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市场管理

苏维埃政权期间,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者进行惩罚;打破白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鼓励商贩运进食盐、棉布、电池、西药等物资,运出茶、麻、茯苓、扫把、毛皮等土特产。

民国27年(1938),棉布、生丝、茶叶、桐油、猪鬃等物资由省企业公司或县、区合作社购销,私营商店不得经营。民国29年,县在要道口设立货物检查处,防止日货倾销和土特产品资敌。民国30年,对食盐、糖、火柴等日用品实行专卖。民国32年,县田粮处和县盐栈分别负责粮食和食盐调节。2月,县警察局组织经济检查队。7月,在金家寨上码头查获张良枝囤积食盐,将其解送警察局处理,但对国民党官员中的走私活动多无法行使权力。当时立煌县县长苏云辉、六安县县长覃国光等合伙贩卖鸦片、山漆、桐油等违禁品,查获后虽判刑,仍被劫逃。民国34年1月,安徽省政府规定本县大麻、乌桕子(包括青油、皮油)、牛皮、生漆为特种土产,由省企业公司垄断经营。

1950年起,市场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物资交流、稳定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和维护统购统销政策。1956年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基本形成。1957年市场开放,允许部分农副产品产销直接见面、自由成交。市场管理放宽后,掺杂兑假、抬价压价现象随之增多。9月成立金寨县市场管理委员会。1958年1月,县人委发布《金寨县市场管理办法》,对投机、抢购等违法行为,作出处理规定。由于“大跃进”、“共产风”的影响,取消了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市场商品紧缺。1961年秋冬,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连续五次举办物资交流会,市场逐渐活跃,但仍存在管理过严现象。1957~1966年,工商管理部门年处理市场违法案件最少17件,最多611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对农副产品管得过死,市场购销萧条。1967~1976(缺1968年),处理市场违法案件21236件,年均2660件。

1978年以后,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放宽农副产品的管理范围。1979年起,市场管理的重点是取缔木竹黑市场,制止乱砍滥伐和套购、贩运木竹等违法行为。9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力量,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查处的106件重大投机违法案件进行复查,维持原决定的74件,对处理有误和偏重的32件进行了纠正,退款3687元。1980年5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获贩卖银元、手表走私案,查出银元59枚,国外仿制的瑞士手表13只,连同现金200元全部没收。1981年5月,查出潢川县土产公司倒卖电子计算器案,将在我县已出售的电子计算器103只的价款8289元连同未出售的80只全部没收。

1983年11月1日起,烟草实行专卖。1984年9月,蚌埠市烟草公司某批发门市部无计划供应本县青山区供销合作社香烟2.5万条,被县烟草专卖局查获,按国家规定处以罚款

〔表14—1〕
工商行政部门处理违法案件统计表

5833元。1985年8月起,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全县200多个商业批发、零售点进行检查,获假药、冒牌手表、低劣化肥和变质饮料、烟酒、糕点等伪劣商品235种,价值5.2万元。11月1~5日,在梅山举办金寨县查处伪劣假冒商品展览,同时展出真品供消费者对比辨认,获得好评。1987年,县烟草专卖局处理违反烟草专卖条例案件37起。

附金寨县消费者协会

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7年,部分商业经营者商业道德败坏,擅自提价、克斤扣两、以次充好,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少数不法分子,见利忘义,骗钱害人。1987年,县组织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四次检查,追回不合格食品3224.5公斤,销毁变质食品6029公斤;查出伪劣药品204种,内西药163种,中药41种,总值1700多元,统予销毁。城乡市场上冒牌烟酒和劣次电器经常出现。

1987年12月10日,金寨县消费者协会成立,由58人组成理事会,其中常务理事29人。名誉会长张有德,会长吴承真。成立大会上讨论通过《金寨县消费者协会章程》。协会宗旨是:根据国家授予的权利和当地政府机关的委托,对商品经营进行社会监督,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指导广大群众的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协会成立后,一年内受理投诉23起,属国营商业5起,集体商业12起,个体经营户6起。查结21起,转外地1起,交经销单位1起。其中家用电器占60.87%。消费者协会先后五次配合有关部门检查梅山市场物价,查处的伪劣变质商品有酒987瓶,饮料356瓶,糕点460公斤,冒牌香烟356条。还查处掺杂弄假人员35人。

二、工商登记管理


个体工商户登记民国28年(1939),安徽省建设厅于立煌等4县举办茶号(茶行)登记。民国31年12月,立煌警备司令部、县商会、县工会组成登记委员会,办理工商登记发证。

