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六节 国营农场、所和农校
(一)国营良种场
主要有贵池市东南湖农场、贵池示范场、青阳县农场、石埭县示范场、东至示范场、东至棉种场、东至上高棉种场等7个国营良种场。固定资产累计536.96万元,流动资金361.92万元,生产用房12750平方米,土地总面积有6245亩,其中耕地3029亩(示范场2239亩,棉种场790亩),水面2915亩,总人口1220人,有固定职工384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管理人员46人),临时工144人,离退休人员106人,工人62人。1993年,国营良种场总产值(现行价)1044万元,其中示范场233万元,棉种场811万元,生产粮、豆良原种116吨,棉花550吨,生产皮棉62.7吨,油料28吨,轧花965.8吨。
(二)园艺特产场
主要有一个蚕种场、三个园艺场、两个茶场。总人口1357人,其中固定职工253人(技术人员43人,管理人员51人),临时工547人,离退休人员115人,土地总面积23961亩,其中耕地956亩,茶园5513亩,桑园507亩,果园520亩。有固定资产215.13万元,流动资金238.69万元,生产用房23376平方米。1993年生产蚕种14.35万张,茶叶256.5吨,果品271.8吨,良种茶苗950万株,精制茶叶64.6吨,生产棉花0.25吨,油料13.1吨,粮食35.4吨,总产值552万元,有3个场盈利20.75万元,3个场亏损41.30万元。
(三)农业科研机构
池州地区农科所系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副县级机构,归属专署农业局。始建于1973年,地址设在东至县杨桥乡上高村。1976年迁至专署所在地贵池境内南湖村,占地250亩。1980年撤销池州地区,该所划归安庆行署,更名为安庆行署池州经济作物研究所。1988年,又恢复改名“池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所20多年来,本着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先后开展农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科技咨询等专业,开展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历年累计共设计研究课题378个,为县、乡农村提供稻、棉、油、豆类、蔬菜等良种服务。1993年成立优质营养米开发公司,有日可加工精米20吨的优质精米加工厂一座。
贵池市农科所建于1962年,原所址贵池城北(现市印刷厂)有生产、试验土地20亩。1971年迁址于贵池南湖,有耕地300亩,1979年贵池县革委会划200亩为县直机关基建用地,仅剩土地100亩,主要承担省、地、市三线试验、示范项目和引进新品种繁殖良种任务。1993年贵池市财政拨款7.20万元,实际支出11.66万元,除该所生产良种和开展经营农副产品、解决一部分补差外,职工待遇兑现拖欠2.20万元。目前,该所房屋2160平方米,现有职工33人,其中退休职工10人。
东至县农科所1973年元月建所。1982年撤销。1982年有土地100亩,其中水田72亩,旱地28亩,职工32人,其中干部6人,工人26人,先后开展了作物栽培、繁育良种、杂交水稻提纯复社,病虫测报、以及食用菌生产等104个项目,1978年红麻留种试验,曾获省科研四等奖。
青阳县蚕茧综合开发研究中心1981年起源于县桑苗场,当时以育桑苗为主。1986年改为县蚕茧综合开发研究中心,1988年成功进行了三次眠蚕生产和三眠蚕制种,承担国内道苜270张援外蚕种制种任务。
(四)农业技术学校
池州农校建于民国6年(1917年),是一所具有近70年历史的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东至县大渡口镇。校园占地96亩,校舍建筑面积8152平方米,校内图书室藏书近4万册,有农牧场和食用菌场各一所。学校开办以来,共培养农技人员3288人,其中解放前539人,解放后,2749人(包括初级技术人员161人,中级技术人员2567人,专科生21 人),设有农学、畜牧兽医、会计、乡镇企业管理和农经等5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制三年。目前,在校学生400人,教职工77人,教师50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有高级讲师11人,讲师14人,助理讲师23人。
池州地区农机学校始建于1974年7月,占地16亩,是按300~500名在校学生规模筹建的一所中专学校。现有房屋288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60平方米,办公楼400平方米,学生宿舍500平方米,食堂餐厅200平方米,职工宿舍1000平方米,洗澡间、车库、值班室等附属设施22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原有编制45人,其中教师30人,行管人员15人。1980年全省地区级农机学校的人、财、物“三权”下放,停止招生,教师部分调出。1980年以来,有教师6人,行管人员8人,工人2人,离退休人员6人。地区农机学校采取合作办学、集资办学、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先后培训拖拉机驾驶员,机械制图技术员、农机教师、农机管理干部及工交系统车间主任、厂(矿)长、经管干部以及复习补考毕业生等450人,举办了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学制两年厨师专业班2个,学制三年的机械(车、钳、电工种)农机专业班7个,共计中技毕业生345名。1989年在全省农机学校考核评比中,池州地区农机学校曾荣获安徽省农机局授予的省级“四有”学校的光荣称号。1991~1992年,与贵池市教退协会合作开办高教补习班,为高校、高中专输送了合格新生191名,1992年170名考生中有117名被录取到全国各地各类院、校,其中有23名被录取到国家一些重点大学。
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11月30日,为全区茶业归口管理单位。主要是制定全区茶业发展规划,下达年度生产计划,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名优茶开发利用等。
