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国前党组织
民国10年(1921),霍邱县白塔畈(今属金寨县)人蒋光慈、吴存萼等在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东方大学学习。次年7月,蒋光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阜阳师范读书的袁新民等十余人,受到进步思想熏陶,参加了马列主义研究小组。民国12年(1923),袁新民回到家乡,首先在霍邱教育界宣传马列主义,组织马列主义研究小组。不久,在外地的霍邱籍共产党员陆续回乡。民国13年(1924)7月初,蒋光慈从苏联回国返回家乡,在霍(邱)固(始)两县边界成立第一个党小组。民国15(1926)春,旅外学生、共产党员樊逸仙回到家乡,在乌龙庙一带发展党员,成立中共乌龙庙特支;樊逸仙、陈益三先后任特支书记,下设5个支部。民国16年(1927)10月,“土地革命”兴起,共产党员袁新民、戴铸九与全县各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在叶集成立了中共霍邱特别支部,受六安特别区委员会指导。至次年春,全县共建立了15个中共党的中心小组,党员47人。
民国17年(1928)3月,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叶集民强小学开会,决定在刘下圩子(大顾店附近)成立中国共产党霍邱县委员会(以下简称霍邱县委)。县委以下成立9个支部,党员59人。4月9日阜阳暴动失败,中共皖北特委解散。5月,在霍邱恢复成立一个特别小组,指导寿县、颍上、霍邱3县工作。7月27日,中共霍邱县委执行特别小组决议,发传单、贴标语,进行“文字暴动”。组织随之暴露,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县委人员被迫解散。10月,在白塔畈重建霍邱县委,全县党员107人。民国18年(1929)12月,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来县召开第三次县委扩大会议,改组了县委,书记杨晴轩。县委下辖组织、宣传、武装、农运4个部、3个区委、2个特支,共22个支部、189个党员。次年7月,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令任怀俊为县委书记,党员200余人。11月5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和皖北巡视员来霍邱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贯彻“立三路线”。为组织暴动,将县委、青年团、农民协会统一组织为“霍邱县行动委员会”。由于斗争公开化,组织暴露,县委书记任怀俊被捕,许多党员牺牲。民国20年(1931)1月,霍邱党组织属中共皖西分特委领导。4月17日分特委撤销,建立皖西北特委(后改道委),霍邱属其领导。25日,特委书记王平章在霍邱召开扩大会议,改组了霍邱县委书记寥仲杰、组织部长余武溪、宣传部长陈庆西、武装部长廖杰吾,下设工会、农委、妇委、共青团。县委机关设在白塔畈,后迁大顾店,全县党员1000余人。11月,经过“肃反”,霍邱县委成员大多被错杀。民国21年(1932)3月初,道委组织部长詹成金来霍任县委书记。5月,县城被红军攻克。县委机关迁到县城;全县设7个区委、69个支部,党员900余人。7月13日,国民党军队攻陷霍邱城,县委解体。
民国26年(1937)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共产党员吴皓、李华封等从南京获释回乡,秘密恢复党组织。次年2月,经省工委批准成立中共霍邱特别支部,书记吴皓,党员20多人。5月改称霍邱县委,书记黄岩,党员70多人,隶属寿县中心县委。8月,黄岩调离,书记刘鸿文,隶属皖北中心县委。11月,刘鸿文调离,书记吴皓。12月,改属寿县中心县委。民国28年(1939)初夏,寿县中心县委改为六安中心县委。6月,县委在张集召开扩大会议,改组县委,书记傅科。7月,傅科调离,书记李华封,党员1340人。9月,六安中心县委改为霍邱中心县委,书记吴皓;辖寿县、六安、霍邱、合肥4县,并代管固始。10月,中共霍邱县委书记李华封调离,书记宋孟邻,党员2000余人。民国29年(1940)春,霍邱中心县委书记由张维城继任,归皖西省委领导。3月,皖西省委迁至霍邱,准备武装起义;4月奉令停止,但暴露了组织。为此,皖西省委、霍邱中心县委、霍邱县委共20多名负责人分三路先后撤离,县委解体。民国31年(1942)11月,中共皖西四地委派赵凯、冯道生等到六安、霍邱、寿县三县交界地区,领导群众进行地下斗争,成立中共寿、六(安)、霍(邱)工委会。赵凯任书记,委员有董完白、杨刚、曹云鹤、冯道生、孙祝华。民国33年(1944)10月10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花果园事件”,一次枪杀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43人,工委被迫转移,开展游击斗争。
民国36年(1947)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0月,中共鄂豫一地委在金寨古碑冲宣布成立中共霍邱、霍固2个县委。霍邱县委辖白塔畈、洪集、河口集、三元店、吴阳、西河集五岔路6个区委,县委无固定办公地点。次年1月并为河口集、三元店2个区委。霍固县辖扈胡、高店、马店、朱陈集(河南省固始县)4个区委,次年1月并为周集、马店、傅井3个区委。
民国36年(1947)9月,解放军二纵至叶集,10月,在叶集成立中共南霍固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叶蠖生、副书记李光,下设开顺、小南京、叶集西北角、叶集东北角4个区委和叶集镇委,11月撤销。民国37年(1948)11月6日,鄂豫一分区部队攻占固始后,在叶集成立金固霍工委,李晓明任书记,辖叶集、胡店、麻埠3个区委,任务是开辟新解放区,支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次年(1949)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工委撤销。
民国37年(1948)7月,霍邱县委和霍固县委一起活动一民国38年(1949)元月26日县城解放。2月1日霍固县划开,重新建立霍邱县委,朱广林、李作祯先后任书记,仍隶属鄂豫一地委。下辖三元、长塘梢、河口、马店、周集、城关、孟集7个区委。5月,霍邱县委划归皖北区六安地委领导。
二、建国后党组织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以下简称“建国”),霍邱县委书记李作祯,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和青年、农运、妇女3个委员会,辖叶集、长塘梢、河口、马店、周集城关、孟集、三元8个区委。1950年12月至1955年,相继成立中共霍邱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监察委员会和审干委员会。1956年至1960年,先后召开3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委领导成员以及纪检、监委会正副书记。1956年1月至8月,又设立了财贸、工交、政法3个工作部。1957年政法部撤销,县委成立书记处。1959年恢复政法部。1963年5月,政法、工交、财贸3个部撤销,成立政法领导组。1965年,成立工交财贸政法部,见中共霍邱县委组织序列表(1)和(2)。
中共霍邱县委组织序列表(1)
1949年—1966年