1949年10月,县工商税务部门在麻埠、流波、金家寨三镇进行私营工商业户调查登记,明确经营范围,颁发营业执照。三镇共有商业(含饮食、服务、修理行业)645户,专业手工业136户。1953年7月,县私商登记委员会在麻埠、流波、金家寨、开顺、杨店等10余个主要集镇进行第三次发证,其中麻埠、流波、金家寨三镇的私营商业户增加到712户,比1949年增长10%强,专业手工业635户,比1949年增长3.7倍。

1955年5月,县人委会作出《私营商业的开、歇业管理与登记问题的若干规定》,一类市场(梅山)的开、歇业由国营公司提出意见,工商行政部门批准;二类市场(麻埠)和农村初级市场由区供销合作社提出意见,区公所批准。办理登记过程中,审查资金,防止抽逃。同年,全县首次进行私营工商业普查,为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提供较可靠的数据。

1955年8月,省商业厅、供销合作社规定农户多余劳动力不得兼营商业。至1956年,全县111户商贩转为农业。1957年登记发证,对生活困难无其他职业的个体商贩,允许暂时经营;对有劳动力和其他生活门路的,不予发证,令其停业。农业社在城镇设立的商业门市部、蔬菜门市部和饭店,一律取缔。梅山镇有45户半农半商户全部转为农业。1961年恢复集市贸易,登记发证放宽,到1962年,全县有证商贩上升到304户,比1957年增加39%,无证商贩增至500人。1963年进行整顿,无证商贩下降至212人。1966年1月,贯彻商业部等部门《加强对小商贩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意见》,继续对个体商贩加以限制。1978年全县有证个体商贩只有157人。

1978年以后,调整市场管理方法。1984年,全县有证个体工商业4084户。1985年1~3月,对个体工商户进行贴花验照,继续经营者3063户,年底增加到4859户。1987年,减少到4243户,5067人,资金524万元。


国营、集体企业登记1963年12月~1964年2月,县商业局对工商企业进行第一次全面登记发证,范围包括国营、地方国营、供销合作社、集体企业;行业包括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修理业。1964年7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后,负责工商企业登记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80年1月对全县工商企业进行登记,11月,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普查登记。1981年起,全县工商企业每年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填报《工商企业登记事项检验报告书》。1983年,全县有49户工商企业分别受到停办、停业、罚款和批评教育处理。1985年4月~1986年7月,对1984年以来兴办的各种公司、“中心”进行检查、整顿。批准继续经营的有53个公司、2个“中心”,变更名称的30个公司,改为事业性质的3个公司,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28个公司、1个“中心”。此外,直属区、乡、镇和县直党政机关的52个企业与所属机关脱钩,在企业兼职的13名党政干部辞去企业中的职务。

〔表14—2〕
若干年份个体工商户统计表

〔表14—3〕
1964年国营、集体工商企业登记统计表

〔表14—4〕
1980年国营、集体工商企业登记统计表

〔表14—5〕
1980年11月工业企业普查登记统计表

〔表14—6〕
1987年工商企业登记统计表

三、经济合同管理

1952年8月,县成立合同检查委员会,多次对物资交流大会签订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1959年,本县各级商业部门普遍与各公社签订购销经济合同,经合同检查委员会检查,均执行较好。1980年实行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鉴证。1983年起,区、乡人民政府成立推行合同制领导组,村和生产队由会计兼管经济合同工作。1984年,各级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开始通过信贷和结算,监督经济合同履行情况。7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1985年7月,全面推行使用《法人授权委托书》鉴证经济合同。11月,开始对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监督检查,实行鉴证管理。1982~1987年共受理经济合同纠纷13件,争议金额276万余元

〔表14—7〕
1982~1987年经济合同管理统计表

四、商标、广告管理


商标管理本县商标管理始于1958年,由县商业局管理、核转。8月,县商业局发出《关于办理商标注册手续的通知》,县化工厂申请产品肥皂以“梅山牌”为商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于11月核准注册,这是本县使用的第一个注册商标(现已注销)。

1964年以后,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核转。1987年底,全县尚在使用的注册商标有14类19种。


广告管理1985年5月,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金寨县人民广播站兼营广告业务。至1987年,县人民广播站经营广告业务41件,营业额近千元。

〔表14—8〕
1987年注册商标统计表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物 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