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五节 书店图书馆
一、书店
新新书店民国2年(1913)任姓开办,资金300元,经销上海出版的四书、经书、小说等,民国15年停办。
文明书局民国10年章氏开办,发行上海出版的教科书、地图、小说等。民国20年停办。
广华昌书店民国15年周姓开办,经营图书、文具。1956年停办。
柳溪书店民国18年(1929年)王姓开办,经销文史著作,并发行一些进步书籍,被反共分子攻击为“共产党的后勤部”。民国21年(1932年)“四·一九”暴动后被查封,店主收监关押。民国27年(1938年)复业,民国34年(1945年)停业。
源长书店民国27年(1938年)孙姓开办,发行文史,小说,代销《动员导报》,民国33年(1944年)停业。
两间书屋民国33年(1944年)开设,经销王丹岑著作及其他文史书籍,民国35年停业。
新华书店1949年成立,初名新华书店太和支店,店址在老城东大街路南。开始发行中小学课本,时政宣传材料,马列主义著作及少量文艺书籍,以后业务逐年扩大,设立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马列著作、农业、卫生、科技、教育等专柜。1967年迁至人民中路西侧营业,增设少年读物,年画门市部。
为满足农村对图书的需要,1951年在各区设置图书发行员,以后又在各镇供销社开设图书门市部。1956年在原墙、倪邱设立基层销售点。1958年在城关镇及12个人民公社设立专营书店。1960年以后又收归供销社经营。目前全县有供销社图书门市部18个,另有原墙、宫集、倪邱、赵庙4个图书销售点及一批经销图书的专业户。
二、图书馆
太和图书馆原为太和学生会所创办,图书由旅京、旅宁、旅阜学生会捐赠。发国13年暑假,学生会向县署请求辅助并拨给馆址,知事丁炳火良要求改为县立,方可按年拨给经费,遂定为太和图书馆,并派当时太和学生会会长吴风清任馆长。年拨经费400元。由劝学所在学款项下支付;另由财政局在公益项下年拨100元,以资补助。呈准在案,岁以为常。北伐后并入民众教育馆。藏书有经、史、子、集及近代著作,外国文类数百种。民国30年日寇陷太和,馆址城隍庙被焚,藏书全部失散。
太和县图书馆原为太和县文化馆图书室,1962年扩建为县图书馆,经费由省拨发,每年4000元。1966年藏书达2400册(部)。文革时期,大批图书被查封、销毁。1978年省文化局拨款2万元,在人民中路西侧新辟馆址,建有藏书室,晒书亭、阅览室、书库、儿童阅览室、职工宿舍。藏书近5万册,全年书刊流通为万余册次。
坟台图书馆原为坟台文化分馆图书室。1974年阎传忠任馆长,献出私人藏书1860册,建立全省农村第一家图书馆。并采取以书养书办法添置新书,1984年藏书达万册。有持证读者1980余人,年接待读者7000余人次。
学校图书室县各中学及重点小学皆置图书室。1965年太和中学藏书万余册,一初中、赵庙初中、原墙初中均藏书数千册,其中珍贵图书多由教育厅发给。“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图书全部散失。1971年复课后,各校虽极力恢复,但因经费困难,至今藏书皆不及“文化大革命”前数量。
工会图书室“文化大革命”前各企事业工会组织均有图书室。1965年基层教育工会有20个图书室,各有图书1—2千册,均在“文化大革命”中失散,1976年10月后有所恢复。
文化馆、站图书室至今活动正常,藏书千百册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