1967年1月27日“造反派”夺权后,县委瘫痪。1969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4月,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霍邱县第四届委员会,书记1人、副书记3人、常委9人、委员40人。同年撤销区委建制,成立26个人民公社(乡党委)。1972年4月,成立中共霍邱县直属机关委员会,恢复8个区委、41个公社党委。1973年,成立“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75年1月,县人民法院和公安局分别成立党组和党委。1976年3月,撤销县革委各大组,恢复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保密委员会。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霍邱党组织逐渐恢复。1977年5月,改“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为党校。1978年6月,县人民检察院成立党组。1979年7月,恢复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重新设立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农村工作部、统战部、政法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县直机关党委会、老干部局、县政府党组、检察院党组、法院党组、公安局党委、人大常委会党组、武装部党委和政协常委会党组等。
参见表16-1、表16-2。中共霍邱县委组织序列表(2)
1976年11月—1987年

三、党代会
中共自从在霍邱建立党组织以来,曾于民国17年(1928)4月,在河口集召开过党员代表大会,出席的党员代表70多人,会议由阮仲肃主持。会议内容:进一步打击士豪劣绅;继续扩大党组织,进一步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派遣人员打入敌人内部,以瓦解敌人。这次会议没有选举党的机构和人员。
建国后,自1956年1月至1987年先后召开党的代表大会7次,均选举产生了县委、县监察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组成人员。情况见表16-3。
表16-1党员概况表

表16-2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分布统计表

表16-3中共霍邱县委历次党代会概况表


四、党务工作
(一)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与党员发展建国后,在反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涌现的积极分子中,本着“七大”建党路线和坚持1951年3月中共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通过的党员标准八项条件发展党员。1950年,全县有7个区委、11个党支部、250名党员,1954年发展为15个区委、251个党支部、2265名党员。1955年至1957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从1956年9月下旬起根据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发展新党员。其间,党员发展数量较大,调整为8个区委、432个党支部、有10010名党员。1958年至1960年,成立18个人民公社党委、211个总支、1700多个党支部,有党员15919人。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初,各级党组织瘫痪,党员停止发展。1969年,党的组织生活恢复,接着按照“吐故纳新”的要求,大搞突击发展,至1976年,党员由1971年的30228人发展到40020人。全县有党委74个,党支部1335个。
1978年以后,根据党的“十一”、“十二”大会议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全县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此期,注意发展知识分子和青年优秀分子入党。截至1987年,党员发展到51977人。
整党整风1950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县开展整党整风。自上而下,逐级召开整风会议,成立整风训练班,组织人员学习,批判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主义。通过整党整风,克服了党内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及少数党员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行为。1951年,以中央《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党员标准八项条件为依据,对全县党员进行审查整顿,1954年结束。在这次整党中,遵照“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精神,共吸收新党员756人。
1957年,结合全民整风运动开展了整党。全县共有432个支部、10010个党员参加了整党,至1958年7月基本结束。在这次整党中,共批判和处理党员233人;其中开除党籍24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93人,退党4人,撤销职务9人,留党察看19人,严重警告25人,警告59人。
1961年1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和中央《关于彻底纠正共产风问题的指示》,在全县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对全县党员进行摸底排队,分为6类。1至4类为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0%以上;5至6类是少数蜕化变质分子和阶级异己分子。区别情况予以处理515人;其中清除出党49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56人,留党察看108人,撤销职务41人,严重警告28人,警告33人。
1963年至1965年,结合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整党和党员登记工作,并整顿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在这次整党中出现了“左”的偏向,对党员干部中的问题“无限上纲”,错误地批判处理了一批党员干部。
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派出了“工宣队”、“贫宣队”及“支左”部队到一些基层单位参加斗批改,开展整党运动,又错斗一部份党员干部。1971年7月,中共霍邱县委举办党员干部批陈(伯达)整风学习班,接着在全县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和党员登记工作。1976年7月,根据肥东经验,成立东线、西线、中线、县直城关4个指挥部,在全县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运动,结合这次运动,整建了各级党组织。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全县广大党员投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揭露他们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阴谋和残酷打击迫害干部、党员、群众的罪行,清查同“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纯洁了党的组织。
1984年至1987年,县委成立整党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全县分四批进行整党。使50764名党员普遍受到一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进行了党员登记。在这次整党中,缓期登记的188人,受到不同处分的84人。
