主当长工。一天,李思牛赶牛到旷野耕地,牛犊也跟着去了,晚上回来,牛犊失踪。为此,周财主把李思牛痛打一顿,赶出门去。李思牛便在旷野搭庵栖身,靠讨饭、开荒和给人打短工度日。一日,开荒扒出个小石水牛,珍藏庵内。天长日久,遇到大雾,听到牛叫,继而一头水牛向他走来,俯首贴耳,非常温驯,很象他扒地得的石水牛。回视庵内,石水牛不见了。从此,便精心地喂养着新来的水牛。
李思牛常在水塘边放牧水牛。有一次,牛在吃草,他不觉入睡,梦见原为财主失去的那头小牛犊对他说:“我是一头神牛,上神叫我回归,不料连累于你,上次送你一头牛了,今天再送给你3头。”醒来面前真多出3头水牛。中午赶牛回家,另外的3头也跟着走。从此,每年生出两条小水牛。李思牛水牛多了,日子富了,并经常周济穷人,得到群众的敬佩。周财主很是嫉妒。一日带着家丁闯进李思牛家,蛮不讲理地说:“我家牛被盗,原来是你偷的。”抢走了牛群。李思牛气恼过分,久病不愈,死前对儿子说:“定要出这口气呀!”
李思牛死后,周财主得了惊恐病,一入睡便梦见四条水牛一齐瞪目怒吼,向他牴来,使他无处躲藏。数日之后,一命呜乎。后来,李氏家族为追念李思牛和报答水牛复仇之恩,便修庙名为李水牛庙。
(三)流鞍河
流鞍河源于临泉、平舆两县交界处的三丈坡,东流汇入泉河。汉光武征王寻,战于此河上游失利,退时渡河,水流湍急,没马流鞍,至数十里的青杨馆(今李桥一带),方收散兵驻扎。继战之取胜。呼此河为流鞍河。
(四)躁沟
荣楼乡之躁沟,原不是沟。明朝末年,闯王大军挺进颍州西乡,来到泉河南岸,正待渡河北上,闯王登高远望,看到河北有片低洼地带,为了不使大队人马践踏庄稼,传令:“所有官兵,一律从此洼地过境北上。”大军浩浩荡荡经过低洼地带,人马行处,尘土飞扬,经过70万人马15个昼夜的行军,平地凹下一尺多深,低洼地带躁成了一条浅沟。年长日久,沟越来越深,两岸的庄稼不受淹了,人们为了表达对闯王的怀念,就叫这条沟为“躁沟。”
(五)响塘涯(yé)
长官区铁佛寺东南有个叫“响塘涯(yé)”的村。数百年前,王龙、王虎兄弟二人用5个骡子拉一太平车香油,进京去卖。刚到京城,骡子受惊飞驰,直奔午朝门,轧死守门的御林军,又驰到金銮殿下,惊动了朝廷。皇帝动怒,要斩王龙、王虎。王龙、王虎忙说是给皇帝进贡油的,皇帝转怒为喜,不仅不予问罪,并给封官。王龙、王虎拒不做官,皇帝就给二人写个“走州吃州,走县吃县,走到那里都管借钱”的执照。兄弟二人沿途借了很多银钱,回家修建瓦房,并将一片地挖空,上棚木板,悬铜铃,作打谷场称响场。以后皇帝知道受了王龙、王虎的骗,派人来办他们欺君之罪。兄弟二人携眷逃往固始县城隐居起来,后来响场塌陷成塘,故名响塘涯(yé)。
(六)义虎桥
老集,古为颍州、新蔡之间的驿站,本无桥,行人涉水而过。传说有一客商携银带犬由此解衣过河,匆忙中把银包丢落,犬见主人把东西丢下,卧在银包上守护,过往行人,近它则被噬咬,远它则安。因犬大似虎,行人亦不敢近它。客商行走数日,方才发现银包丢失,犬也失踪,急返回。远见犬尚安然在卧,近察方知犬已饿死。怜而葬之,见银包尚在犬尸下原封未动,引起主人思绪联翩,银失复得,当有义举。为解决众人通行之难,遂将此银悉数用于建桥,名“义虎桥”。因为是驿站,又称驿口桥。
(七)白庙集
春秋时,楚国太子建失宠于平王,乃与伍子胥亡奔郑,被郑国所杀。伍子胥携太子建之子胜(后称白公)等逃亡吴国。途经县西一村休息,胜母盥洗梳妆后,继行十余里,追兵至,胜母急托胜于伍子胥,自坠井而死。伍子胥与胜逃脱。后人谓留得福根之意,称此地为“留福”,即今留福集。为追祭白公胜之母,在其盥洗处建庙祭祀,故称“白庙”。后因庙兴集,故名白庙集。
(八)迎仙店
唐时有一名医,姓刘号大师,因医术高超,民称刘大师仙。常骑马在民间行医,又以能治盲症盛行乡里。一日过油店桥,以药点久盲者即明,众遂扬之,名声大噪。民集聚待大师仙再来。忽一日,又过油店桥北去,叠坐林中,继而在树下鼾睡,声如怒涛。众呼之,不见,谓仙人。后人在其睡处立寺迎之,故称迎仙店。
