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一、组织
县党部民国15年(1926)7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霍邱帮助成立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左派人士王振武、范纵翼、刁仲旦为党部常委,下设总务、组织、宣传、训练、妇女、农民、工人、商人、青年9部,宣传“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统治阶级,建立工会、学生会、抵制日货。
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洗共产党。国民党县党部内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地下”。民国17年(1928),霍邱县党务筹备委员会奉命改为“党务指导委员会”,由省党部指派姚寿千、吴梦邯、王玉成、于力东、樊德荫5人为指导委员,互推姚寿千、吴梦邯、樊德荫为常委;内分组织、训练、宣传三部,由各委员兼任部长。不久吴、于被免去职务,江继、洪孝孔接任。民国18年(1929),国民党内出现改组派,党务活动停止。民国19年(1930)春,重新成立“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程子香、姜绪武、卢谦;互推程子香为常委;内分组织、宣传2部。民国20年(1931)改为“党务特派员办事处”,由省党部派汪皓、华斌、姚孟皋3人为特派员,汪为常委;内分组织、宣传2股,活动范围缩小。民国22年(1933)改为“中国国民党霍颗县党部”,颍上设干事2人、霍邱设书记1人,书记张建生。由于组织不健全、奉命暂停工作。不久,书记由王印伯接任。民国23年(1934),皖西各县党部成员全部集中,成立皖西工作团,到皖西各地进行反共宣传,霍邱党务工作暂停。民国24年至25年(1935至1936),县党部先后由曾谷阳、李建夫、张建生、倪望堂任书记。民国25年(1936),县党部改为执行委员会,书记改为特派员,由李建夫、倪望堂、马君冶先后任特派员。委员会内附设“设计委员会”。民国27年(1938)日寇西侵,党务工作中止。民国28年(1939)恢复县党部。至民国31年(1942),先后有囊子建、邵德厚、陈署伯任书记。民国33年(1944)1月16日,在安丰小学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2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执委有陈署伯、朱忠甫、朱援五、朱建衰,陈署伯为常委。监察委员有王梦月(王玉成)、孟国帆、吴亮甫,常委吴亮甫。同时成立计划委员会,朱建寰为书记长。县党部内配有秘书、干事、录士、执委若干人。民国35年(1946),朱建寰被免职,计划委员会书记长由朱忠甫接任,监委未动。执委王雨霖辞职,由中统调查室专员傅从九递补。民国37年(1948)1月,县党部执委山朱忠甫接任,计划委员会书记长由傅从九接任,刘森任副书记长(三青团书记合并于党)。民国38年(1949)1月19日,霍邱解放前夕,傅从九奉命焚烧大部分档案,携家眷和行动队员潜逃。从此,国民党霍邱县党部及其所属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彻底结束。
基层组织民国18年(1929),霍邱城关、河口、潘集、叶集建立4个区党部、15个区分部,党员188人。民国19年(1920),因组织不健全形成保管状态。民国20年(1931),省党部派人指导各县成立下级党部并视察霍邱,协助征收新党员110多人。民国29年(1940),根据国民党总裁关于各公务人员无国民党党籍者应一律施行入党,否则不行栓叙,即行革职的规定,县内国民党员迅速增加。至民国33年(1944),全县共征收新党员3000余人;同时每8个党员以上的地方可成立一个区分部,全县共成立区党部34个、区分部140个。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全县65个乡镇各建立一个区党部,在县直机关建立26个区分部。该年,党员总数达到3600余人;其中县级党组织负责人44人、区党部书记64人、区党部委员256人、区分部书记212人、区分部委员353人。
二、党务