审干1955年3月至1960年5月,根据中央《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县委成立审干委员会和办公室,对全县干部分5批逐人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弄清了每个干部的政治情况。清除了少数混入党政机关内部的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纯洁了干部队伍。对历史上有问题的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地做了结论。
落实干部政策1978年10月,县委成立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各种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复查。复查了“文化大革命”前受处分的老案335件,其中全错全平196件,部分错部分平124件,定性处理基本不错不平的15件。通过复查,平反收回安排工作的53人,恢复党籍的18人,办理离休、退休、退职的129人,改为其他纪律处分的64人。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肃反扩大化被错杀的党员、干部1041人进行平反昭雪;其中追认为烈士的236人。对“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各种处分的党员、干部全部进行复查,全错全平占81.41%,部分错部分平占15.6%,不平占2.99%。对于平反人员区别情况安排工作的745人,离退休、退职460人,定期补助12人,抚恤169人,恢复党籍107人,补发工资119人。对部分因冤假错案株连下放的人员,给予恢复商品粮供应。
(二)纪律检查
1950年12月,中共霍邱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以下简称纪委),县委副书记何英、组织部长李锦春兼任正副书记,副县长徐瑞谱、公安局长张学信、工商局副局长程城为委员,下设专职秘书1人、检查员3人。1953年至1954年,增设专职副书记和常委兼委员9人。1956年经过党代会选举改为中共霍邱县委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监委),内设专职正副书记、委员、秘书、干事等20余人。1957年,全县7个区55个乡镇35个县直机关支部和3个农村支部均有兼管监察工作的干部。1959年,县监察室并入县监委,从此党和国家监察任务统一由监委负责。“文化大革命”期间,监察机构被打乱,监察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取代。1979年7月,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重新建立纪委的决定,恢复成立了县纪委。几经更迭至1987年,共为7届。纪委配有正副书记、常委、委员,内设秘书科、纪律检查科、审理科。1987年体制改革后,全县7区3镇和商业局、供销社、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水利局等直属机关均成立纪检组,县纪委下设信访科、纪检科、审理科和办公室。
党的监察(纪检)机构建立以来,在剿匪、反霸、土改、“三反”“五反”、镇反等时期和政治运动中查处了一批党员和国家行政干部的申诉和违纪案件。
1978年,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后,总的经济形势好转,但在经济领域里滋生了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诈骗、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等犯罪活动。1982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成立了中共霍邱县委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各机关分别建立专案领导组86个、办公室45个,抽调专案人员520名。对已揭发出来的粮食、供销、商业系统以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问题进行检查。截止7月,共收到书面、口头揭发材料1980份;初步排出大案要案线索138件,违法活动金额156万余元;查结40件,处罚18人。其中依法逮捕交司法机关判刑9人,开除党籍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免予起诉6人;有25名罪犯投案自首。1983年,贯彻中央《紧急通知》和《决定》,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查处了一批大要案,追回赃款15万余元。在粮食系统中查处经济案件120件,违法活动金额138万余元;涉及犯罪分子132人,其中党员46人,国家、集体干部职工86人。依法逮捕27人,开除党籍1人,开除公职18人,其余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共追回赃款22万余元。5月,针对孟集区粮食部门暴露的严重问题,成立了霍邱县打击经济犯罪孟集指挥所,选调70名干部组成专案调查组,共查出经济犯罪130余人,造成经济损失40多万元。对其中情节严重者依法逮捕12人,交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3人,拘役1人,劳动教养1人,给予党纪处分的28人。1984年到1985年,查处供销系统经济大案135件,违法活动金额125万余元,追究刑事责任48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2人,追回赃款24万余元。
(三)宣传工作
民国17年(1928),中共霍邱县委内设宣传部。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从外地返乡的进步青年组织起“霍邱人民抗日宣传团”。抗日成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内设宣传部,配有宣传委员。建国后,县委内设宣传部,部内配有文教、宣传、统战、卫生、政治教育等干事,区(镇)乡党委均配有宣传委员,县区乡分别聘请报告员、宣传员。1958年,全县有17个人民公社党委设立宣传部,发展报告员、宣传员,建立宣传网。“文化大革命”期间,宣传部解体,在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宣传小组。1974年重新设立宣传部,并逐步内设秘书科、宣传科、理论教育科、新闻科和讲师组。
政治宣传“五四”运动前后,霍邱部分进步青年通过各种渠道向家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民国7年(1918)夏,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的高君曼与丈夫陈独秀来霍邱探亲,应邀讲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号召青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冲破封建思想束缚,革新教育。“五四”运动后,在北京、上海、芜湖等地读书的霍邱进步青年不断带回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民国18年(1929),宣传工作的重点是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进行“土地革命”。民国27年(1938)县委恢复后,为动员全面抗战,各级党组织派员参加“动委会”、“工作团”,利用合法身份进行抗日宣传。民国28年(1939)春,妇女战地服务团编演《冲出去》等剧目,以唤醒妇女起来砸烂封建婚姻枷锁。
民国36年(1947)冬,霍邱、霍固县委派出武工队在解放区发动群众,组织贫民团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反匪反霸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宣传。