主要有贵池市东南湖农场、贵池示范场、青阳县农场、石埭县示范场、东至示范场、东至棉种场、东至上高棉种场等7个国营良种场。固定资产累计536.96万元,流动资金361.92万元,生产用房12750平方米,土地总面积有6245亩,其中耕地3029亩(示范场2239亩,棉种场790亩),水面2915亩,总人口1220人,有固定职工384人(其中技术人员26人,管理人员46人),临时工144人,离退休人员106人,工人62人。1993年,国营良种场总产值(现行价)1044万元,其中示范场233万元,棉种场811万元,生产粮、豆良原种116吨,棉花550吨,生产皮棉62.7吨,油料28吨,轧花965.8吨。
(二)园艺特产场
主要有一个蚕种场、三个园艺场、两个茶场。总人口1357人,其中固定职工253人(技术人员43人,管理人员51人),临时工547人,离退休人员115人,土地总面积23961亩,其中耕地956亩,茶园5513亩,桑园507亩,果园520亩。有固定资产215.13万元,流动资金238.69万元,生产用房23376平方米。1993年生产蚕种14.35万张,茶叶256.5吨,果品271.8吨,良种茶苗950万株,精制茶叶64.6吨,生产棉花0.25吨,油料13.1吨,粮食35.4吨,总产值552万元,有3个场盈利20.75万元,3个场亏损41.30万元。
(三)农业科研机构
池州地区农科所系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副县级机构,归属专署农业局。始建于1973年,地址设在东至县杨桥乡上高村。1976年迁至专署所在地贵池境内南湖村,占地250亩。1980年撤销池州地区,该所划归安庆行署,更名为安庆行署池州经济作物研究所。1988年,又恢复改名“池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建所20多年来,本着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先后开展农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科技咨询等专业,开展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历年累计共设计研究课题378个,为县、乡农村提供稻、棉、油、豆类、蔬菜等良种服务。1993年成立优质营养米开发公司,有日可加工精米20吨的优质精米加工厂一座。
贵池市农科所建于1962年,原所址贵池城北(现市印刷厂)有生产、试验土地20亩。1971年迁址于贵池南湖,有耕地300亩,1979年贵池县革委会划200亩为县直机关基建用地,仅剩土地100亩,主要承担省、地、市三线试验、示范项目和引进新品种繁殖良种任务。1993年贵池市财政拨款7.20万元,实际支出11.66万元,除该所生产良种和开展经营农副产品、解决一部分补差外,职工待遇兑现拖欠2.20万元。目前,该所房屋2160平方米,现有职工33人,其中退休职工10人。
东至县农科所1973年元月建所。1982年撤销。1982年有土地100亩,其中水田72亩,旱地28亩,职工32人,其中干部6人,工人26人,先后开展了作物栽培、繁育良种、杂交水稻提纯复社,病虫测报、以及食用菌生产等104个项目,1978年红麻留种试验,曾获省科研四等奖。
青阳县蚕茧综合开发研究中心1981年起源于县桑苗场,当时以育桑苗为主。1986年改为县蚕茧综合开发研究中心,1988年成功进行了三次眠蚕生产和三眠蚕制种,承担国内道苜270张援外蚕种制种任务。
(四)农业技术学校
池州农校建于民国6年(1917年),是一所具有近70年历史的中等专业学校,座落在东至县大渡口镇。校园占地96亩,校舍建筑面积8152平方米,校内图书室藏书近4万册,有农牧场和食用菌场各一所。学校开办以来,共培养农技人员3288人,其中解放前539人,解放后,2749人(包括初级技术人员161人,中级技术人员2567人,专科生21 人),设有农学、畜牧兽医、会计、乡镇企业管理和农经等5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学制三年。目前,在校学生400人,教职工77人,教师50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有高级讲师11人,讲师14人,助理讲师23人。
池州地区农机学校始建于1974年7月,占地16亩,是按300~500名在校学生规模筹建的一所中专学校。现有房屋288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60平方米,办公楼400平方米,学生宿舍500平方米,食堂餐厅200平方米,职工宿舍1000平方米,洗澡间、车库、值班室等附属设施22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原有编制45人,其中教师30人,行管人员15人。1980年全省地区级农机学校的人、财、物“三权”下放,停止招生,教师部分调出。1980年以来,有教师6人,行管人员8人,工人2人,离退休人员6人。地区农机学校采取合作办学、集资办学、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先后培训拖拉机驾驶员,机械制图技术员、农机教师、农机管理干部及工交系统车间主任、厂(矿)长、经管干部以及复习补考毕业生等450人,举办了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学制两年厨师专业班2个,学制三年的机械(车、钳、电工种)农机专业班7个,共计中技毕业生345名。1989年在全省农机学校考核评比中,池州地区农机学校曾荣获安徽省农机局授予的省级“四有”学校的光荣称号。1991~1992年,与贵池市教退协会合作开办高教补习班,为高校、高中专输送了合格新生191名,1992年170名考生中有117名被录取到全国各地各类院、校,其中有23名被录取到国家一些重点大学。
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11月30日,为全区茶业归口管理单位。主要是制定全区茶业发展规划,下达年度生产计划,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名优茶开发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