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修志本末
1980年,省、地档案部门认为涡阳档案工作基础好,又有1960年的县志稿,在若干次会议上动员涡阳档案部门编纂新县志。1980年冬,县档案局派刘阳前去扬州参加编修县志培训班。次年春,县档案局高汉雅曾三次向县委常委汇报,解决编修县志的人员、办事地点、经费等问题。是年5月,县委成立县志编纂委员会。7月下文件抽调编写人员,并开办有200余人参加的编修志书短训班。11月21日,县委(81)143号文件规定,县地方忘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成正山,副主任刘文华、谢建民、刘庆云,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文华,副主任谢建民、高汉雅,后增补尹正昌为办公室副主任。
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后,重点抓编修区、镇(场)志和县直属机关发展史的组织建设,指导编修工作。1981年12月,县地方志办公室10余人赴江苏如东县学习编修县志的经验。1982年4月,孙成才定编在县志办公室,任副主任。
为推动修志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14次会议(其中大型会议7次),5次直接下达文件,6次以县委办公室名义发文,具体部署编史修志工作。县地方志办公室举办专题广播2次,发《征稿启事》和宣传提纲2000份。编写宣传材料4篇,计1200份,出《情况反映》10期,县委2次转发县志编纂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据统计,全县各级编史修志领导机构成员717人,编写人员532人,为顺利开展修志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县地方志办公室抽调人员18人,有林槐、杨杰、谭光华、程全、宿献峰、单茂华、熊航昌、李世玉、张阿务、姜仪生、张建华。1982年5月以后,上述人员多次去省、地、县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阅了两千余卷档案及大量书报杂志,并收集老干部、当事人回忆录约1000万字,同时还征集到一些珍贵的照片。
在此期间,以办公室为主,与档案局、党史办协作出版了《涡阳革命斗争史》、《捻军始末》、《新四军四师在涡阳》、《涡阳古今》等4种资料选编,约100万字。编写出县志稿的一部分。同时全县15个区、镇(场)全部编出志稿,每部15万字左右,其中5部铅印本,9部打印本,1部手抄本。又编出科、局级机关专业志38部(铅印1部),占科局级单位的82%。另编有公司、厂站小志14部。这些志稿为编写县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3年5月,阜阳地区在本县召开了800多人的地方志编纂成果展览会。
1983年8月后,大部分抽调来办公室的同志返原单位工作。县志编纂委员会部分委员离休,部分委员调至新的工作岗位,县志编纂工作受到一定影响。1984年4月,办公室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转入修订县志篇目、补充资料、编写志稿的阶段。1984年7月,孔繁栋定编在办公室任副主任。
1985年2月,经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努力,完成约110万字的县志初稿。1985年4月至7月对县志初稿进行修改、调整、补充,完成二稿,约80万字。7月上旬,经中共阜阳地委书记陈复东、阜阳行署常务副专员方一本、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秋山、副主任王亚洲研究组织《涡阳县志》审查小组。7月中旬,新成立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张浩然,副主任栗兰忠、张景润、侯成祥,主持召开了县志编纂委员会全体人员会议。县志办孙成才汇报了《涡阳县志》的编纂经过。会议解决了立传人物问题。8月12日至25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晁文璧、何鹏、吴静,阜阳行署办公室尹正昌,阜阳行署地方志办公室吴敬人、蔡永书、张建庆、李响组成联合审稿小组。审稿小组由尹正昌、晁文璧负责,对县志二稿进行初步审定,提出大量的宝贵意见,后又经20余大修改,完成三稿。9月1日至10月底,志稿在蚌埠打印成册,分发至省内各地、市、县以及有关部门。11月26日至29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涡阳召开《涡阳县志》(讨论稿)评议会。会上,各地代表对志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会后,办公室逐条研究,制订出篇目修改方案和志稿内容增删方案。1986年1月16日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由王亚洲、晁文璧、胡文武、吴静,以及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吴敬人、李响和县地方志办公室孔繁栋、叶洪渠同志参加,对《涡阳县志》修改方案提出修正意见。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1月16日会议精神,对篇目进行了调整,并着手对县志讨论稿进行全面修改,于5月底完稿。
6月初,县委、县政府聘请中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发为《涡阳县志》顾问。7月,《涡阳县志》稿经顾问审稿,调整部分篇目,县地方志办公室再次对志稿作了修改。9月至11月送县志编委会、县委审查,并批准定稿。1986年12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将志稿送至地委、行署审查。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地委、行署审查小组提出的意见对志稿作了修改。后报经省志办审查批准,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刘光禄、省地方志办公室丁剑给予指导。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得到县档案局、统计局、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以及各区、镇(场)、县直各单位的热忱支持,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编修人员水平有限,志稿中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史志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87年3月