全县解放初,党的宣传工作围绕着支援前线、生产救灾和民主建政等中心工作。1950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围绕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生产自救、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贯彻《婚姻法》、粮食统购统销、过渡时期总路线等进行宣传。1956年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共组织宣传小组1743个,发展宣传员16198人、报告员108人,组成宣传网开展宣传活动。
1957年至1966年,党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批判“资本主义”的思想和行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全县训练报告员60人、宣传员1326人、干部党员24127人,组成1272个宣传队、6800个宣传组,开展“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宣传。1959年,大张旗鼓宣传建国十周年成就和人民公社优越性,反对保守、破除迷信、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工农齐跃进。1958年至1959年间的宣传内容,多为违背客观实际,急躁冒进,导致全县刮起“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和对生产瞎指挥风)。1960年组织800多名报告员、1179个宣传员和10515个讲解员,开展“责任田”、反对“五风”和以保粮保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以及“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宣传。1963年以后,进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宣传。“文化大革命”期间,宣传“造反有理”,提倡社会主义“穷”过渡,批判“唯生产力论”,割“资本主义尾巴”,造成思想混乱,是非颠倒。
1978年后,在各方面进行拨乱反正。1981年至1984年宣传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掀起了学习宣传十二大文献热潮,开展法制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提倡文明礼貌。
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公布后,由县委宣传部和讲师组、党校、农工部组成宣讲辅导小组,到全县7区4镇宣讲,共宣讲25场次,培训宣传骨干1.37万人,表彰37个精神文明单位,宣传“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
1987年11月起,在全县宣传中共十三大的文件,并对群众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组织城关、叶集、河口、周集4镇和观山村参加的六安地区创建文明村镇竞赛活动;总结推广陈家埠乡经验,成立“红白事理事会”738个,在全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结合党员冬训,培训宣讲人员45839人,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这次教育中翻印征订各种辅导材料8100份,播放辅导录象20多场次,宣讲3200场次,举行座谈讨论会近千次。召开了全县“窗口”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有15个先进单位交流了经验。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开展优质服务演出活动,命名了42个文明单位。
理论学习民国13年(1924),霍邱建立第一个党组织,党员开始秘密学习马列著作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民国20年(1931),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强调党员、干部坚持严格的学习制度。政治保卫局干部,白天在机关学习,夜晚组织“侦探队”、“听风队”,做什么学习什么,边学边用。建国后,配有专职政治理论教员,负责辅导机关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并请有关领导作辅导报告。机关坚持学习,形成制度。建国初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社会发展史》,当时还根据党的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组织轮训班。国建前夕举办青干班、农训班、反匪反霸工作训练班,为机关、农村培训吸收了部分干部。1950年举办民主建政训练班,分配到各地,改造保甲,建立乡村建制。1956年至1957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政治经济学》等。各党支部配备政治教员,农村高级社一律配备副社长、副队长,负责理论学习。同时,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县直机关成立由58人组成的中级组,学习《政治经济学》;1379人参加的初级组,学习《政治经济学》常识。5月,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整风反右派斗争文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8年参加学习的3616人,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边学边检查。在全县设立红专学校、业余党校、训练班1068所。1963年,根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学习。1964年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6篇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学习毛泽东著作放到“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提出天天读,到处设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挂毛主席语录牌,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简单化。
1974年,开展尊“法”反“儒”斗争学习,混淆了理论和思想是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学习逐渐走向正轨,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从而把颠倒了的思想理论重新颠倒过来。1980年,组织学习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2年掀起学习党的十二大文献的热澈。1983年,宣传部、县直党委联合举办学习《邓小平文选》、《陈云文稿选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三本书骨干培训班。10月组织全县党员学习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展了整党和体制改革精神的学习。1984年12月至1985年8月,进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学习。1987年开展了全面理解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由175名科局以上干部组成读书班,学习“两本书”和十三大文件。
