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本县境内多高山,历来交通闭塞,行旅艰难。货物运输,水路靠毛排,陆路靠肩挑和独轮车推。民国21年(1932年),国民党政府因军事需要,在县内抢修县城到舒城、六安的两条简易公路,境内通车里程共26.5公里,始有公路货运。由于桥涵不配套,路长期失修,到解放前夕,公路已名存实废。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依靠民力,就地取材,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针,组织全县人民,克服经费、技术和物资不足等严重困难,在崇山峻岭中新修了60条公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县44个乡镇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593.46公里(其中渣油路74公里),建成永久型公路桥梁130座6450.1延米。建路投资2070余万元,投工306万多工日。本县公路建设大体可分4个阶段:三年恢复时期整修和新建六佛公路;农业合作化高潮期间,县成立专业筑路工程队,新筑公路5条60多公里,架桥16座;1964——1966年,“三线厂”内迁,新筑公路11条156.1公里;1979——1985年,新筑公路15条154.04公里。在现有公路中,公路部门接收养护的417.96公里,设有道班42个,职工156人(不含代表工)。1985年底,全县有各类客货运机动车1081辆3675吨位(其中个体联户333辆635吨位)。公路货运量、周转量,1949年,1000吨1.5万吨公里(当时只有人力车),1985年增长到5.66万吨403060吨公里。汽车运量,1951年,3400吨25.93万吨公里,1985年,16.23万吨1762.9万吨公里。其它机动车运量,1970年,3600吨2.78万吨公里,1985年,1.7万吨4.27万吨公里。客运从六佛路单线发展到沟通县内外、省内外的多条路线,多种班次。客车车型,1951年仅有美国产“福威特”改装的30座客车和“代客车”,1985年,有国产解放CATOB组装的“松陵”牌40座大客车、东风牌45座大客车和大小空调车共164辆。旅客流量,1951年,3.81万人57.66万人公里,1985年,125.9万人次382.87万人公里。1985年底,交通运输部门有职工1060人。
解放初,东淠河中游的82公里河段可通竹排和10吨以下木帆船。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建成后,通航139公里。全县有木帆船52艘157吨位,机动船9艘108马力。
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依靠民力,就地取材,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方针,组织全县人民,克服经费、技术和物资不足等严重困难,在崇山峻岭中新修了60条公路,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县44个乡镇全部通公路,通车里程593.46公里(其中渣油路74公里),建成永久型公路桥梁130座6450.1延米。建路投资2070余万元,投工306万多工日。本县公路建设大体可分4个阶段:三年恢复时期整修和新建六佛公路;农业合作化高潮期间,县成立专业筑路工程队,新筑公路5条60多公里,架桥16座;1964——1966年,“三线厂”内迁,新筑公路11条156.1公里;1979——1985年,新筑公路15条154.04公里。在现有公路中,公路部门接收养护的417.96公里,设有道班42个,职工156人(不含代表工)。1985年底,全县有各类客货运机动车1081辆3675吨位(其中个体联户333辆635吨位)。公路货运量、周转量,1949年,1000吨1.5万吨公里(当时只有人力车),1985年增长到5.66万吨403060吨公里。汽车运量,1951年,3400吨25.93万吨公里,1985年,16.23万吨1762.9万吨公里。其它机动车运量,1970年,3600吨2.78万吨公里,1985年,1.7万吨4.27万吨公里。客运从六佛路单线发展到沟通县内外、省内外的多条路线,多种班次。客车车型,1951年仅有美国产“福威特”改装的30座客车和“代客车”,1985年,有国产解放CATOB组装的“松陵”牌40座大客车、东风牌45座大客车和大小空调车共164辆。旅客流量,1951年,3.81万人57.66万人公里,1985年,125.9万人次382.87万人公里。1985年底,交通运输部门有职工1060人。
解放初,东淠河中游的82公里河段可通竹排和10吨以下木帆船。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建成后,通航139公里。全县有木帆船52艘157吨位,机动船9艘108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