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企业登记
建国前,池州专区的工商企业开业登记,由各县政府负责,具体工作由各同业公会、商会承担。1950年初,地区设置工商科。同年8月,皖南行署颁布《皖南区工商业登记暂行办法》。池州专区各县据此开展了对私营商业的登记工作,到年底全区登记工商业7351户。1953年,各县工商科遵照省商业厅《私营企业登记工作方案》的指示,对不同所有制工商企业再次进行了全面登记。同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企业登记工作重点转向配合对私改造,到1956年对私改造工作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成为公私合营企业,广大小商贩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上了合作化道路。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各县工商部门依照《试行办法》和有关政策,对所有工商企业进行清理登记,重新划分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范围,调整网点布局,取缔无证经营。在“文革”期间,企业登记管理视为“资产阶级法权”和“管、卡、压”,被迫中断。
1978年后,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得到恢复。1980年,各县工商部门开展了工商企业普查登记工作,贵池、东至、石台、青阳四县共登记工商企业2321户。1981年底,各县工商部门开展了对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全面登记,1982年初登记工作基本结束。同年,国务院发布《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区内企业登记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1985年,各县工商部门对所辖工商企业全部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是年底,为治理经济“过热”现象,各县工商部门对所属各类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清理整顿,1986年底清理工作基本结束。1988年,为进一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开展了清理整顿公司工作。到1990年6月,清理整顿工作基本结束。全区原有各类公司267户,清理整顿后撤销49户,保留218户,其中地直各部门办的直属公司31户,清理整顿后撤销5户。到1989年底,全区工商企业发展到5813户,其中企业法人2939户,分支机构2874户,从业人员101832人,注册资金78619万元。1991年,区内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重点放在规范、监督、服务三个方面,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扶持企业恢复灾后生产。是年底,全区累计登记注册企业5484户,从业人员117823人,注册资金97353万元。1992年,各级工商部门认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出台一些帮扶措施,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是年底,全区在册企业达6503户,其中企业法人2601户,营业单位3902户;从业人员达到140212人,注册资金130966万元。到1993年底,全区登记注册企业7781户,其中企业法人3449户,营业单位4333户,拥有从业人员165687人,注册资金166082万元。
(二)监督管理
国务院1962年12月发布的《工商企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是我国建国后第一个工商企业全面登记管理的专项法规。1964年9月,省工商局、省人行、省公安厅、省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关于工商企业日常登记管理的暂行规定》。1965年,本区各县据此建立了一套日常登记管理制度,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重新受到重视。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从此进入规范化的法制轨道。1990年全区各级工商部门依据《条例》,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55户,其中停业整顿1户,罚没企业2户,罚没款8万元。1991年全区共查处各种违反《条例》的企业94户次,罚没款1.14万元。
企业年检,作为企业登记管理的正常工作,从1983年开始并逐渐形成一项制度。1990年,各级工商部门结合年检对6394户企业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和核发执照工作。通过换照,4709户企业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注销了1591户企业。1991年,全区有1746户企业法人参加了年检,年检率达99.5%。通过年检发现208户企业存在各种问题而不合格,重新核定了55户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注册资金,全面纠正了200户自行变更登记注册事项的企业,对3户涂改营业执照的企业,分别进行了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1993年,地区工商局对企业年检工作进行了改革,企业注册资金由审计部门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较好地解决了企业注册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问题。对年检不合格的93户企业,各级工商部门区别情况作了相应处理。纠正了企业的违法违章现象。
(三)专项管理
整顿流通秩序,理顺经济关系。1989年,行署工商局会同行署计经委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彩电专营的有关规定,按照“合理布局,方便购买,便于管理”的原则,开展了彩电专营定点设置工作。全区安排彩电专营网点31个,其中批发网点1个,零售网点30个。同年,行署工商局会同地区商业局开展了批发商业和大中型零售经营资格审查工作,会同物资局清理整顿了钢材经营单位。1990年,地区工商局配合有关部门对物资流通、商业批发以及医药、石油、建筑、民政福利等行业进行了整顿和综合治理。清理“假集体”。1990年,工商部门根据省政府(89)53号“明传电报”和省工商局、省司法厅(89)157号文件精神,结合换照工作,对“假集体”企业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一次清理出“假集体”企业297户。
清理整顿公司。1988年11月,根据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部署,行署工商局全面开展了清理整顿公司工作,到1990年6月基本结束。全区列入清理整顿的267户公司撤销49户,占公司总数的18.4%。清理整顿公司中查处案件47起,涉及违法违纪金额221.1万元,挽回经济损失83万元,罚没款16.67万元。
(四)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
1987年4月,经安徽省工商局登记注册,本区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华顺开发有限公司在青阳县成立。嗣后几年,受新区投资环境影响,发展缓慢,到1991年底,全区累计发展3户外资企业。1992年初,《池州地区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正式出台。经地委、行署批准,贵池市江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县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先后创立,为发展外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年底,全区发展外资企业24户。1993年6月,地区工商局增设外资企业登记管理科,受省工商局委托代为签发池州地区外资企业营业执照。全区累计登记注册外资企业39户,投资总额4311万美元。注册资本3650万美元。
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通过企业年检、出资检查。1993年初,全区有24户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年度检验,年检率为100%。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