党员教育30年代,皖西北道区设有“忠发”学校(指向忠发),专门培训各级党员骨干,霍邱县苏区中级以上干部多经此校培训。区级负责人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机关党员干部坚持每日“三操两讲课”制度,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民国20年(1931),开展反“改组派”、“AB团”、“第三党”学习,犯了肃反扩大化错误,致使大批党员干部被错杀。建国后,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党员教育工作,由支部负责人定期上党课,学习党纲党章。1956年,在各支部配党课教员,建立每月上党课制度,教育内容围绕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1961年至1962年,组织党员学习农村工作12条、“农业60条”、田间管理责任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面红旗”、国际形势、反修防修。1963年,组织党员学雷锋、学南京路上好八连,开展做一个好党员教育。请老红军、老贫农、老工人、老干部讲阶级斗争史、革命斗争史和党史,同时成立了老贫农报告团在县内巡回报告。1964年掀起全国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油田的热潮,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揭所谓的“阶级斗争盖子”,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错整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文化大革命”初期,各级领导干部被剥夺权力,被造反派、红卫兵批斗,党员教育停止。1978年,组织党员学习新《宪法》、新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开展法律知识学习。1980年至1987年,党员学习党章(修改草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苦干准则》、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对党员进行经济形势教育和反腐蚀教育。
建国初期,为了提高干部政策文化素质,县委于1951年5月成立党训班,对党员干部进行分期脱产培训。1951年至1957年共轮训13期800余名,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内容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抗美援朝、《婚姻法》、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党的八大文件等。1957年党训班改为党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党校被迫停办。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西山“五·七”干部学校,把县委、县人委机关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200多名干部放到干校劳动改造,接受审查。1977年,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党员干部在学习班边学习边劳动。1977年恢复党校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习班。教育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阴谋篡党夺权罪行文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党的十一大文件等。1981年为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县委举办党员干部轮训班25期,轮训党员3120人;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都参加了学习。1978年至1987年共轮训党员干部30期5000余名,主要对象一是“文革”期间入党的党员干部,二是“文革”后入党的党员干部,教育内容为:五届人大文件、形势和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新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真理标准、经济体制改革、推广农村责任制、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二大文件、《中国共产党章程》、《邓小平文选》和十三大文件。1985年至1986年,县党校举办2期党政干部中专班,均为2年制,共培训党政干部67名。1987年秋,为中共六安地委党校代招代培中专专修科函授学员191名。
(四)统战工作
民国15年(1926)7月,国民党霍邱县党务筹备委员会成立,共产党员黄照林、周亚廷、何香霭及国民党左派王振武分别担任县党部的委员和秘书。他们以县党部名义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组织工会、学生联合会,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中共霍邱党组织派进步人士王振武、李曼梓(李克农)担任驻霍邱的军阀张宗昌的39师师政治部主任和中校秘书,策动了39师接受国民革命军的改编。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统战工作暂停。民国17年(1928)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霍邱县委在南乡联合各方面力量斗争了反动团总胡子义。民国19年(1930)组织了本县反帝大同盟。
民国27年(1938),中共霍邱县委恢复,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河口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联合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活动。3月,国民政府成立霍邱县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接着成立4个区动委会、41个乡镇动委会,计有成员492人。省动委会先后派来19、20、28、29、32、33、35七个抗日工作团。还有抗日演剧第六队、广西学生军,以及省委托工作团、县工作团。一大批共产党员奉组织之命,参加了各级动委会工作。共产党员林柯在动委会担任领导职务。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下,共产党员发动进步青年组成了“工抗会”、“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抗日群众团体120多个,参加者近万人。8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姚李、叶集,烧杀抢掠,激起广大人民愤怒。党组织秘密组织自卫武装,联合县大队给侵略者以打击,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恐慌。国民党省党部多次密令特务机关进行监视,他们联合起来迫害进步人士,在河口制造流血事件,吞并在共产党控制下的抗日第六支队。中共发动各界人士控告顽固派,结果逮捕了顽固派县长卫立成,赶跑顽固县长李佩珩和陈应行,处死了制造河口流血事件的副司令王化民和匪霸周涤凡。民国28年(1939),发展思想进步的国民政府县长谢骙为特别共产党员。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派共产党员许午炎、吕希贤、张翼中、王光宇等参加县国民政府的工作,分别掌握党政军财政大权。民国29年(1940)4月,安徽省国民政府主席李品仙发动新的反共高潮,本县革命力量被迫撤离,统一战线工作被迫暂停。