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气候
太和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气候按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部季风暖温带半温润地区,又接近北亚热带气候,实质是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其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但因处在两种气候的缓冲区,天气往往变化无常,低温、连阴雨、旱、涝、冰雹、霜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气温:年平均14.9℃。1月份最冷,平均0.7℃,7月份最热,平均27.9℃,年温差27.2℃。1959年至1985年极端最高气温40.8℃(1967年6月6日和1978年6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3℃(1969年2月5日),最高和最低温差62.1℃。本县1959年至1985年的气象记录最低气温低于-20℃的年份有5年,最高气温超过40℃的年份也有5年。
太和县1959—1985年
各月平均、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统计表

四季本县一年四季的分配,采用侯平均气温作标准。每5天为一侯,侯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为冬季,高于或等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间为春秋季。
春季3月26日开始,5月21日终止,共57天。特点是:北方冷高压不断衰退,副热带高压逐渐增强,冷热气流活动频繁,天气变化无常、大风、雷雨、冰雹、霜冻等灾害时有出现。季平均气温16.3℃,季平均降雨量194.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4.4%,多东风和南风。
夏季5月22日开始,9月13日终止,共115天。其特点是受东南海洋暖气流影响和控制,天气炎热,季平均气温25.8℃。降雨量集中,大风、雷雨天气多有出现,常在少数地区造成涝灾,少数年份出现伏旱。季平均降雨量392.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9.2%,多东南风。
秋季9月14日开始,11月9日结束,共57天。特点:多北风和西北风,气温逐渐下降,日较差大,雨量骤减,秋末有初霜和冰冻等天气出现。季初,秋涝或秋旱现象在局部地区也有出现。季平均温度16.8℃,极端最低气温-10.2℃,季平均降雨量151.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9.0%。
冬季11月10日开始,至次年3月25日终止,共136天。特点:多北风和偏北风,经常受北方冷空气和西伯利亚寒流侵袭,气候寒冷干燥,天气晴朗,雨量较少,季平均气温3.9℃,平均降雨量58.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3%。
严寒期与酷热期候平均气温高于30℃的日期为酷热期,本县表现不明显,只有个别年份出现,一般自7月20日至8月10日共20天。以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期为严寒期,太和县自1月1日至20日共20天。候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10℃的日期为植物生长期,本县自3月31日至11月7日共222天,对发展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霜期和结冰期历年平均初霜期在11月1日,终霜期在3月31日,平均无霜期214天,历年最早初霜出现在1962年10月15日。最晚终霜出现在1962年4月18日,最长无霜期为1959年的238天,最短无霜期为1962年的179天。初结冰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结冰期在3月下旬,全年结冰期为68天。
降水太和降水月、季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大。夏季雨量集中,6月至8月总降水量达392.6毫米。多.┯旯烫炱谆衫浴4杭窘邓柯陨儆谙募荆邓段Т螅辔沼辍G锛窘邓拷仙伲咀钌佟T缕骄邓恳7月份181.6毫米为最多,12月份15.2毫米为最少。
历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1天,降水量为797.2毫米。最大降水年为1984年,总降水量达1328.1毫米,其次为1963初和1972年,分别达1177.1毫米和1151.8毫米。最少降水年为1966年和1976年,降水量分别为430.7毫米和441.1毫米。历年月最大降水量为521.0毫米,出现于1972年7月。一日最大降水量为301.6毫米,出现于1972年7月2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97.5毫米,出现于1972年7月1日零时18分~1时18分。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29.3毫米,出现于1972年7月1日23时31分~23时41分。最长连续降雨日数,出现于1963年5月18日至30日,共13天。
降雪本县平均初日为12月9日,终日为3月5日。历年平均降雪日11天,1月份为最多月,平均5天。全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2.4天,以1月份为最多,4天。
风向风速县境全年多东风,各月风向变化较有规律。自1月份风向由偏北渐转东南,进入12月份再转为东北。季风变化比较明显,对本县气候有较大影响;年平均风速为每秒钟3.2米,以3月和4月平均风速每秒3.7米为最大,以9月份平均风速每秒2.7米为最小。定时观测最大风速为每秒钟20米,出现于1962年4月17日和1977年3月23日。
光照太和县历年各月总辐射平均每平方厘米为127.9千卡。春季平均每平方厘米为35.8千卡,夏季平均每平方厘米为43.6千卡,秋季平均每平方厘米为27.8千卡,冬季平均每平方厘米为20.7千卡;平均年日照为2444.3小时,年日照率为55%。全年各月日照以8月份255.7小时为最大,以2月份156.7小时为最小。
地温和冻土太和县地面平均温度为17.6℃,地面极端最高温度为69.5℃,出现于1961年7月21日,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21.7℃,出现于1962年2月18日。地面5厘米以下温度,随季温度变化而变化,春季为递增,秋季为递减;历年土壤冻结平均开始在1月15日左右,解冻平均在1月19日左右(指大于10厘米的连续冻结)。最早开始冻结为1960年12月22日,最晚解冻为1969年2月25日。历年最大冻结层为17厘米,一次连续冻结最长达29天,出现在1966年12月22日到1967年1月20日。
温度和蒸发太和县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6%,全年以7月份65%为最大月,1月份47%为最小月。历年各月最小相对湿度为2%,出现在1963年1月23日。历年各月平均绝对湿度为14.1毫巴。绝对最大温度为39.8毫巴,出现在1962年7月11日和1979年7月14日。绝对最小湿度为0.2毫巴,出现在1963年1月23日;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737.2毫米,以6月份881.6毫米为最大,以1月份62.0毫米为最小。
二、物候
1月小麦、油菜停止生长。2月腊梅花开,小麦返青。3月樱桃花开,植物行根萌芽。4月桃花盛开,椿芽上市。5月樱桃成熟,小麦渐黄。6月小麦成熟,黄豆下种。7月西瓜上市。8月黄豆结荚,高梁红。9月柿子熟,收黄豆。10月菊花开,种小麦。11月梧桐叶落,小麦出苗。12月柳树落叶,小麦分蘖,其它农作物停止生长。
县境候鸟主要有燕、雁、子规和鸡鸣喳(又称喳巴鸡子)等。小燕于每年3月上旬飞临县境,4月上旬筑巢,10月中旬飞离。大雁于10月上旬过境南下,于次年3月过境北上,故有“雁去燕来,途中喜遇说春秋”之说。子规鸟俗称“割麦垛垛”,每年5月上旬开始啼鸣,麦收以后渐止。鸡鸣喳5月上旬开始出现,常于黎明前啼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