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后,重点抓编修区、镇(场)志和县直属机关发展史的组织建设,指导编修工作。1981年12月,县地方志办公室10余人赴江苏如东县学习编修县志的经验。1982年4月,孙成才定编在县志办公室,任副主任。
为推动修志工作顺利开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14次会议(其中大型会议7次),5次直接下达文件,6次以县委办公室名义发文,具体部署编史修志工作。县地方志办公室举办专题广播2次,发《征稿启事》和宣传提纲2000份。编写宣传材料4篇,计1200份,出《情况反映》10期,县委2次转发县志编纂委员会的工作报告。据统计,全县各级编史修志领导机构成员717人,编写人员532人,为顺利开展修志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县地方志办公室抽调人员18人,有林槐、杨杰、谭光华、程全、宿献峰、单茂华、熊航昌、李世玉、张阿务、姜仪生、张建华。1982年5月以后,上述人员多次去省、地、县档案局、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查阅了两千余卷档案及大量书报杂志,并收集老干部、当事人回忆录约1000万字,同时还征集到一些珍贵的照片。
在此期间,以办公室为主,与档案局、党史办协作出版了《涡阳革命斗争史》、《捻军始末》、《新四军四师在涡阳》、《涡阳古今》等4种资料选编,约100万字。编写出县志稿的一部分。同时全县15个区、镇(场)全部编出志稿,每部15万字左右,其中5部铅印本,9部打印本,1部手抄本。又编出科、局级机关专业志38部(铅印1部),占科局级单位的82%。另编有公司、厂站小志14部。这些志稿为编写县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3年5月,阜阳地区在本县召开了800多人的地方志编纂成果展览会。
1983年8月后,大部分抽调来办公室的同志返原单位工作。县志编纂委员会部分委员离休,部分委员调至新的工作岗位,县志编纂工作受到一定影响。1984年4月,办公室工作才逐步恢复正常,转入修订县志篇目、补充资料、编写志稿的阶段。1984年7月,孔繁栋定编在办公室任副主任。
1985年2月,经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努力,完成约110万字的县志初稿。1985年4月至7月对县志初稿进行修改、调整、补充,完成二稿,约80万字。7月上旬,经中共阜阳地委书记陈复东、阜阳行署常务副专员方一本、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秋山、副主任王亚洲研究组织《涡阳县志》审查小组。7月中旬,新成立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张浩然,副主任栗兰忠、张景润、侯成祥,主持召开了县志编纂委员会全体人员会议。县志办孙成才汇报了《涡阳县志》的编纂经过。会议解决了立传人物问题。8月12日至25日,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晁文璧、何鹏、吴静,阜阳行署办公室尹正昌,阜阳行署地方志办公室吴敬人、蔡永书、张建庆、李响组成联合审稿小组。审稿小组由尹正昌、晁文璧负责,对县志二稿进行初步审定,提出大量的宝贵意见,后又经20余大修改,完成三稿。9月1日至10月底,志稿在蚌埠打印成册,分发至省内各地、市、县以及有关部门。11月26日至29日,省地方志办公室在涡阳召开《涡阳县志》(讨论稿)评议会。会上,各地代表对志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会后,办公室逐条研究,制订出篇目修改方案和志稿内容增删方案。1986年1月16日在省地方志办公室,由王亚洲、晁文璧、胡文武、吴静,以及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吴敬人、李响和县地方志办公室孔繁栋、叶洪渠同志参加,对《涡阳县志》修改方案提出修正意见。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1月16日会议精神,对篇目进行了调整,并着手对县志讨论稿进行全面修改,于5月底完稿。
6月初,县委、县政府聘请中国地方志协会副秘书长欧阳发为《涡阳县志》顾问。7月,《涡阳县志》稿经顾问审稿,调整部分篇目,县地方志办公室再次对志稿作了修改。9月至11月送县志编委会、县委审查,并批准定稿。1986年12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将志稿送至地委、行署审查。县地方志办公室根据地委、行署审查小组提出的意见对志稿作了修改。后报经省志办审查批准,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刘光禄、省地方志办公室丁剑给予指导。
在县志编纂过程中,得到县档案局、统计局、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以及各区、镇(场)、县直各单位的热忱支持,我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编修人员水平有限,志稿中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错误,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史志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涡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8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