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霍邱、霍固县委领导下,根据中央提出的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和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反蒋统一战线的精神,对不进行顽固抵抗的国民党政权人员采取不捕不俘,准其登记,分别录用的政策;对各种反动会道门组织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对股匪采取争取岳歧山,中立凌致和,孤立屠继周的策略。民国38年(1949)元月,县委书记朱广林利用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在邵岗策动了县国民政府第六大队长张雪东和蒋约初的学会武装300多人枪起义。县长张瑞符动员民主人士王振武写信给国民党县常备大队长王砥平,劝他投降;王率300多人枪投诚。敌工人员朱怀明利用城关士绅邹元甫、薛克勤等,策动驻守县城的国民兵团副团长刘继渊率领岳、屠、凌股匪武装放下武器。元月26日,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县城。
全县解放初,党的统战工作由县委宣传部代管。1952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中共霍邱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这一时期,对开明士绅、民主人士和国民党政权起义投诚人员作了较为妥善的安排。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在历届人民政府委员中有40%是党外人士担任。按照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完成了对旧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统战机关瘫痪。1971年12月,党的统战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的群工小组代管。1974年群工小组撤销,设统一战线工作组。1976年12月恢复统战部建制。1980年县政府设民族宗教科。1982年县委成立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4年体改后,县委决定民族宗教科和对台办划归统战部管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战工作及时转移到为“四化”建设服务上来。一切拥护社会主义,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都予以团结。自1978年起至1983年底,对737名“右派分子”(其中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483名“四种人”(即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中右分子”、“疑似右派分子”和因言论受处分的人)全部予以复查改正和安置。1980年10月,对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中被划为资本家成份的13户,区别为“三小”(即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及其他劳动者)的7户。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错误处分的31人予以平反纠正。1984年至1985年底,县委统战部会同县政协为29名政协委员落实了政策。1981年3月和1984年5月,两次政协会议都有非中共人士参加。第一届有2名非中共人士任副主席,9名任常委。第二届有4名非中共人士任副主席,9名任常委。
1984年,为全县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45名知识分子落实了政策。全县原有各界爱国人士47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错误批判,其中被抄家和处分的37人,1984年全部予以平反纠正,恢复了名誉和公职,补发了扣发的工资。同年,调整了对台工作组和办事机构,开展对台宣传,落实去台人员亲属的政策。为历年来受到冲击的48名港澳台人员亲属落实了政策。1979年至1987年,对国民党政权中解放前起义投诚的116人,经查证后恢复其公职,补发工资;已亡故者给予家属救济死亡抚恤、定期补助,或为其子女安排了工作。
(五)党史资料征集工作
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始于1959年,当时成立霍邱县军事历史资料办公室,着重搜集整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来的民兵(赤卫队)发展概况。1960年,根据省、地委指示成立霍邱县委革命斗争史资料办公室。4月,开始对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成争时期的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发展情况和革命活动进行全面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研究和编纂革命斗争史。年底,《霍邱县革命斗争史》初稿编纂完成,革命斗争史办公室撤销。
1978年4月,中共霍邱县委成立霍邱县革命斗争史编写筹集领导组,抽调7人临时办公。1981年9月17日,根据地委指示正式成立中共霍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小组,县委副书记张君健任组长。1984年8月14日,改为中共霍邱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张治邦任组长。1987年6月22日,改为中共霍邱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志荣、副主任王国信、周永年,委员有统成部、组织部、宣传部、党校、政府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民政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14人组成;下设办公室。
1978年以来,共收集整理文献和口碑资料260多万字。1980年,编写出霍邱县革命大事记初稿7万多字。1981年4月,编写出《霍邱县革命斗争史(征求意见稿)》。
表16-4中共霍邱县委负责人更迭表






1982年以来,筹办霍邱县革命斗争史展览一次,展出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斗争活动资料,包括革命人物介绍、革命遗址照片等152个展版,展带100平方米。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肃反扩大化中被错杀的革命者平反昭雪工作提供了1000余人的资料。为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提供专题资料7份。为省党史办公室提供专题资料27份。上报地区党史办公室人物志资料17篇。
1986年9月,编辑出版了《霍邱县革命回忆录》第一辑,13万多字。1987年8月,编辑出版《霍邱县党史人物传》第一辑,10万多字。1988年12月,编辑出版《霍邱县革命回忆录》第二辑,10万多字(见表16-4)。
附:建国前革命斗争纪略
霍邱“文字暴动”民国17年(1928)4月,阜阳“四·九”暴动前,中共皖北特委指示各地在阜阳暴动后要积极响应。中共霍邱县委和共青团县委在叶集民强小学召开会议,根据当时霍邱没有武装暴动条件,决定于7月进行一次“文字暴动”。会后,余吾西在上洛子、八里滩一带(现属金寨县);戴铸九、刘介华等在叶集一带;李养泉、何香霭、阮仲肃等在河口一带;李斐然在三元;樊逸仙在乌龙;朱氏中、刘正岗在龙潭;周企禹、胡泽夫在扈胡;王冶秋、李力果、李昨飞、王青士等在城关、新店一带分头筹备。
他们还在城关大寺佛像后赶印传单、标语。
