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立煌县普通中学

民国26年(1937),本县始与霍山县合办一所初中,名霍立联中,设于霍山县原狮山初级中学旧址,王树滋为校长,民国28年毕业36人,民国29年毕业17人。民国33年开6个班,学生380人,教职员工17人。民国31年秋,县内教育界人士李宗邺,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县长划给300石公田的田租为建校基金,在麻埠用天柱中学旧址建私立皖西初级中学,李任校长,一年级开甲、乙两个班,二、三年级是天柱中学借读班,共有学生教职员工200多人。民国35年创办立煌县初级中学,校址在金寨镇船舫街,始招1班。皖西初中和立煌初中两校均于民国36年秋停办。

二、金寨县普通中学

1949年秋,成立皖北行署金寨初级中学,校址金寨镇,县长刘伟兼校长。1956年于汤家汇成立安徽省金寨第二初级中学,次年初迁南溪,改名南溪初中。1957年,金寨初级中学改为金寨中学,秋季开始招收高一新生。1958年,成立吴店、古碑、燕子河3所初级中学。1959年,南溪初中开始招高一新生,改名金寨县南溪中学。同年,成立汤汇初级中学。1961年,停办燕子河初中,师生并入古碑初中,同时停办汤家汇初中,师生并入南溪和吴店初中;青山初级农校改为青山初级中学。1965年,恢复燕子河初级中学,筹办双河初级中学,本年全县共有5所初中,两所完中。

1968年,全县有28所小学附设初中班。1969年,县革委提出“社社有高中,大队有初中”的要求,公社中心小学和某些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到1977年,有114所小学附设了249个初中班,学校发展超越客观条件,师资严重不足,妨碍了中、小学基础知识教育。

1978年每公社办1所初级中学。县城梅山两所中学改称金寨一中、金寨二中。1979年继续调整,撤销响洪甸初级中学,斑竹园、果子园、火岭、蔡畈等小学附设初中班停止招生。1983年,在梅山建金寨三中(初中),金寨二中附设中等财会专业班,江店、双河高中分别招收畜牧、林业专业班。1985年,燕子河中学附设中等水电专业班,全县小学均不再附设初中班,全县除响洪甸乡外,每乡1所初中,共58所(包括金光钢厂厂办初中),10所完中(包括晌洪甸电站中学),在校高中生2162人,初中生21333人,教职员工1392人。1986年,金寨三中改为金寨职业技术学校。1987年,江店、双河完中改为农业职业高中。

中学课程,解放前实施训导制度,政治课称公民课,灌输“三民主义”,初中设童训,高中设军训。1949年后,取消公民、军训、童训,按国家制定的教学计划执行。“文化大革命”中,教学秩序被打乱。1968年复课后,教学仍无计划,上课无课本,读《毛主席语录》、报纸社论。

〔表24—2〕
历年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24—3〕
历届高考录取人数统计表

1969年增设农业和工业基础知识,音乐课和图画课合并为“革命文艺”课,外语、历史、地理等基础课一度被砍掉。1972年,教育部颁发教学计划后,课程设置按计划安排。

附一中学选介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1949年10月建于金寨镇,称皖北行署金寨初级中学,县长刘伟兼校长,有教员2人,工友1人,学生12人。同年冬招插班生32名,年底学校迁洪湾乡,1951年迁至麻埠。1957年迁新县城梅山镇史河岸畔的冷水潭湾,省人民政府定名安徽省金寨中学,秋季高中招生1个班,学生52人,为本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78年改名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定为六安地区和金寨县重点中学。1985年,该校有两幢教学楼,一幢实验楼,全校总建筑面积为12816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3384平方米,教师住房5010平方米,学生寝室1210平方米,实验楼1232平方米。教学仪器462件,生物标本218件,理、化、生实验同时可开25组,仪器设备总价值约4万元,其中图书资料万余册毁于“文化大革命”,1987年藏图书1500多册。1986年10月设立校办企业服务部,有小面包厂、小商店、小旅社等小企业,固定资产达6万元。1986~1987年总收入2万余元。校办企业基本上解决了教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

