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节 土 壤
本区处于我国亚热带北缘,地形复杂,成土母质类型多样,农耕历史悠久,土壤类型繁多,过渡特征明显。在空间上,既有水平分布规律,又有垂直分布特征,还有多种多样中域和微域分布特点。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大致是:在江心洲和沿江的滩地上,以石灰性潮土为主;在沿江冲积平原和湖滨平原上,多分布各种类型的水稻土;在南部的岗地、丘陵山地上,广泛分布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和红壤等地带性土壤。
根据池州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区土壤有8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以下列土类分布面积最大。
(一)红壤
区内红壤分布广泛,所处地形部位多为低山和丘陵岗地,海拔高程大致在30~600米。多呈片状分布,少数与黄棕壤呈镶嵌分布。全区红壤面积619.8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59.12%,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及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的风化物。在暖热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在剖面上一般都有50厘米以上厚度的红色风化层,质地偏粘。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值为4.5~6.0,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5%以下,普遍贫磷少钾,粘粒硅铝率2.2~2.8,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氧化铁的游离度大于55%,根据成土条件和土壤属性等方面的差异,红壤可划出下列三个亚类:(1)红壤性土亚类,土壤质地自砂壤土至壤粘土不等,由于处于地势较陡,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砾石含量高,土层薄,肥力低。(2)黄红壤亚类,质地随母质不同而异,以壤粘土和粘壤土较多,呈强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随地面植被状况不同而差异甚大,高者达40%以上,全氮0.14~0.2%,速效磷3—10PPM。(3)棕红壤亚类,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色粘土,PH值4.5~5.5,表土层在机质1.6~1.9%,全氮小于0.1%,速效率4~7PPM,速效钾80—110PPM。剖面上多呈核粒状结构,干时坚硬板结,底土常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潜在肥力水平不高。本地区红壤适宜发展马尾松、杉、毛竹等各种用材林和油菜、油桐等经济林,部分可发展茶园、果木和旱作,在坡陡土薄处,首先应作好封山育林,保护和发展草灌等水土保持工作。
(二)黄棕壤
主要分布在东至、石台及九华山400—1000米的丘陵山地上,面积53.99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5.6%。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的残坡积物,在成土过程中,云雾多,日照少,水湿条件好,而热量条件则较低,全剖面呈黄色或暗黄色,土壤风化发育程度较深,有明显淀积和弱富铅化过程,土壤厚度多在60厘米以上,有粘粒和铁锰淀积,棱块状和板块状结构。质地以粘壤土为主,但因母质不同而差异甚大。呈酸性到微酸性反应,PH值5~6.5,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粘化值在1.2左右,粘粒硅铝率2.4~2.8,粘土矿物以蒙皂石、高岭石为主。黄棕壤宜农、宜林、宜牧;但应因地制宜,一般丘陵宜发展林草,种植茶、桑、麻、果园等,梯田可种植旱粮作物,而山地则宜发展林木。
(三)石灰土
分布于各地石灰岩低山丘陵。面积178.05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16.97%。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大珍岩各条带灰岩,地表均受到不同程度溶蚀、侵蚀。土壤在形成过程中,除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遭化学溶蚀外,其余矿物并未受强烈风化,云母类矿物脱钾不深,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为年幼,土层浅薄,一般厚度不超过50厘米,剖面发生层次不明显,但土体与母岩分界清晰。土壤质地较重,多粘土和壤粘土。