建党初期,以发展组织、办理党员登记为工作中心。全县分为城区、东乡区、西乡区、南乡区4个区,每区由县党务筹备委员分别发展组织推行工作。民国19年(1930),鉴于县党部有名无实,省颁布各县党部请假办法及擅离职守蒙蔽请假处分条例。要求健全下级党部组织,侦察全县所谓“反动”势力,办理因不明党义登记、不合格党员测验事宜,编纂党务史略,筹备县党员代表大会,成立正式县党部。11月8日,省派员视察霍邱党务,进行考核,划霍邱为四等县。并在“安徽党务”半月刊发表所谓“告农人工人书”、“清剿匪共宣传大纲”、“保安团法”、“各县联防暂行办法”,并散发各种特刊、传单、画报,加紧反共宣传。霍邱为此训练党员191人,专门进行反共宣传。民国23年(1934),国民党五次大会通过个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十二条,号召党员熟读守则。民国25年(1936)12月,行政院下发“改进鄂豫皖三省边区政治方案”,加强连坐法,厉行奖惩,推进党务,完成通信网。霍邱县奉命遵办,秘密派遣国民党员对机关学校社团员工的日常言行进行监视,侦察其来往人员与地址,检查来往信件及储存书籍,办理联保切结,加强监察密报等活动。民国28年(1939),规定县党部书记长应出席县政会议,并参加县参议会为秘书。书记长、委员、县长及政府秘书、科长为党员者,两周一次由县党部书记长召集秘密会议,汇报本周党政事项民成立党员监察网,对所有党员进行监督。实行党员总报到,履行登记,编入区分部和小组。民国29年(1940)2月2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党务工作人员总考绩实施办法》,对党员实行考绩。7月,为容党于政,除对公务人员无党籍者一律实行强迫入党外,对党务工作人员及一切地方团队武力均归县长统一指挥。民国31年(1942)1月1日起,实行每个党员发给党证,缴纳党捐,开展“肃奸”(清党)活动。对新党员分集体、个别训练。规定党员一律参加基层组织,厉行转移登记手续,4月12日实行党政革新运动,实行所谓党内民主,管理从政党员,检查贪污土劣。民国35年(1946)举办党员总清查,淘汰信仰不笃,操守不贞及行为腐化之党员。奖植对党忠实,工作努力之党员。民国37年(1948),中统调查室专员傅从九接任县党部书记长后,加紧情报收集活动。
民国33年(1944)以前,霍邱党务为未选举县份,负责人均为上级指派,成立计划委员会,担任组织、训练、宣传、筹划布置等党内工作,会议决定事项交书记长或常委执行。民国20年至37年(1931至1948),国民党霍邱县党部内秘密设立特务组织,先后由肃反专员、特务室、调查统计室(简称调查室)、通讯室从事反共反民主活动。民国20年至24年(1931至1935),先后由陶石安、吴伯孚、吴玉山任肃反专员,特务活动多由县党部出人出面兼办。民国27年(1938)4月,“CC”、复兴社两系统特工合并后,矛盾激烈,即分别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及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县设中统调查室,调查专员1人,干事若干人,另设党网、通讯员、行动队、防奸小组等外围组织。县中统调查室先后有冯孟魁、王光伟、刘培兰(代理)、傅从九为调查专员。民国36年至37年(1947至1948)改为党员通讯局,县为通讯室,除与调查室机构相同外,又增设党员调查股、党务调查股、组讯股、编审员,为了掩护秘密活动与县党部不发生联系。
表16-5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部负责人更迭表
民国31年(1942),省党部派范祝五来霍邱帮助成立党政军特种汇报,又名国民党特别小组会议。由县长、书记长、调查专员、常务监察委员、社会科长、国民兵团副团长、军事科长、县府秘书、三青团主任及书记、中学校长等为法定出席人。县长、书记长轮流主持。任务一是防共和限制其他党派活动,二是解决不协调事宜。特别小组会议审批逮捕枪杀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见表16-5及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组织概况表。
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组织概况表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霍邱组织概况
民国30年(1941)霍邱士绅朱援五通过三青团安徽省支团部书记孟民希的关系,在霍邱设三青团县分团部筹备处。
民国32年(1943),县分团部成立,主任朱援五、书记刘森。其最高权力机构为干事会,干事5人,由县长等其他要员兼任。下设总务、组织、宣传3股。至民国36年(1947),团员由建团初的300人发展到900多人,分别在城关、县政府、县立中学、简师、农职学校、叶集、河口、三元店、鲁家店、长塘梢、潘集、高塘、三河尖、吴集、汪集等地设15个区队,辖56个分队;在田粮处、参议会、银行、总工会丰学校、城关小学、城关女校等单位设14个直属分队。其附属组织有:民国30年(1941)成立的战时青年服务队(后改为青年服务队)、青年诊疗所、青年服务社;民国36年(1947)底成立的青年联谊会。
民国34年(1945),霍邱三青团举办了一次团员讲习会、四次团员检阅活动、二次“三·二九”青年节活动、一次蒋介石寿辰纪念活动。该组织自民国30年至36年(1941至1947),一直为朱援五个人派别势力服务,在县内形成了“团参派”(即三青团、参议会两个系统为一派),与“党教干派”抗衡。其间,实行党团合并,并进行党团员总登记。民国36年至37年(1947至1948),随着朱援五“国大”竞选失败,霍邱的三青团势力基本告终。
