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运输工具
本区地处长江下游,境内河湖密布,通江连海,素有舟楫之便。历代先民依托长江之势,利用木质单桅船运输捕鱼,上至湖北汉口诸港,下到南京、上海等地。内河和湖区人们制作腰盆,舢板和竹木排筏,从事水运,捕鱼营生。水运工具从原始的排筏类运输工具发展到现代的轮船类运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时期。据《池州港史》记载,民国初年造船在池口的民船有300多艘,其种类主要有白沙船、黄艄船、白木鼓子、漕船、跳板子、五舱船、板船、斗船、铜陵船、无为船、摆橹船、巴头船、盐船、鱼船、牙艄船、吊头船等近70余种。这类木质船最大荷载为30吨,最小的棱形小驳子可运载700至1500公斤。截止到1993年底,池州水域的运载工具主要三类:即排筏类、木质自行船类和机动船类。
排筏类是山区特有的水运工具,也是最原始的运载工具,由竹木材料构成。筏型编造按水域、水势而定,体积狭长、灵活。常在山洪暴发后,顺山谷小溪水势流放,由1至2人驾驶,便于运输木材和毛竹,运到即散,适于山区竹木外运。其中竹筏,俗称乌排,经精加工可作普通运载工具。适于小批量贷物内河航运,载重量为0.50吨左右。历史上山区的竹木柴炭、茶叶粮食和土特产品的输出,食盐等日用工业品的输入均靠乌排运载。区内各内河上、中游水浅滩急,行船不便,仅可通行排筏,其中青通河和尧渡河尤甚。五、六十年代,竹筏曾担负着池州物资主要运载任务。洪水季节,秋浦河,青通河和尧渡河等上,中游现仍可见到流放排筏。
驳船类驳船分为乌蓬船和跳板船。乌蓬船俗称小驳子,船形呈梭状,大质结构,一般长约9米,吃不浅且灵活,适应于急、浅、窄水道的航行,主要分布在青通河,白洋河、黄湓河和香口河中上游水域,载重量一般为一吨以下,最大的也不超过一吨半,主要为不能泊岸的大船过驳转运装御物资。该船设备简易,备有竹蓬和一篙一浆,浅水撑篙,深水划桨。建国初,分布在池州境内的乌蓬船有千只之多。跳板船俗称板踏子,船形扁平方阔,长度与小驳子相近,载重能力,几乎是小驳子两倍,稳定性强,能够适应境内几条内河下游宽深水域,其设备与小驳子差不多,附有浆桩。随着池州航运事业的发展,驳船已向钢质和钢筋混凝土方向发展,载重量也有所增加。现代的驳船除木质船外,有水泥驳、钢质驳和具有动力设施的轮驳等,载重量已上升到数十吨甚至上百吨。1989年,地区已拥有货驳279艘,35900吨位。
木帆船类常规水运工具,有横帆船、纵帆船、单桅船和多桅船以及装有辅助动力推动设备的机帆船。船体一般由木构成,船形长阔,底部呈弧形,前后两梢微翘,两舷中部向外鼓出。区内木帆船大小悬殊,大的载重能力上百吨,小的仅载五、六吨。木帆船的航行设备较多,除桅杆和浆橹舵篙外,两头均有四齿锚和绞关等设备。池州木帆船主要行驶在内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及湖泊水域。江港口均有木帆船停泊,是五、六十年代主要对外水运工具,可上至武汉,下至上海。
机动船类传统有船舶一般靠撑篙、摇橹划桨或杨帆,劳动强度大。机动船系现代水运工具,一般以煤和石油为能源。区境内最早的机动船为19世纪中期航行于长江的外围过境轮船。1956年贵池县运输合作社成立,购置了两艘机帆船,系池州第一批机动船舶。1959年,该社又添置了一艘40马力的拖轮,建立了拖船队。随后,贵池、青阳和东至县水运单位先后对木质船进行改造,自行安装柴油机或煤气机等动力设备,改装成挂机拖轮。贵池县造船厂已能够生产60吨级机动驳船、100吨级的钢质驳驳和120马力的钢质拖轮。到了70年代中期,青阳、东至两县航运公司,先后自制了木质和钢质拖轮与挂机船。1989年,池州已拥有各类机动船666艘,其中拖轮33艘,9290马力,客轮34艘,1285马力,货轮20艘,1909马力,挂机559艘,7027马力。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传统的水运工具,既能运输短途零散货物,且具快卸快装快周转的特点,又能长途批量货物运输。有的还从事一定的生产经营(如驳船可用作挖砂船)和从事客渡运。此外,行驶于池州水域的水运工具还有长航驻池州港或路过池州的大型客、货轮。
(二)客运
本区过去水域客运无专营船舶,水上运输均为私营散船,以货运为主,有时捎带旅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芜湖私营轮船公司,开辟芜湖至安庆客运班线,沿途停泊池州的大通和池口,当时池口设有芜安线客轮代办站,由私人承办,客船每日一班,停靠在凤凰洲,由小驳船接送旅客,此为池州客运之始。民国初期,江西私营轮船公司经营安庆至九江客班,曾在东流设立代办站,接待安浔线客轮。抗日战争期间,长江客运曾一度停航。民国35年10月,贵池官商合资在池口建造一艘趸船。是年,芜湖招商轮船局恢复安芜线客运业务。随后,安徽省航运总站、官商合办的联合公司和江西轮船公司也相继在池口和东流等地设点经营客运。1949年池口营运站的客运量为1.8万人,1952年2月,池口代办站被撤销,由华东内河轮船公司皖南区公司(省航)和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芜湖公司(长航)分别在池州设立营业站,经营芜安线和安浔线客运业务。其中安浔线客轮汛期曾抵尧渡。