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7.0~7.5为多,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大多在2.0~2.5%,粘粒硅铝率2.4~3.3,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游离碳酸钙小于0.65%。石灰土可划分出三个亚类:红色石灰土为土色鲜红但仍保持中性反应的石炭土;富含碳酸钙和腐植质的石灰土,土体浅薄,一般厚度30厘米,发育程度较轻浅,有不同程度石灰反应,黑棕或灰棕色,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0—8.0;棕色石灰土碳酸盐淋溶明显,游离碳酸钙含量小于0.60%,矿物有一定的化学蚀变作用,粘粒硅铝率2.3~2.7,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多见,土体厚度45~65厘米,土色以棕色为主,质地为壤粘土或粘土,PH值6.0~8.0,表土有机质在3.0~5.5%居多,全氮0.15~0.25%,速效磷3~5PPM,速效钾100—150PPM。本区棕色石灰土有林草地和旱耕(园地)两种利用类型,潜在肥力较高,宜于枣树、板栗、桑树、侧柏、刺槐、栎树等喜钙果木和林木生长。
(四)紫色土
主要分布于东至、青阳县境内,面积41.58万亩,占全区土壤3.96%。为紫色岩土发育一种岩成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100~450米,成土母岩为紫色砂页岩、砾岩和紫色凝结岩等,土壤受母岩影响,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碳酸钙不断淋溶,故土壤处于相对幼年发育阶段,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蛭石为主,土体浅薄,多不超过50厘米,全剖面呈紫红色、紫色或紫红棕色。质地砂粘壤土和砂粘土为主,表土有机质1.0—2.0%,全氮0.066~0.12%,PH值4.5~6.0,严重缺磷少钾。土层呈粒状结构,组织疏松,透水性好。植被覆盖差,侵蚀严重。适宜种植甘薯、苎麻等作物和桑树水果等果林。
(五)潮土
主要分布于东至县和贵池市的沿江洲圩区、内河两侧和沿湖垦地,面积21.55万亩,占全区土壤的2.16%,为江河冲积物受地下水影响,经不断旱耕熟化而成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为各种类型的冲积物,地下水位1.0~3.0米,毛细管作用强烈,土体中下部结构面、裂隙面上常有各种色泽的胶膜、锈斑及雏形铁锰结核。土色为棕灰色或灰棕色,质地以砂壤土、粘壤土和壤粘土为主,剖面质地层次变化复杂。石灰反应明显,碳酸钙含量5~8%,PH值7.6~8.5,表土有机质1.0~2.0%,全氮0.07~0.13%,速效率为5—10PPB,速效钾50—100PPM,土层深厚,透水性良好,是种植粮油棉作物和瓜果的主要土壤。由于耐旱性能好,特别适宜种植棉花。
(六)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贵池和东至县的沿江圩区的外滩和江心洲,成土母质为长江近代冲积物,质地为砂壤至中壤,块状结构,强石灰反应、呈碱性。由于易遭江水淹没,只能种植芦苇等。土壤2.28万亩,约占全区土壤面积的0.02%。
根据池州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全区土壤有8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以下列土类分布面积最大。
(一)红壤
区内红壤分布广泛,所处地形部位多为低山和丘陵岗地,海拔高程大致在30~600米。多呈片状分布,少数与黄棕壤呈镶嵌分布。全区红壤面积619.8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59.12%,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土及花岗岩、砂岩、页岩等的风化物。在暖热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在剖面上一般都有50厘米以上厚度的红色风化层,质地偏粘。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值为4.5~6.0,有机质含量大都在2.5%以下,普遍贫磷少钾,粘粒硅铝率2.2~2.8,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氧化铁的游离度大于55%,根据成土条件和土壤属性等方面的差异,红壤可划出下列三个亚类:(1)红壤性土亚类,土壤质地自砂壤土至壤粘土不等,由于处于地势较陡,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砾石含量高,土层薄,肥力低。(2)黄红壤亚类,质地随母质不同而异,以壤粘土和粘壤土较多,呈强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随地面植被状况不同而差异甚大,高者达40%以上,全氮0.14~0.2%,速效磷3—10PPM。(3)棕红壤亚类,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色粘土,PH值4.5~5.5,表土层在机质1.6~1.9%,全氮小于0.1%,速效率4~7PPM,速效钾80—110PPM。剖面上多呈核粒状结构,干时坚硬板结,底土常有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潜在肥力水平不高。本地区红壤适宜发展马尾松、杉、毛竹等各种用材林和油菜、油桐等经济林,部分可发展茶园、果木和旱作,在坡陡土薄处,首先应作好封山育林,保护和发展草灌等水土保持工作。
