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利用地租剥削人民;少数中等(中农)人家,占有土地少,生活仅能自给;大多数贫苦农民或租耕(佃农)少量土地,或常年佣工(雇农),生活水平悬殊极大。民国27年(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进攻,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黄患殃及县境,延续四年,田园淹没,人畜伤亡极大。直到解放前夕,水灾、匪患、战祸,重重灾难,迫使全县农民,啼饥号寒,颠沛流离,在死亡线上挣扎。
解放后,全县农民生活水平,起伏变化,逐步提高。1951年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生活开始好转。经过合作化道路,依靠团结互助力量,兴修水利,战胜自然灾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元,“一五”计划完成时期的195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9元,比1952年增长81.5%,一般农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60~70年代,由于“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两次挫折,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人口出现非正常死亡,农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所倒退,农民生活也随之下降。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99元,人均占有粮食273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纠正“左”倾错误的同时,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首先在农业上,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高涨的大好局面。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2元。比1978年增加1.7倍,年递增10.6%。10年来,农村贫困户减少,温饱富裕的小康户增多。农民居住条件也由过去的茅草顶、土坯墙转向砖瓦房发展;“红芋饭、红芋馍,离开红芋不能活”的低水平标准,已成了历史的陈迹。据县“农调队”抽样调查,1988年农民家庭人均年生活必需品消费量:粮食225.8公斤,蔬菜77.91公斤,食油4.36公斤,猪肉6.18公斤,羊牛肉1.08公斤,家禽1.62公斤,蛋类1.67公斤,鱼虾1.33公斤,食糖1.68公斤,煤炭19.17公斤。百户农民拥有耐用消费品:自行车78辆,缝纫机39架,手表89只,电风扇1台,电视机1台,收录机67台,大型家具166件。
二、职工生活
旧社会的职工,是专指生活全赖薪金收入的工匠、店员、教师、银行职员等。月薪收入多以折合粮食计算,不受币值和物价波动的影响,一般生活尚可维持。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解放前夕,民国政府政治腐败,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粮价与经济形势不相适应,职工(包括公务员)同农民一样,生活水平降到最低点,难得温饱。解放后,职工生活水平才随着经济形势发展逐步提高。1952年,全民职工平均年工资247元。1957年,全民职工平均年工资提高到444元,年平均增长12.4%。1960~1978年,由于国民经济遭受挫折,全民职工平均年工资仅540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8年,职工平均年工资达1177元,比1978年增长1倍多,年递增9.04%。
三、城镇居民生活
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更快,在吃、穿、住、用等方面数量增加,质量提高。膳食结构正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过渡;穿着方面,考究质料华丽、款式新颖,舒适优美。居民庭院栽花种草,出现“住宅园林化”的新气象,楼房面积和高层建筑,也正日益发展;洗衣机、照像机、电冰箱、彩电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已进入部分居民家庭。
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1988年,全县有各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59个;影剧院14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站)39个;电视台、广播电台各1座,广播站30个;医疗保健条件有较大改善,1952年,县人民医院建立,到1988年,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已达98个,其中医院29个。医院病床1169张。卫生技术人员1655人中,有中、西医生752人。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较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