(九)长官店
元朝时,此地是个来往行人歇脚小店。店主人姓夏,长年施茶舍水,很受人们敬仰,生意逐渐兴隆。后来店主人的儿子当了官,人呼其夏长官,遂又称此店为“长官店”。
(十)大力士李合
清时迎仙店东腰李庄李合,身高9尺,腰系30串大钱(210斤)一气走15里不觉累,人称大力士。一次,挑一石二斗绿豆(480斤)到宋集卖了,算过帐,向粮坊掌柜的要驴,粮坊的人都说来时未见他牵驴。他说:“没有驴驮,这一石二斗绿豆怎么运来的?”掌柜无奈,只得先留他吃饭,待饭后帮助找驴。全街卖馍箱都被吃空,尚未吃饱。饭后,他指着一根枣木檩说:“这就是我的驴。”
(十一)大刀韦希侯
清时迎仙店北李铁集有一人,名韦希侯。行侠好义,武艺高强,能飞檐走壁,常使一把大刀,人称“大刀韦希侯”。韦听说南京总督是个贪官,遂往南京潜入官宅,因未找到贪官,乃闯入绣楼,剁掉官女一只手,以泄其愤。走时用刀尖在墙上留诗:“粉墙留诗句,赃官你是知,豪家来杀你,祸延及深闺。大刀韦希侯,家住李铁集,日行一千里,力称万人抵。雁过留声号,人过姓名遗,若想把仇报,追我到颍西。”后被阜阳知县骗去,下落不明。
四、笑话
(一)“遭殃”
临泉地方,人死了之后说他的幽灵会回到原住的地方看一遍才能离去,叫“出殃”。说谁要是碰到殃就得死,即使不死也遭灾。
从前,张庄有个卜在乎不相信出殃这一套,认为人死如灯灭。也巧,他庄的张耀死了,卜在乎趁张耀家人躲殃之机,悄悄溜进张耀家蹲在梁上看究竟。再说北庄有个秃三,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得知张耀出殃,正是下手的机会,入夜也悄悄地溜进张耀家。卜在乎见一人进屋,青面獠牙,头上发光,以为殃来了,吓得魂不附体,抖成一团。秃三进得屋来正要动手,见梁上有一怪物,拔腿就跑,卜在乎脑子一懵,一头栽下地来。
秃三回到家里,惊风不起,卜在乎也大病一场。事后二人赶集相遇,秃三把去张耀家偷东西遭殃事诉说一遍,卜在乎也把为打赌遭殃打讲个明白。二人听后,对面相觑,哈哈大笑,异口同出——“阿!原来是你呀!”
(二)念“咒”
一日,众人闲聊。老哲说他最近学了一种新咒语,谁能上到树上,我给他念三遍咒语,他非下树不可。老白听了大不以为然,纵身上树。老哲在树下绕三转,嘴里咕噜了几句,扬长而去。12点钟过后,老白饥肠难忍,下得树来,见老哲和人们正在食堂用饭。老白满有自信地说:“别说你念三遍咒,就是念九遍,我不下来,你也无奈我何!”大家皆喷饭。
(三)哑巴卖刀
县城大街一向热闹,赶集人络绎不绝,不知什么时候马路边来一个卖刀的哑巴。只见他一边刀砍刀,乒乒作响,一边将自己的头发一撮一撮剃下来,又毫不费劲地把12号铁丝斩成碎段。把刀往地上一摔,伸出四个指头,表示4元钱一把,便宜。围观者纷纷解囊。
刀完人散,哑巴进了饭店。也巧,饭后服务员粗心大意少找给他两角钱。哑巴恼怒,拍案而起,“多收我两角钱!”众人无不惊愕。
(四)制赖
张庄有个无赖,整天向他要帐的人跟成趟子。一天有人说:“反正无赖没有钱,把他拴到牛绠上给制个赖算了。”一日逢集,无赖被拴在牛绠上,集罢人散,无赖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说给我制赖,怎么集罢了还不给制赖!”众人听了捧腹。
(五)当“志气”
从前颍州西乡有个穷秀才,却写得一笔好字,称誉乡里。这年腊月三十,仍无米下锅。写了“志气”两字去当,当铺人见字写的风韵幽雅,开口便给两串线。秀才买了三升米回家,妻子见了忙问:“米何来?”秀才说:“我把‘志气’当了。”妻子听了不觉寒心,忙脱下一件衣裳嘱丈夫快去当,并说“少穿件衣裳不要紧,没了志气还算什么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