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解放前,文化活动多是民间的活动,如唱戏玩灯等。县籍文人墨客及名宦撰写的文艺、史地、科技、教育、方志等各种著述颇丰,有1200余卷。民国以来,进步知识分子洪世奇、沈子修、李睛峰、舒传贤等纷纷著书立说,赋诗撰文,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呐喊。民国19年(1930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文化委员会和各群众组织为配合武装斗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用山歌小调填词编成的苏区歌谣,深入浅出,易唱易记,有的传颂到今天。抗日战争初期,在本县活动的抗日工作团团员芦华、晓河、喻本钧等利用演剧、唱歌、演讲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唤起了民众。38年初,全境解放,县民主政府设文化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并陆续建立和健全了群众文化、电影、图书、文物和戏剧等文化企事业机构。县设文化馆,各区(镇)、乡(镇)设文化站。1982年,省文化局授予县文化馆“安徽省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下符桥文化站孙树明获“农村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称号,群众业余创作也发展较快,现有文艺社团6个,业余文艺作者300余人,省级戏剧、美术、摄影、曲艺、音乐、书法家协会会员11人。地区以上报刊发表和展出的各类文艺作品370余篇(幅)。获省级以上奖的作品6篇(幅)。为扶植业余作者,繁荣创作,1958年创办了由郭沫若题写刊名的文学期刊《佛子岭文艺》,1984年,复刊为四开小报。解放后成立的县庐剧团,创作、演出了数百个剧目,60年代创作演出的小戏曲《茶山新歌》受到广泛赞誉。剧团长期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1981年,出席全国农村文艺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文化部、省文化局分别授予县庐剧团文化系统先进单位称号。电影放映,有两个电影院、118个电影队,其中石家河、东西溪、佛子岭电影队,省文化局在1982年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图书、广播、电视、报刊、通讯、文物管理、方志编修等文化事业,都有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