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综述
六安城是皖西重镇,唐宋时为土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砖石城墙。正德九年(1514年),六安知州李衮和六安卫指挥刘芳主持扩建城池,兴建周长1010丈的砖石城墙,建东、南、西、北4门,分别称“朝京"、“镇南"、“通济"、“武定",设垛1364个、台27座,并建月城、水关(即下水道出门),初步奠定六安城的规模。宣德年间(1426至1435年),处士单振捐资倡修砖石街道,后因年久毁坏。清雍正五年(1727年)知州李懋仁率领居民疏浚沟涵,修整街道。民国9年(1920年)和23年又先后修整街道2次。
建国前,六安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大小街巷80条,因受地形限制多呈南北走向;一般街道宽仅3至4米,中铺条石,两侧铺以青砖、卵石。建国后,先对鼓楼街、黄大街、云路街、西大街、北大街等街道路面进行一般性维修。此后又对以上街道进行拓宽改造,铺砌水泥预制块;同时新辟了皖西路、解放路、大别山路、皋城路和人民路西段。
建市后,市政府制订了建设新市区、改造老城区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继续拓宽改造旧街巷的同时,又在新市区辟建了梅山路、华山路、新河西路、新河东路等街道(路)。至1986年8年间共投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经费1163.9万元,新建街道(路)23条,长45.331公里;改造和扩建旧街巷68条,长17.486公里;治理了苏大堰污染区,新建和维修排水沟渠及涵管18公里。新市区的大别山路、皖西路、人民路、皋城路四大干道呈东西方向排列,梅山路、解放路两大干道纵贯其间,形成市区双“井"字形交通网络。第二水厂建成投产后,使日供水量由1979年的1.3万吨增加到4.3万吨。新建各类房屋1267458平方米。兴建了人民公园、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老干部之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溜冰场、体育中心、影剧院等文化体育设施。设置了街头游园和街心花坛多处,间饰以雕塑、假山、喷泉等。1986年市区建成面积达到17.1平方公里,市区绿化总面积达310.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2公顷,绿化覆盖率14.4%。六安市已成为一座工业、商业、交通、文化设施较为齐全的新型城市。
建国前,六安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大小街巷80条,因受地形限制多呈南北走向;一般街道宽仅3至4米,中铺条石,两侧铺以青砖、卵石。建国后,先对鼓楼街、黄大街、云路街、西大街、北大街等街道路面进行一般性维修。此后又对以上街道进行拓宽改造,铺砌水泥预制块;同时新辟了皖西路、解放路、大别山路、皋城路和人民路西段。
建市后,市政府制订了建设新市区、改造老城区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继续拓宽改造旧街巷的同时,又在新市区辟建了梅山路、华山路、新河西路、新河东路等街道(路)。至1986年8年间共投入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经费1163.9万元,新建街道(路)23条,长45.331公里;改造和扩建旧街巷68条,长17.486公里;治理了苏大堰污染区,新建和维修排水沟渠及涵管18公里。新市区的大别山路、皖西路、人民路、皋城路四大干道呈东西方向排列,梅山路、解放路两大干道纵贯其间,形成市区双“井"字形交通网络。第二水厂建成投产后,使日供水量由1979年的1.3万吨增加到4.3万吨。新建各类房屋1267458平方米。兴建了人民公园、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老干部之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溜冰场、体育中心、影剧院等文化体育设施。设置了街头游园和街心花坛多处,间饰以雕塑、假山、喷泉等。1986年市区建成面积达到17.1平方公里,市区绿化总面积达310.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2.2公顷,绿化覆盖率14.4%。六安市已成为一座工业、商业、交通、文化设施较为齐全的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