1987年有27个教学班,学生1501人,教职工111人,其中教学人员79人。教职工中党员47人。1983年6月,全校有20人连续从教25年以上,获得国家颁发的“园丁”荣誉纪念章。1983~1987年被评为省、地、县三级先进个人64人次,省、地级优秀班主任1人。1987年,章成仁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

该校建校39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6574人,高中毕业生3674人,970多人考取大学、大专和中专,其中研究生37人,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2人,留学生2人。毕业生中任师长、厅长、司长各1人。


安徽省金寨南溪中学创办于1956年,原名金寨第二初级中学,招初一新生3个班150人,校址在汤家汇接善寺。1957年迁南溪。1959年招收高一新生150人,为本县第二所完全中学,同年改称安徽省金寨南溪中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课闹革命”。1965年秋,教师下放到附近中、小学,学校元气大伤。1970年恢复招生。1983年高中恢复三年制,并定为县重点中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教师中改正错划右派4人,平反冤假错案2人;享受讲师待遇的五级以上教师4人,被评为地、县模范班主任及优秀教师11人。1987年有高中9个班,初中3个班,共有学生817人,校舍178间,总建筑面积3880平方米。

1978~1987年向高等学校输送新生199人,向中等专业学校和省属重点中学输送新生82人。该校毕业生中现任副军长1人,出国留学1人,研究生3人。


安徽省金寨第二中学位于梅山史河路。1976年在梅山一小附设的初中班基础上建校,有12班,学生600人。1977年始高中招生100人。1983年招中专财会班36人。1987年有校舍3758平方米,初高中19班,财会班2班,共有学生1133人,教职工75人。

建校以来,已培养初高中毕业生3500名。初中毕业生大部分考入高中,高中毕业生21人升入大学,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1人,飞行员1人,还为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4人,为县级以上剧团输送演员6人。1982~1987年初中语文竞赛连续4年获县团体冠军,连续二届获县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教职工有18人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

〔表24—4〕
1987年完全中学一览表

附二抗日战争时期境内省属中学简介


安徽省立第一临时中学民国27(1938)年春,安庆一中、正谊中学等校千余学生流亡到流波镇,利用大王庙和几家茶行作校舍,成立安徽省立第一临时中学,高、初中13班,后因日机轰炸流波,校舍被毁,师生撤至湖南。民国23年春于流波镇的苏口再办省一临中,有高中10班,初中6班,学生千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外迁。


安徽省立第六临时中学原为省一临中诸佛庵初中分部,民国29年改为省立第六临中。民国30年迁至金寨镇郑家湾,后迁龙井沟,民国32年校舍被日寇焚毁迁槐树湾,抗战胜利后迁至合肥。

安徽省私立天柱中学民国30年由安徽大学校友会主办,校址在金寨镇张家湾,有高、初中12班,学生600余人。民国32年校舍被日寇焚毁,迁麻埠,民国34年暑期迁至桐城黄甲铺。

安徽省私立抗建中学民国30年建于金寨镇张家畈,高、初中6班。民国32年校舍被日寇焚毁,迁至双河大庙。不久因闹学潮,政府下令停办。


安徽省私立贞干中学民国31年开办,校址在金寨镇苎麻湾,学校基金由省皖干团干训生筹集。初名鹤龄中学,同年10月改名贞干中学,内设高、初中各3班。民国32年校舍被日寇焚毁,迁至金寨镇船舫街大王庙。抗战胜利后迁至合肥大兴集。


安徽省私立中正初级中学原为私立四维小学,校址在金寨镇柯家湾。民国32年校舍遭日寇焚毁,于金寨镇姜家湾重建,改名私立中正初级中学,抗战胜利后迁往合肥。


安徽省立立煌女子中学民国32年办于金寨镇金家大塘。学生来源,一是六临中高二、初二及初三女生全部转入,调整为3个班;二是霍山师范简师四上女生1个班划归;三是新招高一新生1个班,四年制简师1个班,共6班。抗战胜利后迁往合肥。


安徽省立立煌中学民国35年办于金寨镇段家湾,招高中一个班,初中三个班,民国36年秋迁至六安禅堂,次年冬解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