7月27日凌晨,“打倒国民党”、“打倒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土豪劣绅的走狗孙庚山”,“中国共产党万岁”、“拥护朱、毛”等标语、传单撒在县国民党军政机关里,塞到商店和平民家里,城内大街小巷,农村交通要道也都贴上了标语。
次日,国民党开始在县城进行大搜查,大逮捕。共产党员李昨飞被迫逃至北平。县警备司令孙庚山没有抓到李,把李父和两个弟弟抓去坐牢。王冶秋、李力果、王青士被迫去上海。戴铸九被逮捕判刑。至此,中共霍邱县委暂时解散。
白塔畈农民武装起义民国18年(1929)12月,在六霍起义的推动下,中共霍邱县委在白塔畈(今属金寨县)领导了一次农民武装起义(又称白塔暴动)。
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广州、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刘亚白、李斐然等先后返回家乡霍邱,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白塔畈地区中共党员潘荣初、李书华等秘密串连,组织农会,购买武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农协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
民国18年(1929)7月,中共霍邱县委指示本县党团组织和农会加紧进行暴动准备。同时,派出共产党员张伯甫打入国民党地方联保武装担任大队长,拉出联保武装30多人枪,与白塔畈一带党团员和农会骨干100多人成立游击大队。11月9日,独山暴动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发出通知,要求邻近各县区迅速采取行动,组织武装起义,全面向反动势力发起进攻。县委当机立断:以群众基础好,离苏区较近的白塔畈为重点迅速组织暴动。
白塔畈的地主庄园王家老楼,圩寨内有长短枪50多支、土炮20余门。寨门圩墙坚固,不宜强攻。县委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由潘荣初利用与庄园主王子敬的亲戚关系,让爱人储素珍搬进圩寨居住。储素珍一面摸清圩内情况,一面向圩内长工和守寨佃户做工作。王子敬慑于各地农民暴动的威力,每天晚上都要检查一遍防务。为了稳住王子敬,又派共产党员徐礼玉(王子敬的小女婿)每天陪其下象棋、打麻将。储素珍在晚上悄悄地把所有上炮都浇上水,并掌握响铃门的钥匙。一切内应工作就绪后,储、徐即通过联络员向县委作了汇报。
12月19日,储素珍接到暴动时间的通知。20日晚,潘荣初、李树人、汪映西、张伯甫等迅速将300多农民,从沙家湾、汪神庙、下骆山等处集中到白塔畈南边禅坛庙,由暴动总指挥潘荣初宣布纪律,并对进攻王老楼作了具体部署。三更天,分三路包围了王老楼,由内应打开圩寨大门,起义农民一涌而进。潘荣初冲入大厅,王子敬一看是自己的外甥,便说:“荣初:你们今晚是干什么!”潘荣初说:“今晚是共产党闹革命,你家的枪支弹药要交公,你老人家也要到红军总部去走一趟。”说完便命令队伍进行搜查。就这样,一枪未发,缴获了长短枪50多支,子弹18箱。暴动成功后,起义队伍乘胜将附近地主庄园都围困起来,开展宣传攻势。两天内,七、八个地主先后投降,只有民团队长金耀山负隅顽抗,起义队伍硬攻3天,活捉了金耀山,缴了100多支枪。
起义的农民队伍扩大为三支。潘荣初领导的一支编入红军32师1营;汪映西领导的一支为县独立团;蔡简、张伯甫领导的一支为县游击大队。
尧冲暴动尧冲是本县叶集镇平岗乡尧岭头东北边的山冲。
民国14年至15年(1925至1926),共产党员袁新民、张松武来尧冲传播马列主义,并秘密发展农协会员。民国16年(1927)秋,建立了党团支部。民国17年(1928)春,共产党员陈鲁言、陈庆西等也来到尧冲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发动农民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攻打地主刘从来家。革命形势发展越来越好。但,储海清、熊仲川两个民团仍控制这一地区。党团支部决议举行武装暴动,消灭熊、储民团。
民国19年(1930)元月24日,熊、储民团到尧岭头,向群众派饭吃。党支部书记陈鲁言将详细情况和战斗计划写好,由交通员王大成急送傅家河县游击大队部请求支援。接着,党支部进行了周密安排:让群众把准备过年的酒菜拿出来“款待”民团;并派一些精明强干的人充做送饭的进入敌内部;派10几个持枪的队员埋伏在刘新圩子,准备截击。一切准备就绪,单等民团“赴宴”。
县游击大队长蔡简接到通知后,率100多人枪,分两路赶到尧岭头。他们化装成农民,设好埋伏,派5个精壮队员冒充送信的到了民团内部。民团正在肥吃海喝,游击队员突然掏出手枪大喊:“红军大队把你们给包围了,快缴械投降!”接着,事先打进去的队员趁敌不备,抢夺枪支,外面枪声四起,杀声震地,吓得民团无处躲藏。有四五十个民团散兵跑到刘新圩子,想进去躲一躲,正好自投罗网。陈鲁言见他们进院,遂命令关上大门,埋伏的游击队员一起把枪口对准他们。这些乌合之众见此情景,都把枪放到院子里,举手投降。此时,刘乃武的妻子陈保荣正在做饭,发现两个家伙想窜入厨房,她拿火剪大喊:“里面都是共产党,还不缴枪!”他俩乖乖地把枪放下。刘季涛带领10余名游击队员在王扒匠门口把其余逃敌歼灭。
这一战,共缴获长短枪60余支。
尧冲暴动后,接着,乌龙、洪集、河口等地相继举行暴动,分别建立了二、三、四、五区苏维埃政府。
红军游击队在霍邱民国21年(1932)7月中旬,霍邱城保卫战失利后,中共霍邱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随军撤到熊家河,县游击大队改编为独立团,赤卫军分别转移和潜散,县苏维埃主席彭义士被杀害。霍邱全境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霍邱境内除驻守国民党正规军徐庭瑶部近万人外,还有40旅宋世科部和19旅郑廷祯部以及城防司令孙庚山部约7000人。一些豪绅地主等反动分子纷纷还乡,组织保安队、民团、铲共义勇队等反动武装,疯狂地向人民反扑。河口、叶集、大顾店等地数以千计的群众被投进了监狱,叶集一次就被杀300余人。9月26日,在县城南关外杀害叶集镇贫农团主席卜永清、苏维埃主席李华卿、赤卫军连长刘清洁等98人,造成震动全县的“9.26”惨案。
国民党军队的暴行,激起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无比仇恨。
民国22年(1933)7月13日,在鄂豫皖坚持苏区斗争的红28军82师从河南陈店子急速地向大顾店行进,在孙岗、桥店附近的长岗烂泥冲松林休息,突然遭到叶集附近的恶霸地主、铲共队长支少安民团袭击。红军迅速包围了支少安的土圩子。一些企图顽抗的团丁被当场打死。支少安化装逃脱(1951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民国23年(1934)秋,红28军一支游击队,从河南黎集经高镇路过河口,了解到河口有名的大地主胡帖三依仗当国民党乡长的四儿子胡树兰和七儿子胡庆益的势力,霸占土地1000多亩,残酷剥削农民等罪恶。游击队化装农民进入胡帖三的圩子。将胡帖三带到长集砍头示众。并在河口、长集一带广贴标语,警告民团:不要猖狂,谁作恶就杀谁。
霍邱人民的抗日战争民国27年(1938),霍邱叶集、姚李等地区被日军践踏3个月之久,沿淮的陈嘴子、汪集、三河尖等地也经常受日军骚扰。日军所到之处,奸杀焚掠,无所不为。仅叶集、姚李、平岗、台家洼被烧房屋6500余间,杀害群众1000余人。霍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霍邱县委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迫使日军不能立足。5月,霍邱抗日总动员委员会成立(以下简称动委会),规定县动委会主任由县长兼任,设指导员1人,负实际责任。指导员由中共地下党员或进步分子担任。历任指导员除陆琼外,刘鸿文、李崇一、林柯等都是共产党员。接着,高塘、众兴、河口等8个区以及各乡均建立了动委会,指导员大部是共产党员担任。省动委会还派出省属19、20、28、29、32、33、35等七个抗日工作团和省委托工作团、抗日演剧第6队、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到霍邱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县动委会也成立了2个直属工作团。6、7月间,广西学生军第2中队也到达叶集。这些抗日团体的负责人大多是共产党员。县委充分利用这一合法组织形式,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以动委会为中心组织工人抗敌协会、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商人抗敌协会等抗日群众团体达120多个,参加入数达万人之众。还办了民众识字班20多处,各乡儿童团也非常活跃。抗日宣传队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三江好”、“自卫”等抗日短剧,推动了全县抗日救亡运动。