县党部民国15年(1926)7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霍邱帮助成立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左派人士王振武、范纵翼、刁仲旦为党部常委,下设总务、组织、宣传、训练、妇女、农民、工人、商人、青年9部,宣传“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统治阶级,建立工会、学生会、抵制日货。
民国16年(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洗共产党。国民党县党部内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地下”。民国17年(1928),霍邱县党务筹备委员会奉命改为“党务指导委员会”,由省党部指派姚寿千、吴梦邯、王玉成、于力东、樊德荫5人为指导委员,互推姚寿千、吴梦邯、樊德荫为常委;内分组织、训练、宣传三部,由各委员兼任部长。不久吴、于被免去职务,江继、洪孝孔接任。民国18年(1929),国民党内出现改组派,党务活动停止。民国19年(1930)春,重新成立“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程子香、姜绪武、卢谦;互推程子香为常委;内分组织、宣传2部。民国20年(1931)改为“党务特派员办事处”,由省党部派汪皓、华斌、姚孟皋3人为特派员,汪为常委;内分组织、宣传2股,活动范围缩小。民国22年(1933)改为“中国国民党霍颗县党部”,颍上设干事2人、霍邱设书记1人,书记张建生。由于组织不健全、奉命暂停工作。不久,书记由王印伯接任。民国23年(1934),皖西各县党部成员全部集中,成立皖西工作团,到皖西各地进行反共宣传,霍邱党务工作暂停。民国24年至25年(1935至1936),县党部先后由曾谷阳、李建夫、张建生、倪望堂任书记。民国25年(1936),县党部改为执行委员会,书记改为特派员,由李建夫、倪望堂、马君冶先后任特派员。委员会内附设“设计委员会”。民国27年(1938)日寇西侵,党务工作中止。民国28年(1939)恢复县党部。至民国31年(1942),先后有囊子建、邵德厚、陈署伯任书记。民国33年(1944)1月16日,在安丰小学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2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部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执委有陈署伯、朱忠甫、朱援五、朱建衰,陈署伯为常委。监察委员有王梦月(王玉成)、孟国帆、吴亮甫,常委吴亮甫。同时成立计划委员会,朱建寰为书记长。县党部内配有秘书、干事、录士、执委若干人。民国35年(1946),朱建寰被免职,计划委员会书记长由朱忠甫接任,监委未动。执委王雨霖辞职,由中统调查室专员傅从九递补。民国37年(1948)1月,县党部执委山朱忠甫接任,计划委员会书记长由傅从九接任,刘森任副书记长(三青团书记合并于党)。民国38年(1949)1月19日,霍邱解放前夕,傅从九奉命焚烧大部分档案,携家眷和行动队员潜逃。从此,国民党霍邱县党部及其所属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彻底结束。
基层组织民国18年(1929),霍邱城关、河口、潘集、叶集建立4个区党部、15个区分部,党员188人。民国19年(1920),因组织不健全形成保管状态。民国20年(1931),省党部派人指导各县成立下级党部并视察霍邱,协助征收新党员110多人。民国29年(1940),根据国民党总裁关于各公务人员无国民党党籍者应一律施行入党,否则不行栓叙,即行革职的规定,县内国民党员迅速增加。至民国33年(1944),全县共征收新党员3000余人;同时每8个党员以上的地方可成立一个区分部,全县共成立区党部34个、区分部140个。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全县65个乡镇各建立一个区党部,在县直机关建立26个区分部。该年,党员总数达到3600余人;其中县级党组织负责人44人、区党部书记64人、区党部委员256人、区分部书记212人、区分部委员353人。
二、党务
