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组织机构
中国国民党在亳县开展活动始于民国16年。这年秋,国民党派金达熙在亳县大隅首东新民小学对亳县国民党员进行登记。次年春,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安徽省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会址设于城西门内路北刘家祠堂。主要成员有张雍、鲁守谦(子让)、赵德民(新民)、蒋祥璧(席珍)、贺学尹(觉民)等5人。党员人数70余人。民国19年冬,党务指导委员会改为安徽省直属亳县区党务整理委员会,会址设在华佗庙斜对面李宅,王定一、李同美、侯隐武等人为委员。其分工为:王为常,务委员,李为组织训练委员,侯为宣传委员(兼《亳民导报》社长)。下设干事4人,录事2人,下辖5个直属区分部,共有党员80余人。
民国20年冬,地方党派斗争激化。王定一离亳,汤厚连(伯华)任组织训练委员,侯隐武任常务委员,李同美任宣传委员(兼《亳民导报》社长)。一个月之后,李离职,浦昆(干侠)任宣传委员(兼《亳民导报》社长)。后又换汤厚连为宣传委员(兼《亳民导报》社长),赵德民为组织训练委员。
民国22年春,豫、鄂、皖3省总部调整,各县党部停止活动。嗣后因党员人数少,亳县、大和两县党部合并,成立国民党亳太县党部,由太和人郑湘东为书记(负责太和),侯隐武为干事(负责亳县)。两县行文均用各自印章,互不隶属,各自直接与省党部联系。不久,亳县干事改换张寅生。民国24年,开始发展党员,全县党员人数达200多人。这时下设直属区分部5个:第一区分部设于原县党部,第二区分部设于教育局,第三区分部设于教育会,第四区分部设于炭厂街第二初级小学,第五区分部设于涡北德聚圩小学。民国25年,亳太县党部分解,亳县成立国民党安徽省亳县党部,设特派员1人,职员3人,张寅生任特派员。此时,县党部设设计委员会,后改设计划委员会,委员5人。
民国28年2月,亳城沦陷,国民党县党部随政府先后经高公庙、龙德寺、薛小桥、周路沿迁至古城集,国民党县党部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安徽省亳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为张寅生。初设录事1人,后逐渐增秘书1人、干事3人、录事1人、计划委员7人。下辖古城、龙德、高公庙、双沟镇、仁和集、三河镇等区党部,每个区党部设书记1人。凡机关内的国民党组织,每5人以上即可成立直属区分部。其时有政府、县党部、财委会、田粮赋等直属区分部。民国31年,宋克灼任县党部书记长。后书记长分别为张子健、苏朴生等。
(二)主要活动
国民党亳县党部的活动大都融于政府的活动之中,主要是利用每星期一纪念周会的时间,向党员干部宣讲“三民主义”和孙中山先生遗教,并根据当时的中心工作,确定活动内容,如征收新兵、币制改革、植树造林、征收国税等。因系配合政府,大多流于形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亳县国民党活动较弱。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亳县县长熊公烈(后又投日)、俞肇兴等开展抗日活动时,接收共产党员高峰(凌云)参加抗日动员委员会和工作团,并在亳县设立了新四军驻亳联络站,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在亳县的抗日合作。不久,国共两党分裂,国民党亳县党部执行国民党中央命令,宣讲反共策略,推行反共政策。民国29年4月底,会门头子胡金山与反动武装头目蒋新亮(商丘人)勾结,国民党亳县县党部书记长张寅生写信给胡,使其杀害共产党干部。结果发生亳二区区队叛变事件,致使共产党亳二区区长刘文灿、区委书记马文于和县组织部长丁静之被杀害,多人被捕。解放战争后期及建国初,当地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潜伏分子,与当地土匪、会道门勾结,从事反革命破坏活动,后很快被肃清。
亳县的国民党员党证分3个字号:最初发展的80多名党员党证为“皖××号”,由国民党中央发党证。民国24年张寅生任干事期间,发展预备党员,党证为“皖预×××号”,党证亦由国民党中央发给。民国26年以后发展的党员,党证为“徽×××号”,由省党部发党证。早期国民党员入党手续较正规。民国28年,国民党中央规定: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党员。于是党员人数激增。之后,国民党亳县党部为了向上级领取活动经费,突击完成一定数量的吸收党员任务,每年派人去农村劝农民入党。有时县党部不按规定手续办,照户籍上的人口名单抄一抄,分别盖上指纹上报了事。国民党员按规定要交纳党费,但不直接上交现款,由中央印发“印花”(相当于邮票的面值),发到各县党部,要求党员购买贴在自己的党证上,却无人照办。
民国37年,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原亳县三青团干事会主任干事韩桂芳改任亳县国民党县党部副书记长。
国民党亳县党部有关情况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