当时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但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霍邱党组织仍然是秘密的。动委会名义上是国民党桂系建立的,实际上领导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县委利用动委会的合法性、群众性、秘密发展党组织,认真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积极开展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先后派共产党员许午炎担任国民党县特务队长、禁烟股长;派吴建到县政府当政务警察队长;派吴彻任军法处书记官。还有税务局长吕希贤、县常备大队第三中队长张翼中、民教馆馆长戴铸九等都是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黄岩、刘鸿文、吴皓、傅科、李华封、宋孟邻等都以动委指导员、干事、巡视员、税收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民国28年(1939)12月,又发展国民党进步县长谢骙为特别中共党员。至此,霍邱的军、政、财、文大权,基本上为共产党所掌握。使党的政策通过动委会、工作团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利用矛盾发动各界爱国人士开展对顽固派的斗争,如先后撵跑了反动县长卫立成、陈应行、李佩珩;逮捕处决了副司令王化民、周涤凡;惩办了反动区长储迪之等。
民国27年(1938)8月,日军侵占姚李庙、叶集后,县委为了加强抗日武装力量,于六安、金寨、霍邱3县交界处组织一支80多人的游击队,广泛打击日本侵略者。在姚李望山桥、七里棚等处两次切断日军赖以运输的叶(集)六(安)公路。
民国28年(1939)10月,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后,积极执行反共政策,公开制造“磨擦”。县委于次年春被迫撤退,各抗日团体随之解散。
霍邱城的和平解放与接管民国37年(1948)底,淮海战役已取得决定性胜利。霍邱西乡和南乡大部地区得到了解放,并在农村普遍建立了区乡人民政权。
被国民党县政权收编的岳(歧山)、屠(继周)、凌(子和)三大股匪武装,龟缩县城据守。他们白天是兵,夜晚为匪。三大股匪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戒备。岳歧山因怕被屠、凌吞并,常驻河口、盆路口一带。而屠、凌又慑于岳的阴险狡黠,蜷缩县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周围各县纷纷宣告解放,对他们的震动很大,特别是寿县解放,使他们惊恐万状。一些士绅们感到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不可依赖,私下派警察局巡官方在御到寿县联络,寻求出路。霍固县革命政权为了加速解放县城,由县委负责人朱广林亲自指挥,在邵岗等地设立情报站,利用各种关系了解县城敌情,并通过进步人士王耕阳、王振武、王连云等联络县国民党政府秘书徐树白等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起义人员汪仁和策动蒋约初、张雪东领导的红学武装、县第六大队300多人枪投诚起义,进一步孤立了县城顽敌。于此同时,寿县工委书记朱怀明利用方在御来往寿霍之间,动员士绅邹元甫、邹大年、县财委会委员长杜尧阶、县党部秘书刘勋臣、士绅丁伯刚等出面做解放县城的准备工作。他们在县城秘密召开了商务和富户代表会议,与会人员听了方在御关于与寿县人民政府联系的情况介绍后,决定并成立临时治安招待委员会,负责维护县城治安和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集体到县国民政府,向王瑞林县长请愿,施加压力。提出四周各县均已解放,霍邱怎么办?王县长故作镇静他说:“我王某绝不会丢掉霍邱父老。”但对是否欢迎解放迟迟不予表态。正在此时,匪首岳歧山突然从乡间返回,气势汹汹他说“有我老岳在,绝不会丢掉县城。”请愿的士绅见势头不对,便分散隐蔽。
解放县城,必须首先解决岳、屠、凌。寿县工委书记朱怀明了解此情后,通过起义人员常持青(原40旅散宋世科部团长)策动了岳的老师(三番子)白云亭来霍。民国38年(1949)元月26日,朱怀明率起义部队来霍,并将白用轿子抬来专作岳的工作,白又通过军统陈介眉的妹婿薛克勤对岳劝降。开始岳不表态,但也不反对。而屠、凌则表示愿意投诚,并称“如岳不同意投诚,以武力解决之。”最后,刘继渊出面担保,接受改编。因而朱怀明率部长驱直入,一枪未发,顺利进城,县城绅商市民列队欢迎。
霍固县长张瑞符奉命率两个连武装追缉淮海战场逃敌,途经河口,得知这股逃敌顺淠河逃跑了,接着从收音机里传来了淮海大战胜利的喜讯。乘胜解放县城时机成熟,当即向县城进发,当部队到达张集时,始知寿县部队先已进城。随两部会师霍邱城。
国民党最后一任县长王瑞林弃城逃跑。由于寿霍两部同时进城,便联合成立了军管会。于元月31日,在黉学广场召开了群众大会,庆祝县城解放。后经上级决定,由霍固县政权接管霍邱,随成立了霍邱爱国民主县政府。
进城后,有关军政首长分别向投诚的刘、岳、屠、凌等土匪武装宣传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政策,指明前途,着他们待命受编。同时宣布:凡投城人员必须服从我方一切命令、纪律,没有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当晚,士绅们在马家大园设宴款待,并邀刘、岳、屠、凌出席,而岳歧山始终未露面(后叛变)。
县长张瑞符接管县城后,通过进步人士王振武劝降了县国民政府常备大队第二大队长王砥平,王率领300多人枪投诚来归,其余区乡保武装纷纷前来接头,请求改编,随由朱广林、杨健等军政负责人分别收编,从而霍邱全境解放。爱国民主县政府遂设临时城防指挥部,下辖军事管制部及社会管理部。并发布布告,规定:所有一切蒋伪团队及散兵游勇,一律向军事管制部报到注册,交出武器、军用器材和文件表格;一切警察人员和国民党员、三青团员、青年党员,一律到社会管理部报到,并交出党章、党证和武器、档案。自动报到交出者奖,匿枪不交者罚。
3月,爱国民主县政府和公安局发出联合布告,宣布全面解散国民党、三青团及国民党领导的一切党派团体、特务机关、特务组织,并停止一切非法活动,仅限一个月内来公安局登记,并交出党团证件、卷宗、武器、文件。在一个月之内来局登记的有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委员、职员13人,区党部书记、委员60人,区分部书记、委员134人,以及三青团区队长、分队长、中统调查室行动队长、队员、网员等66人。收缴各种证件100余件。截止10月,共收缴各种枪支1356支,其中机枪3挺,手枪200余支;各种弹药1.6万余发。
对原邮电、邮政、教育、银行、税务等部门实行保护性措施,这些部门原有的人员中,除国民党三青团骨干分子和特务分子予以清除外,其余职员工人全部接收留用。
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和封建势力,对国民党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特务分子,土匪、恶霸采取分期分批进行集中感化教育、登记。对其中有严重罪恶的少数反革命分子、土匪实行个别扣押查明惩办。截止10月统计,共逮捕和处理各类反革命分子、土匪1785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