芜安线客轮除停靠池口外,还沿途停靠大通,梅埂、乌沙和牛头山等池州各站。1953年青阳、大通等地水运社曾在青通河开辟木帆船水上客运班线,翌年客运量为4872人次,周转量为10956人公路。1956年芜湖航运管理局开辟青通河轮船客运航线,设季节性(每年汛期6—10月)客班,当日往返于蓉城至大通,常水期抵童埠接客,沿途停靠棕子店、余家嘴等地。1958年客运量为13336人次,周转量308045人公路。1965年移交长江航运公司经营,年客运量为2.02万人次,直到1980年因客源稀少而停航。1956年7月贵池县航管站开辟秋浦河的殷汇至池口季节性客班,由两艘80吨级的木帆船承运,以客为主,兼带货物,沿途停靠桂家滩,木闸,大农等地,当天往返,平均日客运量为150多人次,后来因公路运输的改善而停航。1963年东流水运社开辟东流到尧渡的季节性客运班线,后因通航条件恶化而于1976年停航。1966年3月1日,长江航运公司正式批准成立池州港务局。同年7月1日,长江干线客轮“江和号”首次靠泊池州外江港口。是年池州港(含所属9个港务站)客量约50万人次,其中池州客运站22.7万人次。随后,长航在池州靠泊的长江干线定期客运航线有:汉申线、汉宁线、宁浔线、安芜线以及宜昌至南京等。同时开辟贵池至枞阳和贵池至桂家坝两条客运班次,每日往返三次。到了90年代初期,池州港口发送大、小客轮已有14个班次。春运期间停靠的大、小客船每天有20多班。1985年池州客运站的客运量为99万人次,到了1993年,池州客运站的客运量已发展到200万人次,周转量为万人公路。1972年,陈村水库建成,成为池州的人工湖泊。1974年成立广阳航管站,并开辟了广阳至太平浮丘坦的水上客运班线,由机帆船承运,隶属于池州航运管理局。随后太平县航运公司也在此另辟航线经营水上客运,到了1985年仅航管部门的客运量就有10.7万人次,周转量为118万人公路。1979年东至县航运公司分别在大渡口与安庆建立码头,用两艘客轮经营客运,日运量平均为3000人次,到1985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20万人次,周转量360万人公路。1982年1月该公司又开辟了临江至安庆客运航线,由一艘功率160千瓦,400客位的客轮承运,1985年7月,该航线又延伸到香口305码头,行程65公路,沿途停靠东流、湖东和阜康等地。随着运输市场管理的放开,私营船舶也投入客运市场。1985年,内河季节性客运基本上由个体船只经营。1984年汛期青通河始有个体挂机船往返于童埠至大通航线从事客运,同年贵池县境内秋浦河下游阮桥、木闸、高脊岭和驻驾等地乡、村均开辟了至杜坞或池口的航线,由七艘机帆船往返营运,随船售票,无固定泊位。到1993年底,区境内个体船舶客运量达20.09万人,周转量为503.7万人公路。
(三)货运
本区早在唐代就成为食盐和铜钱铸币的运转所在地。到了宋代,区内诸港已发展成为皖南重要的商业港口,水上商品运输和“贡赋”运输兴起。明清时期,池州的手工业和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大宗商品有盐、米、布、木材等均从池州百牙港运出。光绪二年,中英《烟台条约》将池州的大通辟为外轮停泊点和上下货物的“寄泊港”。同年,清政府官僚孙振铨等在池州开办安徽池州矿务局,开采贵池馒头山煤矿。从此,大量的煤炭,通过木船和轮船运往各地。民国时期,随着馒头山煤矿的进一步开采,池州又建起上、下江口两座供运专用码头。码头拥有铁路专用线18华里,矿车40辆。抗日战争期,水运曾一度箫条,抗战胜利后,港口货运得到了恢复。建国初期,区内陆路交通落后,仅有一条通往芜湖方向的车辆行道,货运主要是内河航运运输。到了六、七十年代。随着陆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内河运输逐渐被公路运输所取代,水上运输则集中到沿江一带。池州的水运企业的所有船舶除小型驳船用于内河扒砂和小批量生产货运及客渡运外,其他船舶均在各内河下游和长江干道上从事货运,主要运输物资除黄砂和木材外,尚有煤炭和其他矿产品,池州黄砂以质地优良著称,目前居池州水运货种运量之首,畅销于上海和江苏、浙江和长江下游各城市。1954年,梅埂站从事黄砂的开发和装运,当时因运力不足,地方船舶主要承担短途中转运输,将黄砂由内河运至长江转装长航大吨位货船。当年运量就达7万吨左右。随着黄砂生产量和需求量的增长,1959年,梅埂港建立了黄砂专用线,初步实现了装卸机械化。从1963年到1984年全区共运黄砂有4000万吨左右。从此,水路货运的航线属长航经营的主要有:池州至上海黄砂专用线,池州至镇江黄砂专线,池州至厦门矿石中转;芜湖至贵池发电厂煤炭运输线,其余由各县航运公司经营运输。1984年以后,水运市场放开,除黄砂、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外,零星物资则由个体运输专业户承担。到1989年底,全区共有个体货运挂机497艘,总吨位为11603.5吨,动力达5815马力。航运部门货物运量为131.8万吨,周转量为48918万吨公路。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水路货运更加兴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