建党初期,以发展组织、办理党员登记为工作中心。全县分为城区、东乡区、西乡区、南乡区4个区,每区由县党务筹备委员分别发展组织推行工作。民国19年(1930),鉴于县党部有名无实,省颁布各县党部请假办法及擅离职守蒙蔽请假处分条例。要求健全下级党部组织,侦察全县所谓“反动”势力,办理因不明党义登记、不合格党员测验事宜,编纂党务史略,筹备县党员代表大会,成立正式县党部。11月8日,省派员视察霍邱党务,进行考核,划霍邱为四等县。并在“安徽党务”半月刊发表所谓“告农人工人书”、“清剿匪共宣传大纲”、“保安团法”、“各县联防暂行办法”,并散发各种特刊、传单、画报,加紧反共宣传。霍邱为此训练党员191人,专门进行反共宣传。民国23年(1934),国民党五次大会通过个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十二条,号召党员熟读守则。民国25年(1936)12月,行政院下发“改进鄂豫皖三省边区政治方案”,加强连坐法,厉行奖惩,推进党务,完成通信网。霍邱县奉命遵办,秘密派遣国民党员对机关学校社团员工的日常言行进行监视,侦察其来往人员与地址,检查来往信件及储存书籍,办理联保切结,加强监察密报等活动。民国28年(1939),规定县党部书记长应出席县政会议,并参加县参议会为秘书。书记长、委员、县长及政府秘书、科长为党员者,两周一次由县党部书记长召集秘密会议,汇报本周党政事项民成立党员监察网,对所有党员进行监督。实行党员总报到,履行登记,编入区分部和小组。民国29年(1940)2月2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党务工作人员总考绩实施办法》,对党员实行考绩。7月,为容党于政,除对公务人员无党籍者一律实行强迫入党外,对党务工作人员及一切地方团队武力均归县长统一指挥。民国31年(1942)1月1日起,实行每个党员发给党证,缴纳党捐,开展“肃奸”(清党)活动。对新党员分集体、个别训练。规定党员一律参加基层组织,厉行转移登记手续,4月12日实行党政革新运动,实行所谓党内民主,管理从政党员,检查贪污土劣。民国35年(1946)举办党员总清查,淘汰信仰不笃,操守不贞及行为腐化之党员。奖植对党忠实,工作努力之党员。民国37年(1948),中统调查室专员傅从九接任县党部书记长后,加紧情报收集活动。
民国33年(1944)以前,霍邱党务为未选举县份,负责人均为上级指派,成立计划委员会,担任组织、训练、宣传、筹划布置等党内工作,会议决定事项交书记长或常委执行。民国20年至37年(1931至1948),国民党霍邱县党部内秘密设立特务组织,先后由肃反专员、特务室、调查统计室(简称调查室)、通讯室从事反共反民主活动。民国20年至24年(1931至1935),先后由陶石安、吴伯孚、吴玉山任肃反专员,特务活动多由县党部出人出面兼办。民国27年(1938)4月,“CC”、复兴社两系统特工合并后,矛盾激烈,即分别成立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及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县设中统调查室,调查专员1人,干事若干人,另设党网、通讯员、行动队、防奸小组等外围组织。县中统调查室先后有冯孟魁、王光伟、刘培兰(代理)、傅从九为调查专员。民国36年至37年(1947至1948)改为党员通讯局,县为通讯室,除与调查室机构相同外,又增设党员调查股、党务调查股、组讯股、编审员,为了掩护秘密活动与县党部不发生联系。
表16-5中国国民党霍邱县党部负责人更迭表
民国31年(1942),省党部派范祝五来霍邱帮助成立党政军特种汇报,又名国民党特别小组会议。由县长、书记长、调查专员、常务监察委员、社会科长、国民兵团副团长、军事科长、县府秘书、三青团主任及书记、中学校长等为法定出席人。县长、书记长轮流主持。任务一是防共和限制其他党派活动,二是解决不协调事宜。特别小组会议审批逮捕枪杀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见表16-5及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组织概况表。
国民党霍邱县党部组织概况表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霍邱组织概况
民国30年(1941)霍邱士绅朱援五通过三青团安徽省支团部书记孟民希的关系,在霍邱设三青团县分团部筹备处。
民国32年(1943),县分团部成立,主任朱援五、书记刘森。其最高权力机构为干事会,干事5人,由县长等其他要员兼任。下设总务、组织、宣传3股。至民国36年(1947),团员由建团初的300人发展到900多人,分别在城关、县政府、县立中学、简师、农职学校、叶集、河口、三元店、鲁家店、长塘梢、潘集、高塘、三河尖、吴集、汪集等地设15个区队,辖56个分队;在田粮处、参议会、银行、总工会丰学校、城关小学、城关女校等单位设14个直属分队。其附属组织有:民国30年(1941)成立的战时青年服务队(后改为青年服务队)、青年诊疗所、青年服务社;民国36年(1947)底成立的青年联谊会。
民国34年(1945),霍邱三青团举办了一次团员讲习会、四次团员检阅活动、二次“三·二九”青年节活动、一次蒋介石寿辰纪念活动。该组织自民国30年至36年(1941至1947),一直为朱援五个人派别势力服务,在县内形成了“团参派”(即三青团、参议会两个系统为一派),与“党教干派”抗衡。其间,实行党团合并,并进行党团员总登记。民国36年至37年(1947至1948),随着朱援五“国大”竞选失败,霍邱的三青团势力基本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