(二)黄棕壤
主要分布在东至、石台及九华山400—1000米的丘陵山地上,面积53.99万亩,占全区土壤总面积5.6%。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石灰岩、砂岩的残坡积物,在成土过程中,云雾多,日照少,水湿条件好,而热量条件则较低,全剖面呈黄色或暗黄色,土壤风化发育程度较深,有明显淀积和弱富铅化过程,土壤厚度多在60厘米以上,有粘粒和铁锰淀积,棱块状和板块状结构。质地以粘壤土为主,但因母质不同而差异甚大。呈酸性到微酸性反应,PH值5~6.5,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粘化值在1.2左右,粘粒硅铝率2.4~2.8,粘土矿物以蒙皂石、高岭石为主。黄棕壤宜农、宜林、宜牧;但应因地制宜,一般丘陵宜发展林草,种植茶、桑、麻、果园等,梯田可种植旱粮作物,而山地则宜发展林木。
(三)石灰土
分布于各地石灰岩低山丘陵。面积178.05万亩,占全区土壤面积16.97%。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大珍岩各条带灰岩,地表均受到不同程度溶蚀、侵蚀。土壤在形成过程中,除方解石等碳酸盐类矿物遭化学溶蚀外,其余矿物并未受强烈风化,云母类矿物脱钾不深,土壤发育程度相对较为年幼,土层浅薄,一般厚度不超过50厘米,剖面发生层次不明显,但土体与母岩分界清晰。土壤质地较重,多粘土和壤粘土。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7.0~7.5为多,表层土有机质含量大多在2.0~2.5%,粘粒硅铝率2.4~3.3,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游离碳酸钙小于0.65%。石灰土可划分出三个亚类:红色石灰土为土色鲜红但仍保持中性反应的石炭土;富含碳酸钙和腐植质的石灰土,土体浅薄,一般厚度30厘米,发育程度较轻浅,有不同程度石灰反应,黑棕或灰棕色,中性至微碱性反应,PH值6.0—8.0;棕色石灰土碳酸盐淋溶明显,游离碳酸钙含量小于0.60%,矿物有一定的化学蚀变作用,粘粒硅铝率2.3~2.7,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多见,土体厚度45~65厘米,土色以棕色为主,质地为壤粘土或粘土,PH值6.0~8.0,表土有机质在3.0~5.5%居多,全氮0.15~0.25%,速效磷3~5PPM,速效钾100—150PPM。本区棕色石灰土有林草地和旱耕(园地)两种利用类型,潜在肥力较高,宜于枣树、板栗、桑树、侧柏、刺槐、栎树等喜钙果木和林木生长。
(四)紫色土
主要分布于东至、青阳县境内,面积41.58万亩,占全区土壤3.96%。为紫色岩土发育一种岩成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100~450米,成土母岩为紫色砂页岩、砾岩和紫色凝结岩等,土壤受母岩影响,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碳酸钙不断淋溶,故土壤处于相对幼年发育阶段,粘土矿物以伊利石和蛭石为主,土体浅薄,多不超过50厘米,全剖面呈紫红色、紫色或紫红棕色。质地砂粘壤土和砂粘土为主,表土有机质1.0—2.0%,全氮0.066~0.12%,PH值4.5~6.0,严重缺磷少钾。土层呈粒状结构,组织疏松,透水性好。植被覆盖差,侵蚀严重。适宜种植甘薯、苎麻等作物和桑树水果等果林。
(五)潮土
主要分布于东至县和贵池市的沿江洲圩区、内河两侧和沿湖垦地,面积21.55万亩,占全区土壤的2.16%,为江河冲积物受地下水影响,经不断旱耕熟化而成的土壤类型。成土母质为各种类型的冲积物,地下水位1.0~3.0米,毛细管作用强烈,土体中下部结构面、裂隙面上常有各种色泽的胶膜、锈斑及雏形铁锰结核。土色为棕灰色或灰棕色,质地以砂壤土、粘壤土和壤粘土为主,剖面质地层次变化复杂。石灰反应明显,碳酸钙含量5~8%,PH值7.6~8.5,表土有机质1.0~2.0%,全氮0.07~0.13%,速效率为5—10PPB,速效钾50—100PPM,土层深厚,透水性良好,是种植粮油棉作物和瓜果的主要土壤。由于耐旱性能好,特别适宜种植棉花。
(六)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贵池和东至县的沿江圩区的外滩和江心洲,成土母质为长江近代冲积物,质地为砂壤至中壤,块状结构,强石灰反应、呈碱性。由于易遭江水淹没,只能种植芦苇等。土壤2.28万亩,约占全区土壤面积的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